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血栓弹力图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12 22:29

  本文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严重创伤 血栓弹力图 创伤性凝血病 低温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严重创伤患者60例,取静脉血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温度下测定TEG,分析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凝血形成速率、凝血最终强度及凝血最终强度值后30 min血凝块溶解分数值的变化。应用SPSS16.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不同天数凝血反应时间比较,1∶3天,P0.0005;1∶7天和3:7天,P均0.005。不同天数凝血形成时间比较,1∶3(天)、1∶7(天)和3∶7(天),P均0.0005。不同天数凝血形成速率比较,1∶3(天)、1∶3(天)、1∶7(天)和3:7(天),P均0.0005。不同天数凝血最终强度比较,1∶3天和1∶7天,P均0.0005;3∶7(天),P0.01。不同天数血凝块溶解分数值比较,1∶3天、1∶3(天)、1∶7(天)和3∶7(天),P均0.0005。不同损伤程度同天凝血反应时间比较,1∶1天,P0.001;3∶3天,P0.01;7∶7(天),P0.05。不同损伤程度同天凝血形成时间比较,1∶1(天),P0.005;3∶3(天),P0.0005;7∶7(天),P0.05。不同损伤程度同天凝血形成速率比较,1:1(天),P0.005;3∶3天,P0.05;7∶7(天),P0.05。不同损伤程度同天凝血最终强度比较,1∶1(天),P0.05;3∶3天,P0.05;7∶7(天),P0.05。不同损伤程度同天血凝块溶解分数值比较,1∶1(天)和3∶3(天),P均0.0005;7∶7(天),P0.05。不同温度凝血反应时间比较,37℃∶35℃,P0.05;37℃∶33℃和35℃∶33℃,P均0.0005。不同温度凝血形成时间比较,37℃∶35℃、37℃∶33℃和35℃∶33℃,P均0.0005。不同温度凝血形成速率比较,37℃∶35℃,P0.05∶37℃:33℃,P0.0005;35℃:33℃,P0.05。不同温度凝血最终强度比较,37℃∶35℃,P0.05;37℃∶33℃,P0.0005;35℃∶33℃,P0.01。不同温度血凝块溶解分数值比较,37℃:35℃和37℃:33℃,P均0.0005;35℃∶33℃,P0.005。结论 TEG检测参数能较全面反映严重创伤患者的凝血变化过程,能早期提示凝血功能异常性凝血病;TEG可在任何温度下测定,能准确反映患者实际体温下的凝血功能。
【作者单位】: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滕南医院;
【关键词】严重创伤 血栓弹力图 创伤性凝血病 低温
【分类号】:R641
【正文快照】: 创伤是21世纪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是40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大出血和凝血病在严重创伤患者中常见,容易发展为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紊乱,三者可相互促进,被称为“死亡三联征”[3],进而增加出血和死亡的危险。血栓弹力图(TEG)能够反映全血的凝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春;;加强对获得性凝血病的认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年11期

2 王加平;;抢救外伤性并发凝血病1例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3 李俊;杨恩惠;;急诊多发性外伤患者发生凝血病的危险因素[J];安徽医药;2013年11期

4 王同显;马保凤;;重症创伤的凝血病及其处理[J];中国输血杂志;2007年05期

5 黄顺伟;戴伟钢;管向东;;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诊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03期

6 肖霞;万小娅;魏灿;;严重肝脏创伤凝血病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1年04期

7 田兆嵩;;创伤性凝血病与输血[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10期

8 李红波;苏磊;;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9 王晓乐;;病例5(答)——获得性凝血病和溶血性输血反应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1989年02期

10 李群华;;住院危重病人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创伤患者凝血病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徐少文;张茂;;重视对创伤性凝血病的认识与防治[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国平;;创伤性凝血病[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少文;张茂;;重视对创伤性凝血病的认识与防治[A];2009年浙江省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俞康龙;;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防治[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张西京;;创伤性凝血病的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张茂;干建新;徐少文;;创伤性凝血病防治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潘家绮;;创伤性凝血病[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大会暨中华呼吸病学会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学组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娟娟;;严重创伤患者凝血病的发生与预后的关系[A];重症医学十年回顾与展望——2012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康焰;王波;;创伤控制性复苏与创伤性凝血病[A];重症医学——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急救部 马朋林;创伤性凝血病:辩证对待治疗新措施[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宿;创伤、内毒素诱导炎症反应对凝血启动功能的影响及抗凝活性的调控[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勇;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建军;多发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多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3 张彦龙;创伤性凝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高建波;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水平及早期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21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021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