树突状细胞在人芽囊原虫感染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在人芽囊原虫感染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人芽囊原虫 DC表面分子 IL-12 IL-23
【摘要】:目的:研究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B.h)可溶性抗原在体外刺激小鼠DC细胞(Dendritic cells)对其表面分子CD40和CD80表达的影响,体内观察DC细胞活化所分泌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及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在感染人芽囊原虫后小鼠外周血中水平的动态变化,从而探讨DC活化表达及所分泌细胞因子在人芽囊原虫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阐明人芽囊原虫免疫应答规律及致病机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方法:IMDM培养基培养人芽囊原虫,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纯化虫株并以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破碎提取其可溶性抗原。1.体外实验: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小鼠DC2.4细胞,设置阳性对照组(LPS处理),阴性对照组(PBS处理),实验组设置低浓度抗原(0.5mg/ml)组、高浓度抗原(1.0mg/ml)组、低浓度抗原(0.5mg/ml)合并LPS刺激组、高浓度抗原(1.Omg/ml)合并LPS刺激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于刺激24h及48h后收集各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面分子CD40及CD80的表达。2.体内实验:对150只BABL/C小鼠进行随机分组,设置实验组、免疫抑制组和对照组,每组50只,实验组小鼠经灌胃感染人芽囊原虫,107个/鼠,免疫抑制组及对照组小鼠则灌服等量纯培养液,三组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2、3、4、5、6、7、8、9、10、12、14d天眼珠取血,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12及IL-23的动态表达。 结果:流式检测结果显示,B.h可溶性抗原体外刺激DC2.4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均有表达;CD40的表达随抗原负荷浓度的增加及刺激时间延长而增高(P0.05),刺激24h及48h后,CD40在阳性对照组表达量分别为60.9±3.6%、61.8±1.9%,在低浓度抗原刺激组表达量分别为31.7±3.7%、50.2±4.7%,在高浓度抗原刺激组表达量分别为44.2.±3.3%、50.4±2.7%,在低浓度抗原合并LPS刺激组表达量分别为62.±3.1%、61.2±2.6%,在高浓度抗原合并LPS刺激组表达量分别为64.6±4.9%、64.9±3.2,在阴性对照组表达量为0.4±1.9%、0.8±3.3%。而CD80的表达在不同负荷抗原浓度及刺激时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24h及48h后,CD80在阳性对照组表达量分别为49.5±2.6%、51.2±3.7%,在低浓度抗原刺激组表达量分别为21.1±2.8%、22.2±1.9%,在高浓度抗原刺激组表达量分别为21.8±3.3%、22.6±2.7%,在低浓度抗原合并LPS刺激组表达量分别为51.4±4.3%、51.7±3.7%,在高浓度抗原合并LPS刺激组表达量分别为54.0±4.3%、50.5±1.9,在阴性对照组表达量为1.6±1.7%、1.3±2.1%。 酶联免疫法检测感染人芽囊原虫小鼠血清中IL-12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在早期感染过程中呈升高趋势,并于第8d升至峰值(26.34±1.61pg/m1),随后降低,表达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3.952,P=0.0480.05),而免疫抑制组与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L-12水平在不同时间感染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小鼠与免疫抑制组及对照组比较,IL-12在感染后第5、6、7d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感染时间点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3含量在免疫抑制和对照组小鼠血清中不同时间点均稳定水平表达,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实验组小鼠血清中表达含量随感染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并与第5d升至峰值水平(36.54±2.09pg/m1),随后逐渐下降至第8d趋于正常水平表达,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79,P=0.0370.05);与免疫抑制组及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血清IL-23含量在感染第5d、6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其余时间点上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人芽囊原虫可刺激DC活化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80, CD40、CD80的表达可参与介导感染人芽囊原虫免疫应答类型; 2.在人芽囊原虫感染早期过程中,DC分化成DC1亚群并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2. IL-23来抵抗感染,介导人芽囊原虫感染早期Th1优势免疫应答,随后DC分化成DC2亚群,向Th2免疫方向偏移。同时IL-23可能通过协同IL-12作用参与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且能进一步促进Th17细胞介导炎症反应。
【关键词】:人芽囊原虫 DC表面分子 IL-12 IL-23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82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4-5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21
- 结果21-31
- 讨论31-37
- 参考文献37-42
- 结论42-43
- 附录43-47
- 综述47-58
- 参考文献54-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8-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翟士军;苏成海;;B7-CD28家族分子的免疫调节功能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年06期
2 曲新栋;谢宁;曲政海;孙立荣;;树突细胞与感染性疾病[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年05期
3 袁国林,邹萍,陈智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诱导Th1/Th2细胞分化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01期
4 薛冰;徐璐;周亮;仇镇宁;唐奇;李玉华;王祝鸣;朱进;冯振卿;管晓虹;;可溶性虫卵抗原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表型及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5 钟国成;增强树突状细胞抗原呈递功能的新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4年02期
6 田芳;协同刺激分子B7和CD40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06期
7 杨彦;刘晓泉;唐莉莉;石焕焕;刘腾;王鸽;张小娟;何姗姗;;广西南部沿海地区居民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年02期
8 李颖;张惠琴;龚唯;骆伟;杨巧林;刘爱平;夏超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CD_4~+ T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谱及其在介导Th1/Th2极化中的作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9期
9 伍玲园;符瑞佳;卢作超;唐莉莉;张t,
本文编号:975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97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