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主动耳蜗的耳声传递有限元模型研究
[Abstract]: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geometric irregularity of the peripheral auditory system of human ears,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change, and there is fluid-solid coupling. It is difficult to captur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middle ear and cochlea accurately. In this paper, a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outer ear, the middle ear and the simplified straight cochlea is established. The ligaments and ossicular chains of the middle ear are considered, and the cochlea is simplified into two straight cavities. The substrate films of orthotropic materials are included and the size and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vary with the length.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cochlea stimulated by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sound were analyzed by ANSYS harmonic response. The displacement of stapes floor, the distribution of displacement of basal membrane along length and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vestibular step were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selection curve of the basement membrane is also obtained,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shows the integrity of the model and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human ear sound transmission. Compared with passive cochlea, active cochlea takes into account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cochlear internal Corti's organ on basilar membrane vibration. Corti's organ is closely related to auditory function. In this paper, the active cochlea is based on the feedforward feedback mechanism, which is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active amplification gain coefficient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intensity of the active cochlea.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e cochlea basement membrane under different sound intensities ar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linear compression and frequency selection are obtained by simul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passive cochlea. The results of active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active amplification is small under low intensity sound excitation and large under high intensity sound excitation, and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is most obvious at the resonance point of basement membrane. Successful simulation of active cochl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aring diagnosis and otoacoustic emission.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18.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金颖,王彦;多种组织化学染色探讨乳腺癌基底膜变化[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4年04期
2 晏梅,胡瑞德,宗永生;乳腺疾病中基底膜的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年06期
3 韩晓蓉,姜军,马宏敏;乳腺不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基底膜的变化[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年02期
4 方萍,刘春新,胡莉萍,陈保平,雷森林,梁惠;人体组织基底膜超微结构病变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2期
5 蔡一德;遗传性肾炎[J];国际遗传学杂志;1982年01期
6 袁发焕,史景泉,王仁鹏;超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在肾小球基底膜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4年02期
7 陈秀丽;微波辐射在肾小球基底膜银染色中的应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8 徐军,张忠潘,晓蔚;大肠癌组织中基底膜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方萍,陈保平,汪艳,梁惠,梁浩麟;104例肾活检组织肾小球超微结构病变的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年03期
10 武雷,杨俊,秦建强;基底膜与周围神经再生[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如彬;周轶;张志康;;具有延时作用的基底膜主动耦合模型[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张国红;苏敏;田东萍;;慢性炎症介导的基底膜改变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李杰;孙桂芝;林洪生;裴迎霞;祁鑫;;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对重组基底膜侵袭作用及养胃抗瘤冲剂对其影响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赵祥辉;龙长才;;基底膜滤波器与耳蜗信号处理新特征[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唐宜;李维信;蔡定栋;张恒言;;肾小球疾病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缺损的电镜观察[A];第四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6 卫静;邹利光;廖翠薇;可金星;;大鼠肝细胞癌微血管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潘雪琴;曾振辉;董声雄;陈正升;龚琦;;以聚氨酯共混膜为基底膜的pH敏感膜的初步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8 陶明德;吴云岗;张天宇;戴培东;;耳蜗中基底膜振动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9 张奕雄;林礼彰;翁志梁;;膀胱肿瘤中基底膜蛋白的表达及意义[A];2006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李航;高岩;;口腔白斑基底膜蛋白表达的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专家: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 张桂茹 采访 李荔;神奇“蚊音”能测年龄?[N];北京科技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陈丰;为民担当 风雨可度[N];新疆日报(汉);2011年
3 王慧梅 曾显成 张杰;乡医课堂思考病例[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4 纪小龙;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癌[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5 北京振国肿瘤研究中心主任、振国肿瘤医院院长 主任医师 王振国;警惕肿瘤早期信号才能做到“三早”[N];健康时报;2008年
6 重庆大坪医院 李展旭邋王惠明 邹争春整理;伤肾中药还在滥用[N];健康报;2007年
7 王振国;识别肿瘤早期信号[N];健康时报;2007年
8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万强邋史伟 肖敬;对马兜铃酸肾病的认识与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西安市西京医院 张中桥;PMNE影响肾癌发展[N];保健时报;2006年
10 主治医师 代巧;鼻息肉会癌变吗[N];中国老年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平;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的内耳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马忠锋;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的研制与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3 刘立强;应用人自体血清培养人口腔粘膜移植的实验研究尿道下裂修复的形态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鲁元刚;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重建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5 刘英鹏;缝隙连接Cx26和Cx30基因蛋白在哺乳动物耳蜗的细胞及亚细胞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周春水;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研制抗肿瘤侵袭与转移单链抗体及烯二炔抗肿瘤抗生素单克隆抗体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7 于海龙;提高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再生速度和修复长度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8 鲍华英;姜黄素对增殖性肾炎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机制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9 林旭初;带基底膜的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研制及修复兔角膜基质缺损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10 曲显俊;羟基脯氨酸小分子类肽化合物对Ⅳ型胶原酶活性作用筛选及LY52抗肿瘤转移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健军;含主动耳蜗的耳声传递有限元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王振龙;声场与结构的耦合分析及其在耳声传递模拟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周轶;具有延时作用的基底膜主动耦合模型[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春华;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移植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5 张国红;基底膜改变在食管上皮癌变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6 陈颖欣;LASEK酒精浸润法角膜上皮瓣活性及基底膜分离的组织学定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7 陈灿;以脱细胞真皮混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8 陈国郝;MMP-2/MMP-9、TGF-β_1在声带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9 李荧;经圆窗膜给药治疗放射性内耳损害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10 宁金梅;MMP-2和MMP-9在声带息肉中的表达[D];昆明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238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23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