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鼻内镜防雾材料研制及防雾机理探讨

发布时间:2018-05-19 03:07

  本文选题:鼻内窥镜 + 防雾 ; 参考:《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玻璃、石英、塑料等透明材料在日常生活、工农业及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如镜子、各种医用内镜镜头、汽车挡风玻璃及农用塑料薄膜,此类材料的应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在湿度大或气温较低时这些材料表面容易水汽凝结而起雾影响其透光率或能见度,使其应用受到较大影响。医疗上各种医用内窥镜镜头手术时需反复擦试镜头来保证其清晰度而延长了手术时间,内镜防雾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鼻内窥镜手术目前已在全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鼻内镜技术虽日益成熟,但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尤其是严重并发症仍时有发生,其原因之一是术腔出血,镜面模糊,视野不清所致。临床上大多使用医用碘伏、医用酒精、热水或肥皂液来防雾,但这些材料存在防雾时间短、易烫伤鼻粘膜、刺激性大等缺点,内镜防雾问题实际上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工农业上虽有不少防雾材料的报道,此类防雾材料大多仅要求其有较好的防雾性能,而对其毒性、气味要求较低,但作为临床应用的防雾材料务必要求无毒、无味、刺激性小,因此工农业报导的防雾材料并不适合于临床应用。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鼻内窥镜防雾材料的研究报道很少,寻求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的防雾剂是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 目前防雾的途径通常包括:第一:使材料表面亲水,降低其表面能,因亲水材料带有大量亲水基团,可以吸引水分子,雾滴在材料表面可迅速铺展开形成一层水膜减少对光的漫反射而达到防雾目的。亲水性防雾材料通常包括: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型防雾剂、有机高分子亲水性防雾涂料、有机/无机杂化亲水性防雾涂料、氧化物、光催化超亲水表面、碳纳米管材料。第二:与亲水材料相反,使材料表面疏水,因疏水材料不能被水浸润,雾滴在材料表面容易滚动,理论上可以达到防雾效果。由于超疏水材料在基础领域及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潜能,超疏水引起了材料学者的广泛兴趣,通常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相分离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刻蚀法、静电纺丝技术、碳纳米管材料及超亲水与超疏水相互转化材料等,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方法。第三:使材料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因水汽不能在内镜表面凝结而达到防雾的目的。 超亲水、超疏水材料理论上可用于鼻内镜防雾,但其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以下一系列问题:超亲水材料因雾滴在其表面易形成一层水膜而迅速铺展开来减少光的漫反射而达到防雾的目的,而防雾剂型的液态亲水材料与固体表面通常靠物理吸附即主要靠范德华力结合,因粘附力弱结合不牢固防雾剂容易从固体表面流失而影响其防雾性能。超疏水材料因其表面需要构建粗糙的结构才能达到疏水的状态,且疏水能力与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呈正相关,即材料表面越粗糙其疏水性能就越好,水滴在材料表面的接触角达到180度的理想状态时才能在材料表面自由滚动。但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疏水性越好其表面粗糙度就越高,而粗糙度越高其透光率就越差,势必会影响其在光学方面的应用。 