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三种不同纳米结构丝素蛋白支架及牛皮脱细胞基质修复颊粘膜缺损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4:23

  本文关键词:三种不同纳米结构丝素蛋白支架及牛皮脱细胞基质修复颊粘膜缺损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丝素蛋白 牛皮脱细胞基质 口腔颊粘膜 Masson染色 CD34 CK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颊粘膜缺损模型,观察不同纳米结构的丝素蛋白支架(SF)的生物相容性,将其与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异种脱细胞基质(牛皮脱细胞基质)进行对比,评估其作为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支架材料的可行性,为丝素蛋白修复口腔粘膜缺损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将8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五组各16只,并建立口腔粘膜缺损模型。A组为修复口腔颊粘膜圆形缺损(直径10mm)的纳米丝素蛋白组(直径100nm);B组为修复口腔颊粘膜圆形缺损(直径10mm)的纳米丝素蛋白组(直径200nm);C组为修复口腔颊粘膜圆形缺损(直径10mm)的纳米丝素蛋白组(直径500nm);D组为修复口腔颊粘膜圆形缺损(直径10mm)的牛皮脱细基质组;E组为凡士林纱布覆盖的口腔颊粘膜圆形缺损(直径10mm)的对照组。口腔粘膜缺损模型建立后,对五组大鼠术后每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记录结果,将所有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11.9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大体观察:术后创面均无明显感染,术后第一周A、B、C、D组受植区可见透明膜状物(四种生物材料),E组创缘略有红肿;术后一周时创面收缩速率D组>C组>B组>A组>E组;术后两周时创面收缩速率为E组>D组>B组>A组>C组;术后三周时创面收缩速率为E组>D组>B组>A组>C组;术后四周时创面收缩速率为E组>B组>D组>A组>C组。 2、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对照组(E组)的炎性细胞密度在任何时间点均大于其余各实验组。术后第一周时五组的炎症细胞数均达到最高峰,在随后三周逐步递减。五组在术后一、二、三、四周时成纤维数量均呈现逐渐增多趋势, A、B、C、D四组在术后一、二、三周时毛细血管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多趋势,E组在术后一、二、三、四周时阳性血管数呈现一直增加趋势,术后两周时可见毛细血管,而小血管则在术后三周时可见。术后一周时五组均可见上皮结构,术后二、三、四周时可见各组创面的新生上皮细胞逐渐增加,在A、B、C和D组中表现为新生上皮增厚并呈多层结构,,上皮脚和钉突增多,上皮多层结构逐渐恢复极向,E组中的上皮层较薄且上皮钉突形成较少。另一方面,在A、B、C和D组中CK的表达均高于E组。术后一周时丝素蛋白组(A、B、C组)创面丝素蛋白材料排列较为整齐,术后两周时丝素蛋白牛皮脱细胞基质已几近完全降解,而丝素蛋白多孔结构仅有部分降解。 结论:1、纳米纤维丝素蛋白材料在大鼠口腔粘膜缺损创面修复过程中可起到与目前临床上应用于口腔粘膜缺损修复的材料异种(牛皮)脱细胞基质材料相近的效果,可以用作口腔粘膜缺损的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纳米纤维丝素蛋白材料可促进口腔粘膜上皮的增生,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速度,抑制口腔粘膜创面的收缩,减轻瘢痕的挛缩。 3、三种不同直径的丝素蛋白对比,直径较大的丝素蛋白能更好的促进口腔粘膜的修复。
【关键词】:丝素蛋白 牛皮脱细胞基质 口腔颊粘膜 Masson染色 CD34 CK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83.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序言10-13
  • 实验材料与方法13-17
  • 实验结果17-22
  • 实验讨论22-30
  • 参考文献30-36
  • 附图36-54
  • 综述54-60
  • 参考文献58-60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60-61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61-62
  • 致谢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丽娜;傅升;;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口腔医学;2012年02期

2 李宏卫,张栋华,祁兵,温玉明,王昌美;组织工程化人口腔黏膜的构建[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周曾同;王海燕;黄鹤;;不同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10期

4 孙皎,宁丽,顾国珍,钱芸芳,孟爱英;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的细胞相容性评价[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年04期

5 李克勇;张永明;孙雅静;李秋华;;体内埋植实验比较全氟丙氧基聚四氟乙烯与传统硅胶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8期

6 刘向阳,张世明,李斌,戴燕芳,李明忠;丝素膜血液相容性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2年04期

7 胡秀莲,王兴,林野,邱立新;人口腔黏膜角化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8 黄伯高;朱德安;吴征宇;严攸鸣;廖镇江;田保中;贾生贤;史济湘;;一种新的创面覆盖物——丝素膜[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年04期

9 张世明,刘向阳,李明忠,李斌,戴燕芳;丝素膜代人工硬脑膜的相容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10 傅成扬;蒋锋;刘家武;冯靖;房进;邱长乐;;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105例的临床观察[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1103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103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e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