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后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8-03-26 16:00

  本文选题:表面肌电图 切入点:悬吊运动疗法 出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年08期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CNLBP)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竖脊肌、多裂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特征。方法:15例CNLBP患者,给予患者每周3次,持续4周的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在做半桥动作时痛侧竖脊肌和多裂肌的肌电信号,取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及频域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竖脊肌、多裂肌痛侧频域指标MF、MPF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MF 74.95±6.85、MPF 98.10±5.45,治疗后MF 62.90±4.02、MPF 83.89±3.84);痛侧时域指标AEMG较治疗前增高(治疗前AEMG 48.76±5.08,治疗后AEMG 86.27±9.4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ET治疗后,CNLBP患者痛侧竖脊肌、多裂肌的疲劳程度下降,收缩能力增强。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EMG) of erector spinal muscle and polyphagus muscl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specific lower back pain (CNLBP) before and after suspension exercise therapy. Methods: 15 patients with CNLBP were given three times a week. After 4 weeks of suspension exercise therapy, SET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myoelectric signals of the pain side vertical spinal muscle and polyfissure muscl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ime domain indexes: mean myoelectric value (AEMG) and frequency-domain indexes: mean power frequency (MPF), median frequency (MFN), and median frequency (MFN) were compared statistically. The frequency domain index (MFMPF) of the pain side of the polyfissure muscle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MF 74.95 卤6.85) MPF 98.10 卤5.45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it was 62.90 卤4.02% (83.89 卤3.84), and the time domain index of the pain side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EMG 48.76 卤5.08 before treatment, AEMG 86.27 卤9.43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pain side erector muscle of CNLBP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i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EMG 48.76 卤5.08, AEMG 86.27 卤9.43). The fatigue degree of the polyfissure muscle decreased and the contractility increased.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康复医学科;
【基金】:广州市黄埔区科技和信息化局资助科技项目(201229-03)
【分类号】:R741.0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景召;;悬吊法体能训练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魏永敬;赵焕彬;宋旭峰;孙玉龙;;悬吊训练法功能及其应用现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王健;金德闻;;康复医学领域的表面肌电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4 刘亚,马焕芝,陈淑琴,刘儒森,赵海霞;下腰痛与椎旁肌纤维类型特点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17期

5 郭险峰;张大成;陶莉;;21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苏;刘卉;熊开宇;;网球专业运动员和初学者单反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张学君;吴强;林栋;;表面肌电图在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王诗忠;王心城;宋红梅;;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特征分析针刺对颈部肌群的效应[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张学君;林雨芳;吴强;;干预次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胫前肌和腓肠肌sEMG信号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王康玲;王楚怀;温晓利;李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桥式运动时腰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J];广东医学;2011年22期

6 穆景颂;倪朝民;;吞咽与吞咽障碍的表面肌电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9年05期

7 万月红;;悬吊训练对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13年06期

8 郭险峰;周淑娜;李旭;;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原因分析与康复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年09期

9 尹国梅;王维兴;;悬吊技术训练对促进慢性腰痛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年04期

10 李丽;冯梓芸;;八段锦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立伟;王健;;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特征[A];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学锋;青少年女子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刘志平;动态界面座椅改善坐不舒适性的工效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宋全军;人机接触交互中人体肘关节运动意图与力矩估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闫万军;负重跑训练改善老龄大鼠肌肉丢失的效果与机理[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京;软组织张力特征与慢性腰痛症状体征相关性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6 徐开寿;限制—诱导运动治疗结合电刺激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7 许晶莉;学龄期脑性瘫痪儿童表面肌电图的特征与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8 周同;散打运动员慢性腰痛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9 郭云聪;青年赛艇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10 郭建红;具象思维心身合一属性的表面肌电特征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旭;基于正交设计的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重建及方案优化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钟林;反悬腰背运动的表面肌电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金苗;悬吊运动疗法用于慢性下腰痛的治疗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4 王海峰;我国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基础训练现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孙莉莉;功能训练在帆板项目中的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徐龙雨;网球一发发球动作肌肉用力情况与动力链关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何锋;温针配合SET治疗风寒湿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王玉良;基于sEMG的电针改善中风后腕背伸功能即刻效应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bF铮;两种力量训练方法对腹背肌群肌力变化影响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10 吴方雷;悬吊训练对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影响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tray Pedersen J.I,Magnussen R,Kuffel E.Seiler S,周瑾;吊索训练对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平衡能力、踢球速度和躯干(肌肉力量)稳定性的改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孙革;王安利;;两种不同健身方式对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3 任满迎;李勃;王忠军;;对2008年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冠军郭佳浩针对性体能训练效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杨合适;李建臣;师玉涛;;悬吊法对跳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王健,方红光,Markku Kankaanpaa;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慢性下背痛诊断和运动疗效评价[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6 李强;范洪彬;;浅析当前我国竞技运动项目体能训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9期