目的:采用表面活性剂、溶剂、分散剂等,通过正交设计,研制一种无刺激性,防雾时间长、镜面清晰度高、经济安全、使用方便的亲水型鼻内镜手术防雾剂;探讨在防雾剂中添加一定质量百分比的不同性质纳米粒子后防雾剂的表面能极性比、防雾剂与鼻内镜镜面的粘附力及防雾时间的变化;同时制备超疏水材料,并对其防雾性能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一:亲水型防雾剂制备:表面活性剂、溶剂、分散剂等按一定的配比混合,每种物质重量百分比设有3个水平,本实验采用正交设计,共安排27次试验,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依次将无水乙醇、丙二醇、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400,余量为去离子水,按不同质量比加入称量瓶中混合,并置于50℃水浴箱15分钟后即得27种不同浓度配比的无色透明、无刺激性鼻内镜防雾剂。对这27种配方防雾剂的防雾时间及其防雾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对不同组分的均值分析得到防雾时间最长的配比,随后即按最佳配比配制防雾剂,并在同一测试环境下对同一受试者进行鼻内镜防雾测试3次,取平均值作为其防雾时间。 二:纳米粒子改性亲水型鼻内窥镜防雾剂研制:分别取纳米SiO20.05克和纳米SiO2-KH5700.05克加入亲水性鼻内镜防雾剂5m中,超声分散30分钟即得两种不同的改性鼻内镜防雾剂。 三:纳米粒子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鼻内窥镜防雾剂研制:将0.05克纳米氧化锌加入5ml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中,0.025克自制纳米二氧化钛加入5ml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中,0.05克自制纳米二氧化硅中空微球加入5ml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中,超声分散30分钟即得不同鼻内窥镜防雾剂。 四:对制备的不同防雾剂进行表征,内容包括:防雾时间(鼻内镜防雾测试)、透光率、接触角、粘附功、透射电镜及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五:透明超疏水薄膜防雾性能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疏水薄膜:酸溶胶制备:将8.36mL正硅酸乙酯(TEOS)加入到80mL无水乙醇中充分溶解,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滴加36%的盐酸4.8mL到上述溶液中,继续搅拌19h。丙烯酸溶液制备:将3.0g纯溶性丙烯酸溶于50mL无水乙醇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碱凝胶制备:将3.1mL正硅酸乙酯(TEOS)加入到80mL无水乙醇中充分溶解,再加入13.8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逐渐滴加4.7mL分析纯氨水到上述溶液中,密封反应1小时。将不同比例的酸溶胶、丙烯酸溶液及碱凝胶加入无水乙醇中,所制备溶液超声振荡1h,制得20种分散良好的溶胶。将清洁玻璃片浸入以上溶胶中,10s后用提拉涂膜机以3mm/s的速度提拉出,室温下静置15min,如此反复制备涂有3层及5层的膜。将所制基片放入马弗炉中升温2h至400℃,保温0.5h后自然降温,得到20种透明二氧化硅薄膜样品。将涂膜后的玻璃片放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浸泡3小时,然后将样品放入100℃烘箱干燥60min,得到透明二氧化硅薄膜。 疏水薄膜防雾测试:模拟一定温差的情况下,测试具有疏水性能的8号、13号涂膜基片、空白基片及涂硅烷偶联剂溶液基片在遇水汽时的防雾性能。在水浴锅上搭建产生水汽装置,将所制基片静置于其上,疏水二氧化硅薄膜层向水面,基片离水面3cm,室温为13℃,水浴温度设置为60℃。经过5min、10min、20min、30min后进行对比,观察其表面起雾情况。 统计学处理(亲水型防雾剂制备正交试验)因素A:无水乙醇;因素B:丙二醇;因素C: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因素D:十二烷基硫酸钠;因素E:聚乙二醇400,每种物质重量百分比设3个水平(a:1=3%、2=10%、3=20%;b:1=3%、2=10%、3=20%;c:1=3%、2=10%、3=20%;d:1=0.6%、2=2%、3=4%;e:1=0.6%、2=2%、3=4%)如要完全试验,需行3×3×3x3×3=243次试验(Orthogonal),本实验采用正交设计,共安排27次试验,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防雾性能测试结果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亲水型防雾剂制备:通过正交实验,得到27种不同浓度配方的防雾剂,对这27种配方防雾剂防雾时间进行测试,通过对不同组分的均值分析得到防雾时间最长配比A3B2C3D3E3。