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高职学生自伤行为调查及功能性评估

发布时间:2017-10-05 16:03

  本文关键词:高职学生自伤行为调查及功能性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自伤行为 功能性评估 高职学生


【摘要】:目的了解高职学生自伤行为的现状及检出率,并对自伤行为进行功能性评估,为高职学生自伤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杭州市2014级900名新入校高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自伤行为问卷调查高职学生自伤行为时的想法、目的及功能。结果 853名高职学生有效完成调查,其中52.3%报告有自伤行为,6.4%经常自伤,自伤行为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977)。67.6%的个体初次发生自伤行为是在12~15岁,19.5%是在16~20岁;自伤方式中,66.7%用手打玻璃或墙壁等硬物体,52.4%用手打脸或身体其它部位;自伤行为功能评估发现81.2%是宣泄情绪,69.4%是弥补过错或者惩罚自己,68.2%是获得关注,16.3%是获得某种快感,13.8%是鼓励或鞭策自己,2.5%是模仿崇拜或喜欢的人。结论高职学生自伤行为的检出率较高;自伤行为发生时间早,实施前考虑时问短,行为冲动;缓解不良情绪是个体自伤最常见的动机;早期创伤经验可能会增加个体自伤行为的发生。
【作者单位】: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自伤行为 功能性评估 高职学生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10002)
【分类号】:B846
【正文快照】: 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 behaviors,SIB)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曼林格(Menninger's,1938年)在他的著作《Man Against Himself》中正式描述并解释,是指无自杀意图的自我身体伤害,它带有重复性,主要包括对四肢和头部的抓、咬、烧烫、撞击等暴力伤害[1]。任何行为都是有功能的,行为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褚成静;潘艳云;董树平;;大学生自伤行为与家庭环境及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桐;邹慧婷;;简析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3期

2 黄丽娟;;1例“咬舌”自伤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年07期

3 朱琳;;特殊儿童自伤行为研究概述[J];残疾人研究;2013年04期

4 赵宋薇;柳燕妮;钟华;;青少年自我伤害防范与干预机制深析[J];才智;2015年11期

5 孙也龙;;《精神卫生法》非自愿住院制度的构造及改进[J];创新;2015年04期

6 褚成静;潘艳云;董树平;;大学生自伤行为与家庭环境及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7 丁玲;赵楠;丁小斌;邓平;;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在中国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3期

8 王仲星;王欣星;兴美丹;;应对方式和安全感对中医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3期

9 陶梦馨;;心理学视野下的青少年自伤行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5期

10 陈荣翠;;童年虐待经历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客体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小卫;;以功能性分析为导向的自闭症人群自伤行为解释模型研究进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源;人际需求损害和正情绪功能对青年人群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2 于丽霞;一样自伤两样人:自伤青少年的分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谭尹秋;重庆市大学新生攻击性人格特征常模的建立[D];西南大学;2012年

2 胡皓月;自伤大学生的自我图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轩攀贤;初中生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4 周艳;中小学生手指自伤行为的现状与干预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5 钟舒明;伴自杀意念的双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生化代谢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菁;谭文艳;;Zung抑郁自评量表的因子分析[J];广东医学;2011年16期

2 丁道群;蒋珊珊;;湖南地区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3 刘茂玲;贺年玉;邹宇华;;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4 王培席;路颜羽;李平;;某校大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J];河南医学研究;2007年03期

5 星一;季成叶;张琳;;中国北方两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多发特点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6年02期

6 王玲;王丹;;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7 林良章;蒋怀滨;;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8 陈亮亮;葛韬韬;郑爱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9 褚成静;潘艳云;董树平;;大学生自伤行为与家庭环境及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10 周水波;;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相关因素分析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莺;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肖亚男;童年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Winchel RM ,董毅;自伤行为[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年02期

2 段英;魏滨梅;孟芬;;20例住院精神患者自伤行为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33期

3 谭友果;自伤行为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年01期

4 陶梦馨;;心理学视野下的青少年自伤行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5期

5 心有灵犀;凌华;;自伤 扭曲的爱[J];家庭护士;2007年04期

6 王婷婷;刘景;陶芳标;;高校学生自伤行为及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2期

7 肖春玲;;被强奸后自伤行为(英)[J];山东精神医学;1989年02期

8 晓天;;警惕孩子的自伤行为[J];青春期健康;2010年07期

9 孙萍,周秋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伤行为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10 孙莹;陶芳标;许韶君;朱鹏;黄锟;苏普玉;;安徽省农村中学生自伤行为及其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江光荣;;《中国青少年自伤行为研究》摘要[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秦丽丽;;隐藏的伤疤——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马小卫;;以功能性分析为导向的自闭症人群自伤行为解释模型研究进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赵斌;马小卫;;以功能性分析为导向的自伤行为解释模型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5 王端秀;;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伤行为的识别[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陈瑜;李萁君;;1035名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以及相关心理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浩龙;何为故意自伤综合征[N];大众卫生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小明;青年人自伤行为的遗传多态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2 孙立双;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功能性行为评估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婷婷;大学生自伤行为及其心理社会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4 周艳;中小学生手指自伤行为的现状与干预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5 徐志伟;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7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977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d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