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ROS敏感材料载SDF-1α纳米粒趋化BMSCs归巢、促进创面血管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7:19

  本文关键词:ROS敏感材料载SDF-1α纳米粒趋化BMSCs归巢、促进创面血管化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粒 活性氧簇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创面愈合


【摘要】:研究背景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工程,其中有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通过多种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的改变,重建皮肤的屏障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参与皮肤重建过程的血管化及上皮化过程。但是BMSCs的动员、趋化、聚集主要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的趋化作用实现。当组织损伤或缺血、缺氧时,可以诱导局部组织的SDF-1表达上调,产生的SDF-1可趋化、诱导BMSCs到损伤部位并归巢,参与局部血管化和创面修复。因此,局部形成高浓度SDF-1是吸引并捕捉干细胞参与血管修复的必要条件。然而,如何在局部形成SDF-1浓度梯度分布是一个难题。直接局部血管内注射SDF-1迅速被血液稀释进入全身循环而不能在局部形成有效浓度;而直接组织内注射SDF-1分布不均匀,易降解,且进入循环的效率不确定。将蛋白质多肽类药物通过可生物降解的微球系统给药,不仅能有效防止药物在体内的快速降解,还可将药物靶向输送至体内有效部位,达到定向释放效应。在临床治疗中,病变部位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均能作为引起纳米粒反应的靶点。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就是这样一个在生物体内正常存在的物质,在多种疾病如创伤和炎症性疾病中过量产生。因此为载药纳米粒的靶向释放提供新的靶点。在本课题中,我们设想利用硫醇缩酮聚合物PPADT作为纳米粒载体,制备出包载SDF-1的ROS敏感纳米颗粒,通过静脉给药,使纳米颗粒能在创面周围组织释放SDF-1,在局部形成了有效稳定的SDF-1浓度梯度,从而促进BMSCs向损伤局部趋化归巢,促进创周局部血管化,加快创面愈合。研究方法:1、载SDF-1α的ROS敏感纳米粒(SDF-1α-PPADT)的构建及体外鉴定(1)ROS敏感硫醇缩酮聚合物(PPADT)的合成合成PPADT;通过生物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验证其化学结构与分子量,确证所获得的PPADT化学结构与预期相符。(2)SDF-1α-PPADT纳米粒的制备与性能鉴定采用复乳溶剂挥发发制备SDF-1α-PPADT纳米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径分析仪观测其表征;(3)BCA法测纳米粒中蛋白含量,计算SDF-1α-PPADT载药量。(4)CCK8法评价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试验;(5)SDF-1α-PPADT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实验,评价纳米粒的ROS敏感释放行为;(6)Transwell小室实验评价纳米粒中SDF-1α的生物活性;2、SDF-1α-PPADT纳米粒对急性创面小鼠的体内实验研究(1)PPADT纳米粒的体内生物毒性评价静脉输注纳米粒后,观察动物死亡率,血清酶学(CK、ALT、AST),HE染色观察主要脏器病理学改变。(2)评价SDF-1α-PPADT纳米粒在动物模型体内的靶向释放(3)评价SDF-1α-PPADT纳米粒对体内SDF-1α的影响(4)评价SDF-1α-PPADT纳米粒对BMSCs的趋化和归巢作用通过外源性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BMSCs,观察SDF-1α-PPADT对BMSCs的局部趋化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创周GFP+CD31+的细胞数量。(5)评价SDF-1α-PPADT纳米粒对创周血管化影响及创面愈合的影响免疫组化观察创周组织血管化程度(CD31)。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时间,记录创面愈合率。研究结果1、合成的活性氧敏感高分子材料PPADT分子量为11544Da,分散度为1.974,可作为纳米粒的载体。通过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SDF-1α-PPADT纳米粒,纳米粒粒径为124.7±27.47nm,载药率为1.8%,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纳米颗粒呈球形,大小均匀,无粘连。2、不同浓度PPADT纳米粒与小鼠肺泡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培养24小时,CCK8法检测发现各组PPADT纳米粒对细胞增殖活性均无影响。将SDF-1α-PPADT纳米粒分别暴露于PBS溶液(低ROS)与Fenton试剂(高ROS)中释放,48h内PBS溶液中的纳米粒仅有5%释放。而Fenton试剂中的纳米粒在8h时已释放了82.56%,并在48h内完全释放。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评价纳米粒中的SDF-1α的活性,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SDF-1标准品与纳米粒中SDF-1α趋化活性比为1:0.73。3、不同浓度的SDF-1α-PPADT纳米粒静脉注入小鼠体内,7天观察期内小鼠全部存活。病理切片观察主要脏器,未发现明显病理改变或炎细胞浸浸润。CK,AST和ALT酶学指标也未有明显改变(P0.05)。动物模型静脉注射Cy5-SDF-1α-PPADT纳米粒6小时后,小动物成像仪可见创周高荧光区域。全层皮肤缺损模型组给予SDF-1α-PPADT纳米粒治疗后,血清中SDF-1α水平及创周SDF-1α水平24小时内均能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层皮肤缺损模型输注SDF-1α-PPADT纳米粒后,创周组织免疫组化可见血管化程度较对照组更高,CD31阳性细胞更多。而同时输注SDF-1α-PPADT和GFP-BMSCs 3天后,创周冰冻切片可见SDF-1α-PPADT组较其它组有更多GFP+CD31+的细胞。而且SDF-1α-PPADT组创面愈合较其他组更快。研究结论1、成功合成了ROS敏感的高分子有机材料PPADT。通过复乳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出符合粒径要求、具有一定载药量的SDF-1α-PPADT纳米粒。2、合成的SDF-1α-PPADT纳米粒具有ROS敏感活性。可在高浓度ROS环境中释放SDF-1α。且释放出的SDF-1α仍保留有较强趋化活性。该纳米粒对细胞增殖无明显毒副作用,细胞相容性良好。3、合成的SDF-1α-PPADT纳米粒对动物无明显生物毒性,生物相容性好。静脉使用可以实现在创面周围靶向释放。提高循环与创面周围SDF-1α含量。促进BMSCs向创面聚集归巢;促进创面血管化,促进创面愈合。
【关键词】:纳米粒 活性氧簇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创面愈合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41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3
  • 英文缩写表13-16
  • 第一部分 载SDF-1α的ROS敏感纳米粒的构建及体外鉴定16-46
  • 前言16-19
  • 材料和方法19-33
  • 实验结果33-42
  • 讨论42-45
  • 结论45-46
  • 第二部分 SDF-1α-PPADT纳米粒在急性创面小鼠的体内实验研究46-69
  • 前言46-47
  • 材料和方法47-56
  • 实验结果56-66
  • 讨论66-68
  • 结论68-69
  • 全文小结69-70
  • 文献综述 ROS敏感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70-77
  • 参考文献77-85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85-86
  • 致谢86-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忻志鸣;叶根深;;纳米粒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年16期