表征不同配比防雾剂其透光率均接近100%;接触角约为7.6度;扫描电镜示防雾剂在鼻内镜镜头(蓝宝石)表面形成一层平整膜;按最佳配比配制防雾剂并对同一受试者进行测试,其平均防雾时间为15分钟。表征医用碘伏其透光率约80%;接触角约为10度;扫描电镜示医用碘伏涂在鼻内镜镜面后呈散在岛状分布,表面不规整,未能形成膜状结构。用鼻内镜对同一受试者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碘伏及95%乙醇进行防雾测试,其平均防雾时间分别为04'05"和38",所研制的防雾剂防雾效果明显优于医用碘伏及95%乙醇。 二:防雾剂及其改性剂防雾性能:纳米SiO2改性防雾剂鼻内镜防雾时间为18min;纳米Si02-KH570改性防雾剂防雾时间为21min。透光率:在可见光范围内防雾剂的透光率约为100%;纳米SiO2改性防雾剂透光率约为90%;纳米SiO2-KH570改性防雾剂透光率约为97%。接触角:水滴在防雾剂涂膜上的接触角7.8度;水滴在纳米SiO2改性防雾剂涂膜上的接触角7.0;水滴在纳米SiO2-KH570改性防雾剂涂膜上的接触角6.7度。粘附功:水在蓝宝石镜面的接触角为(56.159.958.0)平均值为58.0度;乙二醇在蓝宝石镜面的接触角为(46.351.648.2)平均值为48.7度;蓝宝石镜面的表面能为52.36±mN/m,其中色散分量(Disp2.92±mN/m);极性分量(Polar49.44±mN/m);研制的鼻内镜防雾剂在蓝宝石镜面的粘附功为40.71mN/m,纳米二氧化硅改性防雾剂在蓝宝石镜面的粘附功为49.73mN/m,纳米二氧化硅-KH570改性防雾剂在蓝宝石镜面的粘附功为55.38mN/m。透射电镜:Si02径粒约100-200nm,呈球形,纳米Si02在防雾剂中分散较差,团聚明显;改性纳米SiO2-KH570在防雾剂中的分散性明显提高,基本呈单个纳米粒子分布。原子力显微镜:鼻内镜防雾剂在蓝宝石镜面形成一均匀的薄膜厚约192.30nm,膜表面较平整;纳米Si02改性防雾剂形成的薄膜最厚处约200.09nm,膜表面较单纯防雾剂表面粗糙,纳米粒子粒径范围约100-200nm;纳米Si02-KH570改性防雾剂形成的薄膜最厚处约332.38nm,膜表面较单纯防雾剂表面粗糙。 三:PVP及其改性剂防雾性能:PVP鼻内镜防雾时间为10min;纳米氧化锌改性PVP鼻内镜防雾时间为15min;纳米氧化钛改性PVP鼻内镜防雾时间为16min;中空纳米二氧化硅改性PVP鼻内镜防雾时间为17min。透光率:在可见光范围内PVP透光率约为100%;纳米氧化锌改性PVP透光率约为90%;纳米氧化钛改性PVP透光率约为85%;中空纳米二氧化硅改性PVP透光率约为92%;碘伏透光率约为80%;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碘伏透光率约为70%。接触角:水滴在PVP涂膜上的接触角9.6度;水滴在纳米氧化锌改性PVP涂膜上的接触角5.9;水滴在纳米氧化钛改性PVP涂膜上的接触角4.8度;水滴在中空纳米二氧化硅改性PVP涂膜上的接触角6.1度。粘附功:PVP在蓝宝石镜面的粘附功为96.10mN/m;纳米氧化锌改性PVP在蓝宝石镜面的粘附功为101.02mN/m;纳米氧化钛改性PVP在蓝宝石镜面的粘附功为100.81mN/m;中空纳米二氧化硅改性PVP在蓝宝石镜面的粘附功为102.92mN/m。透射电镜:纳米氧化锌在PVP溶液中分散较好;制备的纳米氧化钛粒径约120-160nm,在PVP溶液中分散较好;制备的中空纳米二氧化硅粒径约200nm,在PVP溶液中分散较好。原子力显微镜:聚乙烯吡咯烷酮鼻内镜防雾剂在蓝宝石镜面形成一均匀的薄膜,最厚处约78.30nm,膜表面较平整,纳米氧化锌改性PVP形成的薄膜最厚处约277.97nm,膜表面较单纯防雾剂表面显粗糙。纳米氧化钛改性PVP形成的薄膜最厚处约227.34nm,膜表面较单纯聚乙烯吡咯烷酮表面粗糙。中空纳米二氧化硅改性PVP形成的薄膜亦较粗糙,薄膜最厚处约34.64nm。 四:以玻璃为基底,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丙烯酸诱导正硅酸乙酯(TEOS)相分离并自组装硅烷偶联剂的方法制备的20种涂膜中具有疏水性质的是8-13号,疏水性能最好的是13号,其扫描电镜显示薄膜表面的微观结构呈弹坑状,水滴在此表面上的接触角为153°,具有超疏水特性,防雾试验证明其具有一定的防雾性,在可见光区间内其透光率约为60-80%。 结论:所制备的亲水型鼻内镜防雾剂透明、无毒、无味,较临床常用的碘伏、酒精的防雾时间长;经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改性后的亲水型鼻内镜防雾剂进一步延长了防雾时间,增强了防雾性能;纳米粒子改性聚乙烯毗咯烷酮鼻内窥镜防雾剂透明、无毒、无味,较碘伏、酒精的防雾时间明显延长;超疏水材料具有一定的防雾性能,但因其表面粗糙,透光率受影响,且材料表面很难达到接触角180度的理想状态,应用于临床鼻内镜防雾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什么是纳米生物药品[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1年02期

