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对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对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血栓弹力图 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 主动脉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观察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的患者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23~65岁,ASAⅡ~Ⅳ级。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手术同时进行APP分离,对照组仅进行术中血液回收和异体输血等常规血液保护措施。于诱导后(T1)、肝素化前(T2)、离开手术室前(T3)和术后24h(T4)采集血液标本,检测TEG的反应时间(TEG-R)、凝集时间(TEG-K)、凝集块形成速率(TEG-α)、HBG、大血小板比例(P-LCR)和即时振幅(TEG-A)、最大振幅(TEG-MA)、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TEG-EPL)和凝血综合指数(TEG-CI);TEG行高岭土、肝素酶双检测。CPB停止后每小时监测血气,并根据术野出血情况检测血液常规(Hb、Plt、MPV、PLCR)和TEG以指导输血。结果与T1时比较,T4时研究组TEG-R、TEG-K明显缩短(P0.05),TEG-A、TEG-MA明显减小(P0.05),TEG-EPL、Plt明显降低(P0.05),TEG-CI、MPV、P-LCR明显升高(P0.05),两组Hb明显降低(P0.05)。T2时研究组TEG-A、TEG-MA、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时研究组TEG-K明显短于对照组、TEG-EPL、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EG技术证明,APP对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 主动脉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基金资助项目(Z131107002213134)
【分类号】:R614
【正文快照】: Influence of acute plateletpheresis on coagulative function after complex aortic arch surgery with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LIN Peirong,HOU Yuxi,ZHAO Liyun,MA Jun.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Beijing Anzhe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永文;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1例报道[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陈德铭;深低温停循环修补粗大型动脉导管未闭3例[J];云南医药;2000年03期
3 宋立新,方福珍,蔡振杰;深低温停循环逆行性灌注脑保护[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0年03期
4 杨天德,杜智勇,陈祥瑞,陶军,史忠,侯正友,易明亮;深低温停循环颅内动脉瘤钳闭术的麻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5期
5 王亚玲,周莉;深低温停循环颅内动脉瘤钳闭术1例的手术配合[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04期
6 曾翔英,周莉,王亚玲,魏贝,李芙蓉;深低温停循环颅内动脉瘤钳闭术1例的手术配合[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07期
7 董斌,罗其中,徐英辉;深低温停循环技术与脑保护[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5期
8 陶运明,莫绪明,彭卫,戚继荣,钱龙宝,顾海涛;深低温停循环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现代医学;2004年03期
9 柳垂亮,李向宇,潘飞鹏,招伟贤;深低温停循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J];广东医学;2005年09期
10 杨明;高长青;;深低温停循环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红;王晓青;张雄信;;深低温停循环和脑保护技术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佳春;王加利;骆荩;丁振元;;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管理经验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3 陆兆辉;王伟;徐志伟;朱德明;;深低温停循环后梯度灌注复温脑保护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茜;杨九光;龙村;;深低温期间高动脉血氧分压对深低温停循环兔脑氧饱和度的影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珏;池闯;孙成超;林超西;;深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瘤根治术7例体会[A];2004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刘宁宁;孙立忠;郑军;田良鑫;;猪深低温停循环脊髓微透析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7 何斌;徐志云;邹良建;王志农;李莉;;深低温停循环围手术期的强化胰岛素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8 潘旭东;郑军;孙立忠;龙村;田良鑫;刘宁宁;李明;冯正义;;深低温停循环后脑损伤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9 赵枫;徐志云;邹良建;韩林;陆方林;刘洋;;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瘤手术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10 唐令凤;杨康;张玉霞;廖克龙;王海东;;上腔静脉逆行灌注在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匡远深;上海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小华;深低温停循环脑损伤及脑保护的机制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2 王茜;兔深低温停循环高氧管理脑保护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王韧;弥散加权成像判断深低温停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李明;外源性牛磺酸及顺行脑灌注对兔深低温停循环术中脑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5 潘旭东;深低温停循环后脑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罗国华;深低温停循环下脑保护液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7 刘红;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近期死亡及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郑军;体外循环与深低温停循环下兔脑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早期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9 刘楠;深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瘤手术脑部并发症及脑保护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帅永孝;深低温停循环对大鼠海马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邓永前;深低温停循环对大鼠海马线粒体通透性转化孔骨架蛋白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陈煜;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salvinorin A对深低温停循环术后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5年
4 张仁腾;深低温停循环脑损伤机制及间断顺行灌注脑保护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5 刘尊涛;7-硝基吲唑对深低温停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6 黄海波;深低温停循环下兔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早期变化与脑损伤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强海峰;深低温停循环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庄晓飞;深低温停循环期间间断顺行性脑灌注脑保护的炎症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9 高勇;左旋精氨酸对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10 顾群;甲基强的松龙对深低温停循环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31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03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