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型壳聚糖温敏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壳聚糖水凝胶 + 壳聚糖微球 ; 参考:《功能材料》2014年S1期
【摘要】:制备了一种注射型壳聚糖(CS)温敏相变复合材料,首先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包载甲氨蝶呤(MTX)的壳聚糖微球,然后采用离子交联法,向CS溶液中滴加50%甘油磷酸钠溶液,制备CS温敏水凝胶。将CS载药微球分散于水凝胶中,制得温敏相变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微球载药量为12.98%,包封率为32.66%,且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具有良好的通针性;水凝胶在37℃下1min内可发生相变,由溶胶转变为凝胶,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制备的温敏相变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原位注射性,且4h内药物释放率为35.65%,缓释效果明显。
[Abstract]:An injectable chitosan was prepared (CS) temperature sensitiv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first by emulsification chemical crosslinking method, glutaraldehyde as crosslinking agent, preparation of methotrexate loaded chitosan microspheres (MTX), and then using ionic crosslinking method to CS solution adding 50% glycerol sodium phosphate solution system preparation of CS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CS microspheres dispersed in the hydrogel, prepared temperature sensitiv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ug loading was 12.98%,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was 32.66%, and the uniform particle size, good dispersion, with good syringeability; hydrogel at 37 DEG C 1min can occur within the transition from sol into gel, with excellent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temperature sensitiv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prepared with in situ injection well, and the 4H in the drug release rate was 35.65%, sustained release effect is obvious.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
【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中韩)资助项目(2011DFA3127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ZR2011CZ003) 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13006)
【分类号】:R318.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津;李柱来;陈莉敏;许秀枝;;壳聚糖-海藻酸钠布洛芬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及性能[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秋惠;吴皓;王令充;嵇晶;陈士勇;;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2 李芝;武伟红;刘敏;冯涛;王春;王志;;啶虫脒/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凝胶球的制备与控制释放性能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刘坚;李静威;兰海;杨永;郑名敏;;雪莲果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分析[J];草业学报;2009年04期
4 丁惠;丁勇;杨洪梅;;梯恩梯废酸中硝化物测定方法研究[J];国防技术基础;2009年06期
5 董振生;李孝文;李丹;伍应松;程天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莓叶中齐墩果酸含量[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9年03期
6 王银珍;姚评佳;魏远安;;葡萄糖基聚合物的酶催化合成及其在制备缓释微球中的应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年02期
7 陈丽媛;党奇峰;刘成圣;陈军;宋磊;范冰;陈西广;;壳聚糖-固态分散体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13期
8 徐立虎;韵向东;陈元哲;安丽萍;夏亚一;;携载壳聚糖/rhBMP2缓释微球的NiTi合金的制备及体外检测[J];中国表面工程;2013年04期
9 李德林;;气相色谱仪检定中常见异形峰分析[J];工业计量;2011年S1期
10 吴卓;赵文婧;刘玲珑;吴丽情;陈维平;;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三维微环境复合培养体系的构建[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明勇;贺江平;王茂龙;刘梅;赵呈祥;;水性聚氨酯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研制及应用[A];“浙江宏达”杯第三届全国印染新技术暨助剂新产品新成果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兵胜;龚伟;梅兴国;;紫杉醇新剂型研究进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琳;双模型介孔SiO_2表面功能化及其在药物缓控释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军;粮食分析中近红外光谱测试技术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张永勤;强制渗透法制备水溶性壳聚糖及其固定化酶解方法与产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曾贵玉;炸药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海秀;光谱液滴分析系统的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李毅清;携带药物(Aspirin)的小口径高分子复合人造血管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任文坡;重油组分分子尺寸的粘度表征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汤虎;基于低温溶解制备的甲壳素新材料[D];武汉大学;2012年
9 丁可;基因修饰成肌细胞结合可注射温敏凝胶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10 武敬亮;载阿霉素组氨酸修饰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琳;废弃植物纤维资源中药香茶菜药渣制浆造纸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晓宇;一维β-FeOOH纳米棒与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王睿垠;综合性实验研究与光谱分析实验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方世东;BTC法PC的合成及反应动力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于光平;分析化学中的分光光度法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6 张慧;基于ARM的食品农药残留色谱检测仪控制系统的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7 苏莉蔚;近红外光谱仪中单色光控制器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5年
8 许燕娟;烟草中生物碱、甾醇和非挥发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林岚云;自组装仿生法快速沉积Ti/CHA涂层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冯国红;光纤电容液滴分析仪的改进设计及光谱液滴分析仪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向艳,杨红;壳聚糖在药物缓释载体中的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年01期
2 李柱来,王津,陈崇泽,刘玉树;壳聚糖-阿拉伯胶布洛芬缓释微囊制备工艺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3 王煜,程红霞;布洛芬片溶出度考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11期