2 秦翠云,慕利梅,张迎,李开荣;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J];人民军医;2001年01期

3 ;四川大学成功研制出纳米人工骨[J];新材料产业;2001年01期

4 刘 毅;纳米技术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美容医学;2002年04期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简介[J];中国内镜杂志;2004年09期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简介[J];中国内镜杂志;2004年11期

7 许艳慧,李志安,李四群;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Ⅰ)合成因素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生成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02年06期

8 谢明霞;纳米骨材料从实验室进入临床[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21期

9 俞兴;需要植骨不用愁[J];中老年保健;2004年08期

10 黄永辉,沈铁城,徐晓峰;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在骨折后骨缺损中的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艳平;郑修鹏;李博;冯西桥;;测量微/纳米纤维弹性模量的屈曲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毛健;赵立涛;程鹏;李华峰;陈国需;;纳米La_2O_3或CeO_2添加对TiO_2-SiO_2润滑添加剂磨擦修复特性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3 肖旭贤;黄可龙;杨珉;何琼琼;;季铵盐纳米磁粒杀菌剂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4 田惠文;李伟华;侯保荣;;纳米SiO_2改性环氧涂层电化学阻抗谱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徐舒涛;张维萍;李新;刘宪春;韩秀文;包信和;;甲醇在一维纳米限域体系扩散动力学的HP ~(129)Xe NMR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周涛;贺贝贝;江涵;王宁;;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CeO_2的工艺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海峡两岸纳米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旭;黄瑜;李亮;;聚吡咯纳米回形针的合成与性能[A];第九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童曼;杜江坤;鲍建国;袁松虎;;微孔滤膜负载纳米Pd/Fe对五氯酚的降解研究(英文)[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恒权;姚素薇;宋仁峰;唐建军;张卫国;王宏智;李荣先;;光诱导转化法制备单晶Ag纳米三棱体和立方体[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维珏;卞晓锴;陆晓峰;施柳青;林红军;;纳米TiO_2对不同材料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斌 沈路涛;纳米离我们并不遥远[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科言;纳米是怎么回事?[N];中国妇女报;2002年

3 林小春 姜岩;科学家呼吁走出“纳米热”的误区[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黎昌政;我国科学家首创纳米硫[N];中国矿业报;2002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周建;“纳米布”陷入炒作[N];大众科技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文成;纳米如何冲破产业化瓶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沐清;纳米产业并不遥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肖巍;标准之争暴露中国纳米业“痼疾” 上市公司投资“雷声大、雨点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张永胜;有一种水叫“纳米水”[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徐晓宁;纳米眼球还不能让盲人复明[N];健康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贵军;聚丙烯酸酯/纳米氧化锡锑复合乳液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透明隔热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陆洪彬;不锈钢表面高性能纳米防护涂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任浩;纳米及表面吸附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汪超;磁场中Ni-纳米Al_2O_3复合镀层制备及其电沉积机理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葛性波;纳米多孔金属薄膜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D];山东大学;2011年

6 贾鑫;飞秒激光制备半导体表面纳米周期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玮;皮肤的纳米生物摩擦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8 张景红;人工影响天气纳米催化剂粉体的制备与成冰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何典;一维纳米功能材料的静电纺丝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赵立华;纳米尺度光波导及微结构若干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俊杰;水溶性刺激响应碳纳米角的制备与表征[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杨微;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杜洁;掺杂纳米碳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4 王艳明;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纳米氢氧化镍的合成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伟;聚合物/氢化钛制备纳米鳞片与复合涂膜防腐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宝华;低维纳米超结构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娇莉;退火方式对生物成像用红色纳米磷光材料性能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元清;在球形聚合物刷反应器中制备纳米贵金属及其催化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梁莹;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制备及其与聚苯胺的电化学复合[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姜晨光;微/纳米生物复合纤维的电纺制备及其表征[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908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908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5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