2 潘研,郑俊民,唐星,郝劲松,周蕾;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2年12期

3 胡俊,刘玉玲;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年05期

4 方超,施斌,裴元英;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隐形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稳定性[J];药学学报;2004年11期

5 沈成蓉;张阳德;赵劲风;;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谢向阳;刘宏;陈鹰;梅兴国;;病毒纳米粒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年01期

7 王杰,张强;长循环纳米粒[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9年06期

8 陈大兵,杨天智,吕万良,张强;紫杉醇长循环固态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内外研究[J];药学学报;2002年01期

9 梅之南,杨祥良,徐辉碧;生物降解聚合物长循环纳米粒[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年07期

10 陈大兵,吕万良,杨天智,李静,张强;紫杉醇表面修饰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性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琪;丛龙波;黄雅洁;岳鹏飞;袁海龙;;纳米粒载药系统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静;张玮;储藏;王晓宇;张敏;武鑫;高申;;基于微针递送的PLGA纳米粒在人皮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洁;刘青锋;冯程程;沈烨虹;邵夏炎;田志强;周佳辰;张奇志;;马铃薯凝集素修饰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经鼻入脑靶向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朱铉;李福男;苏美琴;;巯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眼用纳米粒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高静;张玮;高申;;微针阵列技术对纳米粒经皮给药的促透作用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高小玲;武炳贤;陶炜兴;陈钧;蒋新国;;凝集素修饰纳米粒介导多肽药物经鼻入脑的靶向性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潇;;眼用氟尿嘧啶纳米粒制剂的制备[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胡豫;;组织因子靶向性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抗血栓治疗中的应用[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李学明;徐元龙;陈国广;韦萍;;1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大鼠的药物动力学[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继云;廖美华;陶蓉蓉;杜永忠;楼宜嘉;韩峰;;脂质纳米粒递药系统对脑内自噬-溶酶体信号的影响及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液体中的纳米粒子可用于存储信息[N];科技日报;2014年

2 王小龙;纳米粒子可经水果等食物进入人体[N];科技日报;2013年

3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纪小龙;纳米技术在开拓新药中应用前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记者 白毅;新型药物纳米输送系统研究取得多项创新[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记者 华凌;磁电纳米粒子可传递药物直入大脑[N];科技日报;2013年

6 平其能;纳米药物制剂的现状与未来[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上海中药研究所制备出氟苷新型给药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记者 白毅;复合物纳米粒可作为胰岛素口服给药新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毛黎;放射性纳米粒子可定向附着杀灭癌细胞[N];科技日报;2013年

10 甘勇 林艳琼 陈庆华;微粒系统用于眼用制剂成新趋势[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丽;多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韦伟;新型功能性油脂的生物催化合成,,表征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李琳;基于氨基酸转运体LAT1靶向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构建和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16年

4 龚明福;蛙皮素样肽t-BBN介导的金磁纳米粒对乳腺癌MRI/CT靶向成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5 吴广升;壳聚糖温敏凝胶缓释SDF-1α和壳聚糖/antimiR-138纳米粒促进骨再生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6 金建昌;不同儿茶素-β-乳球蛋白纳米粒特性与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差异[D];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

7 武敬亮;载阿霉素组氨酸修饰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赵小智;包裹芘的高分子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以及体内外行为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静;油酰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蒋新宇;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藤;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硬膜外释药特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峻;新型骨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欢;介孔碳球纳米粒用于阿霉素传递系统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胡慧中;甘草次酸修饰的PEI-PLGA的合成及其作为纳米粒载体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5 杨涛;复合诊疗纳米粒用于多模态成像和光热治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郭苗;载Cypate多功能纳米粒在肿瘤多模式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孙川;靶向乳腺癌细胞的他莫昔芬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初步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薛君;AFP单抗修饰的载DCN PLGA纳米粒对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刘婷先;基于结合型寡聚核苷酸构建药物与基因共载纳米粒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黄丽;Cypate/DOX-SiO_2纳米粒用于肿瘤诊疗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29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029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a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