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镍钛合金复合仿生界面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0 12:10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致死原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致病因素之一。支架植入术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而被广泛运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血管支架经历了从裸金属支架到药物缓释支架再到可降解支架的发展,有效改善短期血栓引起的再狭窄情况,然而支架植入后晚期血栓的形成以及再狭窄等并发症仍然存在着巨大挑战。由于血管支架植入过程不可避免造成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失衡,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速度过快从而引起再狭窄。而支架表面内皮化不完全是诱发晚期血栓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提高内皮细胞功能赋予支架表面快速再内皮化进程能够有效降低再狭窄与晚期血栓形成。为了实现支架植入后表面快速内皮再生,研究者主要采用了三种表面改性策略。早期是通过直接在支架表面种植内皮细胞促进内皮化进程,然而由于血液流动导致细胞难以维持黏附,因此内皮化程度较低;接着通过在支架表面固定生物功能分子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皮化进程,然而严重依赖支架植入处内皮细胞的迁移过程;后来通过在血管支架表面固定内皮祖细胞捕获分子实现支架自发诱导内皮化,由于难以控制内皮祖细胞分化过程,导致临床试验效果不理想。在天然血管结构中,内皮细胞附着的内皮下层基底膜具有微米级的沟槽拓扑结构,而且表面具有纳米尺度的突起,形成血液-血管内膜间的多尺度微纳复合结构界面。基于此,研究者在不同血管支架材料表面加工构建了不同尺寸微纳米拓扑结构仿生血管内皮下层基底膜复杂的三维拓扑结构,以期促进支架表面内皮化进程。然而仅仅通过拓扑结构仿生只能部分模拟体内内皮细胞生长微环境,基底刚度这一重要的血管内膜界面力学因素往往被忽略。体内正常血管内皮下层基底刚度约30 kPa,金属血管支架弹性模量达到GPa数量级。已有文献报道表明基底刚度能够调控内皮细胞重要功能因子分泌过程,因此为了保证血管支架植入后内皮细胞功能正常发挥,内皮细胞基底刚度也是支架设计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基于此,本论文提出一个综合拓扑结构与基底刚度两个重要生物界面因素的支架表面改性方法:通过离子束刻蚀在医用镍钛合金血管支架材料表面构建微米沟槽仿生内皮下层条纹趋向的拓扑结构,通过光聚合水凝胶技术在沟槽拓扑结构表面形成水凝胶涂层仿生内皮下层基底刚度。本论文研究目的是综合拓扑结构与基底刚度两个重要生物界面因素在血管支架表面仿生构建血管内膜生物界面,促进内皮细胞功能,同时能够抗血小板黏附与激活,以期减少再狭窄与晚期血栓的发生。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光刻与离子束刻蚀在医用镍钛合金表面构建微米沟槽拓扑结构,进一步利用光聚合技术在沟槽拓扑结构表面形成聚乙烯膦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P(VPA-co-MBAA))共聚物水凝胶涂层形成复合仿生界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发现,沟槽拓扑结构呈棱台状,沟槽顶部宽度约为2μm,底部宽度约6μm,高度约800 nm。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表征共聚物水凝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水凝胶涂层构建成功。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构建水凝胶涂层后沟槽拓扑结构仍然保留,弹性模量相比光滑镍钛合金从GPa数量级下降至MP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管支架表面弹性模量,复合仿生界面更加接近生理状态内皮下层基底膜刚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表面培养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评价复合仿生界面细胞增殖能力,CCK-8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仿生界面沟槽拓扑结构选择性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不影响内皮细胞的正常增殖能力,有助于防止再狭窄的发生。通过提取复合仿生界面培养内皮细胞RNA,探究复合仿生界面对内皮细胞重要功能基因表达和重要功能因子分泌影响,qPCR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仿生界面水凝胶涂层促进内皮细胞功能基因PGIS表达及PGI_2分泌,抑制ET-1基因表达及ET-1分泌,对eNOS基因表达水平和NO分泌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仿生界面促进内皮细胞迁移,而且对内皮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强于平滑肌细胞。综上,复合仿生界面相比光滑镍钛合金促进内皮细胞功能,同时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过程,有助于支架表面快速再内皮化。血液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复合仿生界面具有抗血小板黏附与激活能力,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作为植入性医疗器械,复合仿生界面溶血率为0.51%,远远小于国际标准规定的5%,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综上,本研究以医用血管支架材料镍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离子束刻蚀构建微米沟槽拓扑结构,进一步利用光聚合技术构建水凝胶涂层形成复合仿生界面。体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镍钛合金相比,复合仿生界面能够促进内皮细胞PGI_2分泌,抑制ET-1分泌,一定程度上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同时,复合仿生界面能够促进内皮细胞迁移,有助于支架表面快速再内皮化。体外血液相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仿生界面能够有效抗血小板黏附与激活,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综合来看,本研究能够为血管支架等植入性医疗器械表面仿生改性提供新的参考。
【学位单位】:军事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318.08
【部分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拓扑结构,沟槽


