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力示踪技术研究硅纳米粒子的跨膜转运

发布时间:2020-05-10 14:58
【摘要】:硅纳米结构的独特性质导致其纳入了广泛的生物医学应用。硅纳米结构会产生有趣的光学和光电效应,例如光致发光,这对生物成像应用非常有利。硅纳米结构的量子限制有利于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的设计。随着尺寸的减小,这些材料的相对表面积与体积比也增加。这种大的表面积,尤其是多孔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药物和基因的负载。这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已经被证明适用于多种纳米结构形式,包括薄膜,纤维,棒和颗粒,以及更复杂的结构。其中,荧光硅纳米粒子(SiNPs)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相对强的荧光以及超高光稳定性,已经在从电子学到生物医学的广泛应用中获得了相当大的关注。迄今为止,荧光SiNPs在其各种生物学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生物成像,生物传感器,基因转染和药物递送。此外,作为多功能药物载体,具有强荧光的SiNP成功用于光学成像引导的体外和体内癌症治疗。然而,作为药物载体,其进入细胞这一过程对药物载体来说至关重要,但其跨膜过程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并不清楚。因此,我们基于单分子技术——力示踪技术,对单个荧光SiNPs的跨膜转运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研究主要集中在荧光SiNPs的内吞过程上,并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这对设计理想的药物载体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以及对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运用力示踪技术实时记录荧光SiNPs在非洲绿猴肾(Verda reno,Vero,正常的体细胞)细胞和宫颈癌(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HeLa,癌细胞)细胞膜上的跨膜过程,并得到相应的跨膜动力学参数,如跨膜时间,跨膜力,跨膜位移和跨膜速率。同时,与体细胞相比,我们得到癌细胞对荧光SiNPs的摄取需要更小的力,但具有更快的摄取速率。2.运用力示踪技术和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了Vero细胞摄取荧光SiNPs的机制。通过多种抑制剂与Vero细胞共孵育,运用力示踪实验,我们得到网格蛋白依赖性内吞,小窝蛋白依赖性内吞和大胞饮都参与了Vero细胞对荧光SiNPs的摄取。同时,荧光成像得到的结论与力示踪实验得到的结论一致。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


AFM设备的示意图

探针,反馈控制系统


2图 1.2AFM 探针[8]3)数据处理和显示系统,,用来控制探头和压电扫描器的操作参数,还示和分析结果。4)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用来维持微悬臂振幅恒定。实际过程时得到的振幅值 Ai与一个参考值 Asp(称为设定振幅),使得光电探振荡信号的均方根大小维持恒定。反馈系统实际上是使振幅误差信号(小,该误差信号被送到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ral-differenti输出一个电压信号给 Z 方向的压电陶瓷,控制其伸长或缩短从而使误差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18.08;O657.3;TQ46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星炯;某些物理因子对钠离子主动跨膜转运的影响[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8年04期

2 刘宇;刘洪臣;吴霞;鄂玲玲;冷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盐酸林可霉素跨膜转运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3 刘宇;刘洪臣;吴霞;鄂玲玲;冷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罗红霉素的跨膜转运[J];北京口腔医学;2008年03期

4 岑小波,王瑞淑,王莉,王航;成骨细胞跨膜转运锌特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年01期

5 郑惠珍,唐朝枢;L-精氨酸的跨膜转运及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9年06期

6 丁树哲,许豪文;有氧运动对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及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7 刘宇;刘洪臣;吴霞;鄂玲玲;冷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头孢噻肟钠的跨膜转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8 孟大志;王玲;;钙离子跨膜转运与血小板聚集阈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3年04期

9 刘宇;刘洪臣;吴霞;鄂玲玲;冷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米诺环素的跨膜转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10 刘宇;刘洪臣;吴霞;冷斌;鄂玲玲;;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诺氟沙星的跨膜转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月舟;魏华;梅岩艾;周汉清;孙家廷;张志鸿;;物质跨膜转运中机械力的效应影响[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邓利群;李智;卢永铭;周佳;陈文华;;功能化胆酸二聚体的合成及离子跨膜转运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2分会:化学生物学[C];2014年

3 张旭家;孙京川;杨挥;李慧林;黄有国;杨福愉;;部分纯化的猪心线粒体F_0的二维结晶及电子晶体学初步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苗琦;韩学海;杨福愉;;磷脂酸-磷脂酰乙醇氨相互作用诱导的非双层结构倾向性在脱辅基细胞色素c跨膜转运中的作用[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余玺辉;彭陈陈;孙骁潇;陈文华;;苯并咪唑类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阴离子跨膜转运与抗肿瘤活性[A];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7年

6 谢艳萍;王建春;;肺水通道蛋白[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邱峰;郑姣妮;龙潇鸿;邱宗荫;;蜕皮甾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8 高会乐;;新型脑靶向递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A];第十四届中国药学会青年药学论坛报告集[C];2018年

9 吴蕾;崔怡;许艺傜;黄园;;配体修饰纳米递药系统的跨膜转运[A];2017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七届中国药师周资料汇编[C];2017年

10 李智;邓利群;彭陈陈;陈文华;;二氨基胆酸二聚体的合成与阴离子跨膜转运活性[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医学院;颜宁研究组在《自然》发文[N];新清华;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口腔常用抗生素的跨膜转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2 陈新;成年大鼠牙槽骨成骨细胞对硝苯地平和卡托普利跨膜转运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3 王强;铅在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跨膜转运机制的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4 王波;酪蛋白抗氧化肽结构特征对其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及其跨膜转运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柴桂宏;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小肠上皮细胞转运机制研究及其载体构建[D];浙江大学;2016年

6 徐永红;多壁碳纳米管对人多药耐药胶质瘤细胞的生物效应[D];武汉大学;2011年

7 杨钰楠;微泡联合诊断超声波开放血脑屏障及促药跨膜转运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8 金鑫;飞燕草素葡萄糖苷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摄取利用及损伤保护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9 雷艳青;齐拉西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动学、药效学及其与P-糖蛋白转运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顾彪;植物病原卵菌和真菌效应蛋白转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霞;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力示踪技术研究硅纳米粒子的跨膜转运[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2 陆登华;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力示踪技术研究碳点的跨膜转运[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3 蔡雄杰;方酰胺类阴离子转运体的合成、阴离子跨膜转运及生物活性[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4 彭陈陈;基于苯并咪唑结构单元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阴离子跨膜转运活性[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5 李智;亲脂亲水平衡修饰对功能化胆酸二聚体的阴离子跨膜转运活性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6 张祺;鱿鱼墨多糖在上皮细胞的跨膜转运及小鼠体内的消化吸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王韵馨;影响固体脂质纳米粒跨膜转运的制剂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邓利群;功能化胆酸二聚体的合成及阴阳离子同向跨膜转运活性[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9 汪飞鹏;hCu,Zn-SOD-TAT-PTD的融合表达及其跨膜转运性质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10 何霞清;粘红酵母木糖跨膜转运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7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57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2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