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创面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烧伤外科患者创面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4年期间本院烧伤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细菌学资料,分析创面病原菌的分布。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病原菌阴性组和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创面分泌物培养401次,阳性结果302次(75.31%)。分离出3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48株(46.98%),革兰阴性菌167株(53.02%)。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7.46%)、铜绿假单胞菌(23.81%)、大肠埃希菌(8.89%)、粪肠球菌(5.08%)、肺炎克雷伯杆菌(5.08%)。25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阴性组92例(36.08%),阳性组163例(63.92%)。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史、危重症、创面深度、难愈性创面、血红蛋白、近期导管植入、近期输液、近期手术、近期抗菌药物治疗是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难愈性创面和近期抗菌药物治疗是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面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广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菌。难愈性创面和近期抗菌药物治疗与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有关。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关键词】: 创面 病原菌 危险因素 感染控制
【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20134489) 上海市中医药科研基金(2014LP033A)
【分类号】:R446.5;R641
【正文快照】: 皮肤及其深部组织在外力、热力、电流、外科手术等外界致伤因子和/或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机体内在因素的作用下易出现损伤和缺损,形成创面。烧伤外科收治的烧伤、创伤和慢性创面患者的未愈合创面分泌物中常存在病原菌,这是创面延迟愈合的重要原因[1]。本文回顾性研究我院烧伤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肖峰;;烧伤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07期
2 刘靳波,林燕英,蔡旭;合格创面分泌物涂片检查与培养结果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1年02期
3 解美娟;兰燕;方秀荣;;从腿部创面分泌物分离一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J];新疆医学;1994年02期
4 李秀彩;王文科;路爱玲;;烧伤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分析[J];工企医刊;1996年04期
5 祝怀平,徐贤正;创面分泌物中分离出温和气单胞菌一例报道[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6 常纪;王成英;付宝庆;;从创面分泌物中分离鉴定类志贺邻壁单胞菌1例[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年03期
7 潘武宏;蒯迪文;;外伤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学检验与外科病区医院感染调查[J];实用医技杂志;2009年04期
8 吕春兰;丁志红;张有忠;杨荣生;;创面分泌物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02期
9 丁美霞;;糖尿病足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10 陆明清;朱君瑶;朱晓芸;;我院烧伤病人创面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岚;吴怡;刘新;牟均;;烧伤创面分泌物细菌菌群及耐药性分析[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农业环境与生物医药分册)[C];2014年
2 陈泽慧;田应彪;闵迅;高英;刘凤;;烧伤创面分泌物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监测及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本文编号:1073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07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