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微尺度组织工程与组织结构的组装构建

发布时间:2017-12-27 07:04

  本文关键词:微尺度组织工程与组织结构的组装构建 出处:《中国材料进展》2015年Z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组织工程 微尺度组织工程 微制造 水凝胶 组装


【摘要】:自然组织是由高度复杂化的组织微单元结构体组成,如何在体外重现这些微结构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现今组织工程学的巨大挑战。微尺度组织工程是一项利用现代微制造技术加工和控制支架材料的微观空间特征从而精确控制细胞微环境,在微尺度水平上引导和促进制备具有模拟天然组织的非同质性和各向异性的人造组织工程复合体的新型组织工程构建技术。微尺度组织工程通过制备功能化微结构单元并通过"自下而上"构建路径使得制备具有复杂精细结构的工程化组织成为可能,也为组织工程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对微尺度组织工程的常用技术和构建方式做了详细介绍,重点阐述了通过微凝胶单元制造和"自上而下"的组装构建方式制备组织工程复合体的新技术,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应用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Abstract]:Natural tissue is made up of highly complex microstructures. How to reproduc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se microstructures in vitro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tissue engineering nowadays. Microscale tissue engineering is the modern micro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and control of scaffold materials and precise control of cell microenvironment using a micro scale level to guide and promote the new tissue engineering preparation which can simulate the natural form of non homogeneity and anisotropy of the artificial tissu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it Cheng Fu. Microscale tissue engineering is possible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 microstructural uni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aths from bottom to top, making it possible to fabricate engineered structures with complex and fine structure, and als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issue engineering. The commonly used technology of micro tissue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focusing on the micro gel by assembling unit manufacturing and the "top-down" way to build a new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tissue engineering complex, and the field of future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a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1272,51273121)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1前言组织、器官的丧失或功能障碍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也是人类疾病和死亡的最直接原因。虽然器官/组织移植可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手段,但供求的严重不平衡,以及由此引发的若干社会问题与伦理道德问题成为制约人体器官移植的最大瓶颈。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通过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生杰;颜永年;王小红;张婷;张人佶;林峰;;多喷头细胞受控组装过程的启停响应控制[J];电加工与模具;2010年01期

2 Jan Henkel;Maria A.Woodruff;Devakara R.Epari;Roland Steck;Vaida Glatt;Ian C.Dickinson;Peter F.M.Choong;Michael A.Schuetz;Dietmar W.Hutmacher;;Bone Regeneration Based on Tissue Engineering Conceptions  A 21st Century Perspective[J];Bone Research;2013年03期

3 朱兴阳;黄永明;徐伟龙;苏海涛;刘军;;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3年18期

4 姜彦;梁园;杜震宇;张洪文;张嵘;;表面温度敏感性聚酯薄膜的制备[J];高分子学报;2013年11期

5 徐伟力;朱伟民;黄江鸿;丁文斌;王大平;;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4年04期

6 陈景帝;张玉珏;余其凤;张其清;;ChS/CSA/nHAP原位复合支架的研制及细胞学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年S1期

7 黄笔武;谢王付;杨志宏;;一种3D打印立体光刻快速成型光敏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4年24期

8 袁柳;耿晓华;李家俊;孙彬彬;莫秀梅;;Aldehyde-Sodium Alginate and Amino-Gelatin Preparation as Soft Tissue Adhesive[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4年04期

9 尹郅祺;冯炜;陈梦霞;贾亚听;何创龙;;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Sensitive Polyvinyl Alcohol Hydrogel for Cancer Therapy[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4年04期

