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剂含量对铸钛包埋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钛 + 包埋料 ; 参考:《中国陶瓷》2014年10期
【摘要】:研究了结合剂含量对纯钛铸造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自制铸钛包埋料应用于临床的前景。测试了不同结合剂含量的包埋料的抗压强度和热膨胀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测试包埋料的相结构,采用SEM+EDS对铸件表面反应层组成和成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结合剂后包埋料的抗压强度和热膨胀率显著增加,结合剂含量为2.5 wt%时包埋料的抗压强度最高,达到9.91 MPa;此时包埋料的热膨胀率达到1.92%,可有效补偿钛在铸造过程中的固化收缩。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钛包埋料的主晶相为MgO。SEM和EDS的实验结果显示铸件表面反应层厚度较薄,为20μm。通过调整结合剂的含量,同时提高了氧化镁系包埋料的热膨胀率和抗压强度。本论文所采用的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薄,表面较光洁,基本无粘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Abstract]:The effect of binder content on casting properties of pure titanium was studie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rmal expansion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binder contents were tested. The phase structure of the burying material was measur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reaction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castings were analyzed by SEM E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rmal expansion ratio of the burying materia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addition of binder, 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burying material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binder content was 2.5 wt%.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show that the main crystal phase of titanium embedded material is MgO.SEM and E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surface reaction layer of the castings is thin, which is 20 渭 m, and the thermal expansion rate of the embedded material is 1.92 MPA,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mpensate the solidification shrinkage of titanium in the casting process.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show that the main crystal phase of the titanium embedded material is MgO.SEM and EDS. By adjusting the content of the binder, the thermal expansion rate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magnesia system were increased.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castings cast by the embedded material in this paper has a thin surface reaction layer, a smooth surface, basically no sand, and has a certain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
【作者单位】: 山西西京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山西美原齿科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0789) 浙江省中医药青年课题研究计划(2008YA023)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ZC200803873)
【分类号】:R7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余桂林;李楠;李友胜;王贻宁;;α-Al_2O_3细粉含量对MgO系铸钛包埋材料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09年18期
2 张娟;张连云;李长义;史书俊;韩素丽;韩华;;口腔铸钛包埋料的研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8年03期
3 余桂林;李楠;王贻宁;李友胜;陈方玉;韩兵强;;对3种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6年03期
4 陈金水,刘永宾,蔡惠民;新型牙科铸钛专用包埋料研制[J];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梁钦业;吴夏怡;;不同包埋材料对铸造纯钛铸件表面硬化层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1年06期
6 刘杰;谷晓明;陈湘涛;范金杰;王静;;不同包埋材料与铸钛过程中表面反应层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25期
7 罗伟华;周振君;刘超;赖政清;;无机非金属牙科修复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陶瓷;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宁;张祖太;李靖桓;韩秀欣;玉置幸道;宫崎隆;;铝酸钙水泥作为结合剂时铸钛包埋材料性能的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11年01期
2 容明灯;周磊;;钛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的研究新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2007年10期
3 郑明昱;王建华;;包埋材料应用概述[J];材料导报;2013年23期
4 刘莹;刘小龙;王军;丁红燕;;溶胶-凝胶法制备ZrO_2薄膜及其耐腐蚀性与血液相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14年14期
5 曹磊;郭天文;王有序;杨瑟飞;;改良型FUS-invest锆系铸钛冠桥专用包埋材料对钛铸件表面反应层影响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6 薛淼;;口腔生物材料(2001-2006)[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7年01期
7 张娟;张连云;李长义;史书俊;韩素丽;韩华;;口腔铸钛包埋料的研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8年03期
8 郭天文;王菁;;全口义齿修复的新观念[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年01期
9 李媛;李琥;樊新民;陈文静;;两种彩色正畸托槽的口腔黏膜刺激试验[J];口腔生物医学;2010年04期