图 1.1 血管结构示意图[47]1.4.2 拓扑结构仿生改性在天然血管中,内皮细胞层受到基底膜复杂三维拓扑结构与血液流动影着拓扑结构和血液流动方向分布,细胞形态呈现长梭型,长轴延伸方向与拓和血流方向平行。内皮下层基底膜具有微米级的沟槽拓扑结构,而且表面具尺度的突起,形成血液-血管内膜间的多尺度微纳复合结构界面[53]。Youdo等人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大鼠动脉血管内壁发现,存在微米沟槽拓扑结纳米突起,如图 1.2 所示[54]。基于此,研究者在不同血管支架材料表面加工不同尺寸微纳米拓扑结构仿生血管内皮下层基底膜复杂的三维拓扑结构,进支架表面内皮化进程。Jingan Li 等人通过在钛基底表面刻蚀不同脊沟比微米拓扑结构,促进表面培养的内皮细胞一氧化氮 NO 释放和前列环素 PG[55]。Sprague,E.A.等人通过在316L不锈钢支架内表面刻蚀 15 微米沟槽拓扑发现沟槽拓扑结构支架能够显著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过程[56]。此外,也有

结构图,原子力显微镜,结构图,水凝胶


图 1.2 原子力显微镜下大鼠动脉血管内壁结构图[54]1.5 水凝胶1.5.1 水凝胶定义及分类水凝胶是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状结构的亲水聚合材料。在水溶液中,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膨胀至自身原体积的 100 多倍,同时具有维持流体在其三维交联网络结构中的趋势。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良好的降解性能[60],水凝胶被广泛运用于组织工程、载药系统以及药物控释系统[61]等生物医药研究中。在水凝胶网络中,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疏水基团发生溶胀交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62],因此水凝胶材料弹性良好、快速吸水和高度亲水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青睐。根据不同的原料可以将水凝胶分为三类:天然高分子水凝胶、人工合成水凝胶和复合水凝胶[60]。天然高分子水凝胶是由胶原、明胶、透明质酸、海藻酸盐、壳聚糖、琼脂糖、纤维蛋白等天然高分子物质及其衍生物制备形成的。人工合成水凝胶就是由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交联形成的水凝胶,包括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乙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


军事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培养基中的 NO、ET-1 和 PGI2水平。评价复合仿生界面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3) 在平行板流动小室模拟动态血流剪切力作用条件下,检测复合仿生界面血小板黏附与激活情况。测定复合仿生界面溶血率。本文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亮;徐艳丽;何孟;李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蛛丝蛋白血管支架构建小直径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2 刘媛媛;向科;李瑜;陈海萍;胡庆夕;;结合生物3D打印和静电纺丝制备复合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用于血管狭窄治疗(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5年02期

3 贾敬选;赵美英;;中医药在脑血管支架置入后防治并发症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30期

4 刘少河;;脑血管支架置入对脑梗死的预防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15期

5 向萍;李敏;;静电纺丝制备小直径血管支架[J];材料导报;2011年03期

6 刘博;吴邦理;张学虎;张涛;;脑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9期

7 涂秋芬;张怡;李艳;陈槐卿;;一种新型的脱细胞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构建和评价[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年02期

8 徐国辰;血管支架的类别及其特性[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5年02期

9 徐国辰;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5年02期

10 ;国产第一代含药缓释血管支架在沪诞生[J];健康大视野;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爱科;任庆帅;;支撑筋截面不同的血管支架的疲劳寿命模拟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2 韦玲玲;陈强;李志勇;;基于有限元的血管支架连接筋的结构优化设计及其评估[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邵长飞;董何彦;刘振峰;;动脉血管支架设计与支撑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4 李宁;顾元宪;;血管支架静力学模拟的建模简化方案[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5 田杨;黄耀熊;;不锈钢血管支架的力学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王国辉;王盛强;徐益民;;血管支架的加速疲劳测试[A];2007第一届全国介入医学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赵丽娇;孙锟;陈笋;冯其茂;王剑;;小儿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新型材料细胞毒性评价[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8 劳永华;刘志全;支晓兴;黄岳山;;血管支架镁合金材料改性表面的血液流场分析[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王飞;高绍武;董智慧;;某型号心血管支架有限元分析[A];第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专辑[C];2013年

10 吴桐;莫秀梅;;双向梯度静电纺丝法制备多层结构复合纳米纤维血管支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1分会: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交通大学 杨苹 黄楠;血管支架发展的历史与未来[N];四川科技报;2015年

2 王聪 蔡天智;去年我国血管支架贸易逆差明显[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特约撰稿 徐铮奎;中低价位血管支架市场潜力巨大[N];医药经济报;2010年

4 余光明;安放血管支架后怎样进行综合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8年

5 胡德荣;国产含药缓释血管支架“出炉”[N];健康报;2004年

6 叶国标;国产含药缓释血管支架诞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周东;不迷信权威瞄准第三代中孵友信血管支架突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赖强;血管支架过度“介入”反思[N];医药经济报;2006年

9 特约撰稿 徐铮奎;植入式血管支架嬗变谋新生[N];医药经济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朱国旺;新型血管支架研究如火如荼[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亦桐;脂肪细胞的分泌功能影响脱细胞血管支架在动物体内钙化进程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王军;血管支架材料表面改性及其与血液的界面作用机制[D];南昌大学;2018年

3 林继兴;新型血管支架用β型Ti-Ta-Hf-Zr合金设计及组织、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4 邢s

本文编号:2815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15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9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