7 彭云钊;秦子来;王攀;谢晓艳;;武术专项力量训练引入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于红妍;李敬勇;张春合;周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思路——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于红妍;王虎;冯春辉;贾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魏永敬;赵焕彬;宋旭峰;孙玉龙;;悬吊训练法功能及其应用现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鑫;;中药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性嗳气4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年11期

2 刘海潮;蒋惠瑜;;推拿结合运动疗法缓解偏瘫痉挛40例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3 徐守宇;姚新苗;吴燕;高根德;解光尧;万全庆;周国庆;曾超;何帮剑;王富江;;运动疗法防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3期

4 孙瑞台,范振华;冠心病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2年02期

5 李玉英;;试用运动疗法300例总结[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年02期

6 张滨;;治疗疼痛的几种运动疗法[J];求医问药;2013年12期

7 孙丽荣;运动疗法中的注意事项[J];长寿;2001年11期

8 殷玉华;运动疗法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J];现代康复;2001年07期

9 明德玉,郑华;运动疗法分类、特点及作用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4期

10 李海斌;运动疗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敏;王于领;;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顾新;李玉明;鲁燕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运动疗法的临床研究[A];第五次全国创伤康复暨第七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李洁辉;纪树荣;;运动疗法对格林一巴利征肢体瘫痪的康复作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张伟明;蔡海鸥;;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早期的康复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王富江;万全庆;方针;解光尧;徐守宇;;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6 张宝慧;;运动疗法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骨质疏松年会暨第五届全国钙剂年会会议文集[C];2002年

7 毕胜;郑立芬;孙姝阳;杨小欣;方丽;;“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外伤康复中的初步应用[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席素婷;李强;于农;谢辉;周玉玲;刘丽华;;运动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的影响[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韩桂兰;;气压式四肢血液循环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周燕娜;;音乐运动疗法在脑病方面的应用[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警总医院 供稿;运动疗法控糖要持之以恒[N];保健时报;2007年

2 赵祯;肺气肿的简易运动疗法[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3 上海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 张渊豪;强制性运动疗法知多少?[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曹玉祥;高血压的运动疗法[N];医药养生保健报;2011年

5 陈金伟;肥胖症的运动疗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记者 张原 通讯员 孟祥刚 李潇潇;民进天津市委建议推广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N];人民政协报;2013年

7 浙江医院心脏康复中心 任爱华 主任医师;运动疗法治心脏病[N];健康时报;2008年

8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康复医学科 谢韶东;中医运动疗法中的康复技术[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9 张琴;腰痛症的运动疗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10 赵秋英(辽宁中医学院);糖尿病的运动疗法[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亮;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白脉散有效成分组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徐月阳;胶原酶溶盘术后进行运动疗法降低复发几率的疗效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3 刘楠;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耿宗友;强化运动疗法治疗青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D];山东体育学院;2011年

5 欧阳赛;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皮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魏绪强;针刀整体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刘德安;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谭红香;电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婴幼儿脑瘫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邓锦凤;意向运动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半暗带区NT-3及GAP-43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郭荣静;意向性运动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luR2和GRASP-1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8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668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1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