4 王红昌;孙晓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7年03期
5 张莉;李挺;陈莉;李丽;齐刚;;布洛芬新制剂及新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12期
6 韩秀梅,王佳;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布洛芬片的含量[J];中国药师;2002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菊;林志丹;陈文彬;宋英;李志忠;;新型聚乙烯醇/载药壳聚糖微球复合生物医用敷料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年02期
2 董利民;王晨;昝青峰;田杰谟;孟丹;谢秋菲;;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实验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2期
3 杨亚冬;张文元;房国坚;;包裹转化生长因子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研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8期
4 王启钊;陈西广;刘成圣;孟祥红;刘晨光;于乐军;刘楠;;壳聚糖的血液相容性[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年S1期
5 范长春;刘德军;任允鹏;曹学成;蔡锦方;;壳聚糖膜包裹的多孔聚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12期
6 李斌;郑先创;陈理兵;葛海雄;;壳聚糖多孔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0年02期
7 武金霞;李瑞;刘雪英;;卵磷脂改性对壳聚糖微球及缓释性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年02期
8 赵名艳;李立华;周长忍;周炬光;;载荷壳聚糖微球的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1期
9 吴文进;杨为中;周大利;马将;肖斌;;碳纤维增强α-磷酸三钙骨水泥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3期
10 周磊;闫景龙;胡春杰;;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宏;武继民;关静;李瑞欣;黄姝杰;许媛媛;汪鹏飞;;纳米HA复合材料的共沉淀法合成及其性能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黎;蔡萱;沈新宇;童华;;原位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3 沙福泰;;模拟定位机床板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陈江;阳爱民;黄文秀;;rhBMP-2/hTGF-β_1/胶原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A];第五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蒋伏广;邵正中;;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生物材料的制备[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6 曲萍;曹羽;李帅;张力平;陈品;;可生物降解聚乳酸/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性能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7 吴涛;南开辉;陈景帝;金丹;江汕;赵培冉;徐俊昌;杜浩;张晓强;黎健伟;裴国献;;可控释淫羊藿苷的仿生组装骨诱导修复材料[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颜世峰;尹静波;杨艳;陈学思;;聚乳酸/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左红军;陈建升;杨士勇;范琳;;牙根管修复用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评价[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雪力;候理;谭竞;汤克勤;夏和生;刘霆;;生物相容性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松质骨粒磷酸钙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白毅;我国新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获重要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田玟;医疗设施,创新性复合材料的大舞台[N];中国建材报;2010年
4 记者 韩晓玲、实习生 周晓晶、通讯员 黎江东;自主研发“生物骨钉” 武工大一医用器械填补国内空白[N];湖北日报;2005年
5 潘锋;骨再生研究期待更多新技术的运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张中桥;卵磷脂可作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新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记者 栾海;俄制成新型“人造骨”[N];人民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肖静;纳米人工骨首现四川[N];四川日报;2000年
9 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黎江东;武汉理工大研制出生物“骨钉”[N];科技日报;2001年
10 苏静;生物活性纳米玻璃纤维成功研发[N];中国纺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震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基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张利;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壳聚糖复合硬组织修复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郭超;聚乳酸多孔支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周建良;PEG交联云细胞瓣多信号复合材料生物学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肖玉梅;聚合物调控下纳米磷灰石/聚乳酸原位复合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黄鑫;新型纳米无定型磷酸钙/聚乳酸复合材料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闫鹏涛;聚醚醚酮口腔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洪奕;可注射性聚乳酸细胞微载体/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支架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5年
9 韩纪梅;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复合树脂口腔修复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向鸿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彩霞;n-HA/CS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韩劲;纳米碳酸羟基磷灰石及其有机复合生物材料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吴文进;碳纤维增强α-磷酸三钙骨水泥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蒋飞鹏;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组织相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方园;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生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姜建明;羟基磷灰石/胶原/海藻酸钠复合材料制备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张劲;HA-SR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毒性反应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8 汪洋;纳米羟基磷灰石—热凝树脂复合材料可塑性和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王科;钙磷生物陶瓷/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力学性能检测[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10 张翔;PLA/BC/HAp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31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73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