10 陈志浩;伍丽青;朱振浩;田京;张杰;;三维打印技术在人体器官打印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生杰;颜永年;王小红;张婷;张人佶;林峰;;多喷头细胞受控组装过程的启停响应控制[A];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徐华国;梁好均;;流动聚焦型微流控体系中的液滴的图案化排列模式和转变[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江疆;基于微通道内表面张力控制和驱动的分析新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高丹;微流控芯片平台上细胞捕获及药物作用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陈晴川;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及球形聚电解质刷选择性吸附苯酚和重金属离子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常梦洁;有机/无机功能材料二维有序阵列的制备与光学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齐义营;干细胞片/富含血小板血浆/磷酸钙颗粒用于骨修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何显运;医用功能性可降解聚氨酯复合体系构建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宗晨;基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涂琴;功能聚合物界面构建及其在生命分析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赵寅华;富血小板衍生物及与牙周膜干细胞复合促脱位再植牙牙周膜愈合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杨志高;脂肪干细胞联合TGF-β3负载的PLGA支架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季;可降解光交联聚(醚—酐)凝胶用于药物增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李曼;细胞直接三维受控组装技术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3 李新新;疏水蛋白对静电纺PLGA支架和PLGA膜进行表面修饰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胡金夫;基于细胞三维受控组装技术的细胞芯片构建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杨敏;基于气动控制的多细胞三维打印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孙铭泽;滚压载荷生物反应器促进兔软骨细胞—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复合体生成功能化关节软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陈亚莉;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膜片的体外构建与鉴定[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8 谢蔓菁;犬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析出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作用体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李绘楠;图案化纤维膜支架上血管相关细胞共培养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许明文;PC型单螺杆压缩机型线设计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实验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宓开鸿,李继承;组织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商庆新,曹谊林,张涤生;生物工程领域的崭新前沿——组织工程[J];前进论坛;2001年03期

3 陈祖亮;上海组织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正式成立[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年07期

4 育巍;;组织工程肾首次进行动物试验[J];国外医学情报;2001年03期

5 曹谊林,崔磊,商庆新,刘伟;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2年04期

6 ;“组织工程”二期课题获国家“973”项目立项[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7 孙伟,李惠武;计算机辅助组织工程的发展和现状[J];医用生物力学;2005年03期

8 樊瑜波;陶祖莱;;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力学[J];医用生物力学;2005年04期

9 孙伟;计算机辅助组织工程:概况、范围和挑战(第一部分)[J];医用生物力学;2005年01期

10 ;化学工业出版社新书[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其清;姚康德;刘玲蓉;;组织工程与组织工程材料[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曹谊林;崔磊;商庆新;刘伟;;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A];首届全国医疗器械学术与产业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樊瑜波;陶祖莱;;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力学[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4 杨志明;;组织工程发展趋势及展望[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樊瑜波;;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力学[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迟宝荣;孟祥伟;孙艳;胡春光;姜金兰;;组织工程肝构建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7 曹谊林;;组织工程的发展与主要研究方向[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8 顾晓松;;组织工程神经的研究进展[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朱楚洪;应大君;糜建红;;组织工程生物血管构建[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邱建辉;史廷春;姜睿智;索海瑞;;组织工程新技术:器官打印研究进展[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郑昊;我国首个组织工程产业基地在西安落成[N];陕西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白晓芸;人类机体再造的曙光组织工程[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丹;组织与器官重建:让梦想照进现实[N];健康报;2009年

4 记者 沈雪梅;通大参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N];南通日报;2009年

5 综合;南通大学开展“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N];江苏科技报;2010年

6 记者 李鹏;是什么击中了曹谊林?[N];北京科技报;2011年

7 记者 王春 特约通讯员 李佳 首席 曹谊林;组织工程:再造完美血肉之躯[N];科技日报;2005年

8 记者 林洵 通讯员 王继荣 罗国金;组织工程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启动[N];健康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吴洁;为实现“人体配件工厂”的梦想[N];科技日报;2002年

10 毕东海;组织工程前瞻[N];浙江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玉萍;体外化学物质致敏性检测模型和组织工程皮肤真菌感染模型的构建[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吴英锋;基于内皮祖细胞和脱细胞动脉基质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06年

3 周慧梅;组织工程医用生物补片重建阴道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马英智;利用人表皮干细胞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皮肤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唐秀杰;组织工程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杨家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真皮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严泉剑;兔组织工程膀胱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8 庄颖;组织工程椎间盘的体外初步构建及其生物学性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9 梁峰;组织工程肝单元构建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聂鑫;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及在组织工程周围神经再生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北;组织工程及其我国发展问题对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郝晓艳;组织工程室内脂肪组织存活及生长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史培良;用组织工程的方法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4 张才茂;组织工程真皮动态三维应变培养装置和抗张强度检测装置的研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5 姜明;构建可促进血管化的组织工程真皮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孙道冬;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7 谢青松;组织工程脊髓研制和应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8 张剑;组织工程构建新型腹壁修复材料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9 马健;体外构建一种新型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的初步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李国松;组织工程尿道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40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340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b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