10 钱棱;王培志;;种植体腐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口腔生物医学;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欣;齿科修复用钛—锆—铌—锡合金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庆宇;齿科用Ti-In系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李慕勤;Ti6Al4V高速火焰喷涂仿生生物涂层制备及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佟宇;纯钛铸件表面氮化处理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张茜;GG纯钛粘结瓷的改良及GG瓷粉相关性能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6 陈钢;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在牙科钴铬合金及纯钛表面处理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霞;两种桩核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杨松;常用非镍基烤瓷合金反复熔铸前的处理及其反复熔铸后力学性能变化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周健;Ti2448合金烤瓷性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4 姜涛;纯钛表面电火花沉积处理对钛瓷结合影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5 林文娇;Ti-X(Ge、Ga)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生物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佟宇;人工唾液及含氟牙膏对纯钛表面形貌、光泽和色彩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7 胡芳;彩色弓丝和托槽的体外毒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8 解光明;激光焊接钛及钛合金疲劳强度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9 李媛;彩色不锈钢弓丝和托槽生物安全性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10 曹磊;锆系铸钛冠桥专用包埋材料的改进及其性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明;宋世卿;;钛及钛合金齿科铸造研究现况[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2年03期
2 汪大林;徐君伍;;钛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3年01期
3 何邕江;杜传诗;;牙科包埋料与修复体的铸造精度[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3年04期
4 马翔弘 ,刘玉英;烧结过程中原生尖晶石相的形成(膨胀与收缩)[J];国外耐火材料;1998年08期
5 赵云凤,郑第泽,张惠琼,付明国,王岚,陈道君;全冠和固定桥铸造精度的研究——包埋材料和内铸道对冠桥精度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9年01期
6 曹磊;郭天文;王有序;杨瑟飞;;改良型FUS-invest锆系铸钛冠桥专用包埋材料对钛铸件表面反应层影响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7 杨瑟飞;王有序;郭天文;刘洪臣;;纯钛冠桥铸造包埋料对铸件反应层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8 骆小平,郭天文,欧阳官,刘高杰,王保成;锆英石作为铸钛用内包埋料的初步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9 张建中;高桥纯造;冈崎正之;;烧烤及铸造温度对纯钛铸件表面结构的影响[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3年04期
10 张建中,高桥纯造,冈崎正之;石英磷酸盐系包埋料铸钛精度的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开源;;真空和空气压力的包埋方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74年02期
2 杨瑟飞,郭天文,李晓军;铸造工艺对钛冠桥精度影响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3 薛淼;铸造贵金属合金[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1年02期
4 杨瑟飞,郭天文,王有序;纯钛冠桥铸造包埋料配方的确定[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年01期
5 张霄炎,骆小平,宋雍康,黄罡;不同包埋料对铸钛表面反应层结构的影响[J];口腔医学;2005年05期
6 曹洪喜,张建中,丁伟山,薛淼;包埋料和铸造方法对自研贵金属合金铸流率的影响[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2年03期
7 徐丽娟,陈子勇,陈玉勇,孔凡涛;口腔科铸钛系统的研究进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5年06期
8 骆小平;牙科精密铸钛技术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7年01期
9 孟玉坤;热凝固化聚丙烯酸基托材料受包埋料限制的应力松弛研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9年03期
10 宫相芹;谭学新;杨晓东;;金相检测技术在锆系包埋材料对钛铸件质量影响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宝成;郭天文;张玉梅;骆小平;彭勤建;羡峰;;六种包埋料对钛及钛合金铸件完整性的观察[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程静涛;郭天文;王宝成;;不同铸造条件对纯钛铸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3 阎俏梅;张建中;;铸圈形式对磷酸盐包埋料膨胀量的影响[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骆小平;郭天文;王保成;刘高杰;;锆英石作为铸钛用内包埋料的可行性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5 彭勤建;郭天文;;惰性氧化物包埋料的铸钛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6 韩素丽;张连云;李长义;;铸钛修复体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7 宋应亮;徐君伍;马轩祥;林升;刘守智;刘金利;;烘烤温度对钛接圈与Ni-Cr合金结合界面性能的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8 刘燕;白乐康;李峥;杜斌;;铸造义齿失败原因的探讨[A];全国第六届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建中;;纯钛铸造时铸造温度与流铸率[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张立新;;影响带模整体铸造支架精确性的主要因素[A];全国第六届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瑟飞;铸造纯钛冠桥专用包埋料的研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2 赵鹃;自制铸钛包埋材料铸造工艺与铸钛修复体铸造精度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立波;提高Ti-24Nb-4Zr-7.9Sn合金铸造性能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韩小平;MgO-Al_2O_3系包埋料与钛合金相互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余桂林;磷酸盐结合石英质包埋料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2年
4 邹承蓉;不同包埋材料对Ti-6Al-7Nb合金铸造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陈宇;包埋材料不同的配比和不同升温方法对铸造冠精密度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曹磊;锆系铸钛冠桥专用包埋材料的改进及其性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7 施彬;硅溶胶陶瓷型精密铸造工艺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吴国锋;两种铸造温度对铸接式衔铁的影响比较[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9 周健;Ti2448合金烤瓷性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10 杨颖;常用支架合金铸造卡环疲劳实验的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18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918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