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微纳米磁流变阻尼假肢膝关节的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07:55
【摘要】:交通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等造成截肢者的数量急剧上升,而目前的医疗技术尚不能使肢体再生,假肢成为帮助截肢患者恢复基本生活条件的唯一有效途径。磁流变阻尼假肢膝关节具备阻尼可控、能耗低、对外界激励响应快等特点,成为目前假肢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磁流变阻尼假肢膝关节的结构庞大笨重,影响了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步态质量和患者的舒适程度,难以商品化推广应用。因此,研制一种性能优异、结构轻巧且价格低廉的假肢膝关节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及社会应用价值。本论文基于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磁流变效应的机理,通过在传统的微米级磁流变液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级磁性颗粒,研制出性能更为优异的微纳米磁流变液,并搭建了一套测试系统,对该微纳米磁流变液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假肢膝关节的微纳米磁流变液阻尼器,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阻尼器剪切间隙中的磁感应强度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了微纳米磁流变液阻尼器剪切间隙中的磁感应强度与外加电流之间的关系,验证了阻尼器磁路设计的合理性。为了更好的模拟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步态,将假肢膝关节机构简化为平面四连杆机构,机构的上下连杆分别与残肢接受腔和微纳米磁流变液阻尼器相连,设计出新型的微纳米磁流变阻尼假肢膝关节,并模拟了人体在平地行走中的膝关节运动状态,为微纳米磁流变阻尼假肢膝关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图文】:

需求情况,肢体,步态异常,社会压力


第 1 章 绪论及意义故及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截肢患者的数量急约有 3000 万人需要假肢和矫形器,亚洲约有 67 1.1),非洲有 170 万膝上截肢者,南美洲有 7发展中国家 90-95%的膝上截肢患者不具备任何费用[4]。而我国约有 44 万下肢截肢者[5],且每日常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要在站立体在行走过程中屈曲运动的灵活性,截肢患者[6, 7],还因肢体残缺和步态异常而承受生理和社会压力[8],在促使残缺肢体再生的医疗修复肢者重返正常生活是补偿其运动功能的唯一可

假肢,装配体


第 4 页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阻力屈伸(弹簧存储能量),在摆动期实现无阻力的屈伸运动(弹簧释放所存储的能量)。这种假肢膝关节的驱动力矩主要是依靠患者残肢实现运动控制,实现难度低,且行走步速固定,,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但被动膝关节在行走过程中不提供主动助力,膝关节力矩不能根据正常步态的过渡进行调整,运动协调功能差,难以保证在步速变化及复杂的路况条件下(如上下坡道)实现较高稳定性的行走,舒适性欠缺,与正常人体自然、协调的步态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17, 18],仍需进一步提升步态的对称性以及自然性[19]。另外若没有足够的阻尼缓冲,在摆动期结束时会对残肢末端造成冲击,因此,其对阻尼的要求较高。缺失部分肌肉所能传递的能量需截肢者消耗大量的新陈代谢能量(大约多出60%来进行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18.1;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聪慧;黄金荣;宋永超;许太林;张学记;;微纳米马达的运动控制及其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化学;2017年01期

2 王威;梅永丰;官建国;;微纳米马达研究的多学科交叉[J];科学通报;2017年Z1期

3 孔磊;牟方志;姜玉周;李小丰;官建国;;自驱动微纳米马达的设计原理与结构简化方法[J];科学通报;2017年Z1期

4 刘秋菊;熊若晗;宋艳芳;王珊珊;王婉婷;;微纳米气泡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年03期

5 王嫘;刘聪;许忠斌;;微纳米多孔聚合物在食品包装和检测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7年19期

6 彭砚淼;;专家共话微纳米复合材料与产业前景[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7年01期

7 余震;陈定方;朱宏辉;袁莎;郑慧;;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微纳米切削模拟研究进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11期

8 ;南工大教授发明在微纳米级空间制备有序材料新方法[J];中国粉体工业;2012年02期

9 王永磊;王文浩;代莎莎;徐学信;薛舜;许斐;贾钧淇;;微纳米气泡发生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10 王禹静;;微纳米气泡应用于水中污染物氧化降解的进展与挑战[J];化工设计通讯;201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微纳米气泡技术及其在增氧灌溉方面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农业精准灌溉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7年

2 李喜德;;基于探针平台的微纳米固体实验检测技术、平台及其关键问题探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亮;李喜德;;微纳米尺度实验中的夹持方法及其强度分析[A];第三届二十一世纪的实验力学学科发展——海峡两岸实验力学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4 殷雅俊;;微纳米卷曲空间调制出的驱动力[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殷雅俊;吴继业;王绪桂;;微纳米卷曲空间的曲率和曲率梯度调制的驱动力[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张郭亮;董春迎;;三维微纳米裂纹与夹杂相互作用的边界元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沈继平;;微纳米颗粒的扑集与除尘[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魏悦广;;材料微纳米尺度力学问题的离散位错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纪强;姜学松;印杰;;结合光刻和反应性相分离技术发展一种简单有效制备微纳米复合图形的方法[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10 刘超;张冬仙;何玉琳;;微纳米尺度光热膨胀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徐佳倩 记者 衣春翔;哈工大研制出世界首例双引擎人造微纳米机器[N];黑龙江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张宣;微纳米“黑科技”成就手机炫酷颜值[N];新华日报;2018年

3 记者 衣晓峰;双引擎微纳米机器像企鹅那样游动[N];健康报;2018年

4 胡阳 本报记者 沈洪;微纳尺度间 接轨大世界[N];中国质量报;2017年

5 ;超微纳米刷在美国问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6 通讯员 黄志鹏;微纳米铁粉项目在泰钢投产[N];莱芜日报;2014年

7 记者 白毅;微纳米粒子对人体多系统均有不良影响[N];中国医药报;2014年

8 记者 廖先旺;欧洲最大微纳米教研中心启用[N];人民日报;2006年

9 记者 杨路遥 通讯员 陆雪林;推动微纳米科技产学研结合[N];上海科技报;2010年

10 龚学;我国微纳米电极制备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船舶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吉元;微纳米火箭的表界面及运动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石泽祥;MMT/SiO_2/LDPE微纳米复合电介质结构形态与电学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3 陈旭;新型含铜抗菌钛合金骨科临床转化前评价及改进关键技术探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年

4 崔国栋;微纳米多孔结构铁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5 王林;化学驱动微纳米马达运动规律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许太林;超声控制与驱动微纳米马达[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7 尹彩流;CaC_2-CHCl_3(CCl_4)体系制备微纳米碳球(管)及其结构表征[D];中南大学;2008年

8 胡庆;用于牙髓损伤修复的新型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仿生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罗海梅;基于微纳米工艺技术的新型光纤模间干涉器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陆方;基于季铵化微纳米二氧化硅的竹材改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军杰;基于银-氯化银的光驱动胶体马达的制备与运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丁浩;CNTs/Ti微纳米叠层复合材料制备与力学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袁士焱;微纳米泡空化反应器及其在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4 郭甜甜;微纳米磁流变阻尼假肢膝关节的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9年

5 邱必龙;U型微纳米通道系统中离子浓差极化现象及其应用仿真研究[D];温州大学;2019年

6 曲金成;微纳米标准样板的制备与表征[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7 支树迪;电沉积锌微纳米线及其特殊润湿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8年

8 曲锴;微纳米颗粒的原子层沉积包覆研究及扩大化装备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9 张扬;微纳米气泡对黄菖蒲/凤眼莲/伊乐藻的促长作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10 马万里;环氧树脂基高导热微纳米复合绝缘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08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08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e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