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基于有限元方法分析股骨颈短缩对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25 01:12

  本文关键词:基于有限元方法分析股骨颈短缩对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股骨颈短缩 三维重建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3D打印


【摘要】:目的:(1)运用三维重建软件建立不同股骨颈短缩程度的股骨近端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股骨颈短缩模型的生物力学变化;同时将股骨近端模型进行实体3D打印并进行力学破坏载荷试验,验证有限元分方法及结果的可靠性。(2)通过对正常成年男性的双侧股骨近端进行有限元分析,证明正常人左右两侧股骨近端生物力学无差异。(3)利用有限元方法评价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对股骨近端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1)收集1例正常成年男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运用三维重建Mimics及相关模块功能模拟建立无短缩组、短缩4mm组、短缩8mm组、短缩12mm组及短缩16mm组,每组5个共计25个股骨近端模型。利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Simpleware对刚获取的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及材料属性赋值,然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力学分析,得到不同股骨颈短缩模型的最大应力、冠状面最大位移、应力集中区域单元数占整体模型的比例以及平均弹性模量。(2)收集7例正常成年男性的髋部CT扫描数据,实验方法同上,获取两侧股骨近端的最大及最小应力、最大及最小应变、冠状面最大位移和平均弹性模量,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左右侧实验结果是否存在差异。(3)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天津市天津医院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按上述实验方法得到健侧与患侧的股骨近端有限元结果。通过分析比较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及Garden分型等因素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颈短缩的影响作用。同时对比分析健侧和患侧的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冠状面最大位移及平均弹性模量。结果:(1)原始长度模型组最大应力值为(33.53±1.19)MPa,与短缩4mm、8mm和12mm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始长度模型组最大冠状面位移为(0.93±0.07)mm,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始长度模型组应力集中区域单元数占整个股骨近端模型比例为(0.52±0.02),与短缩4mm、8mm、12mm和16mm组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原始长度组应力集中区域的平均弹性模量为(777.86±16.70)MPa,并随着短缩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健康成年男性左右两侧股骨颈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最大微应变、最小微应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最大应力值、最小应力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冠状面最大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平均弹性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46例;年龄18~82岁,平均(51.8±12.4)岁;右侧38例,左侧52例;GardenⅠ型21例,GardenⅡ型7例,GardenⅢ型29例,GardenⅣ型33例。以短缩2mm和短缩2mm分组进行分析发现两组在性别、损伤侧别和Garden分型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股骨颈短缩程度的加重,患侧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值较健侧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最大微应变比健侧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冠状面最大位移较健侧下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平均弹性模量与健侧相比有所升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随着股骨颈长度减少,股骨近端的力学性能明显改变。3D打印模型的实体力学测试结果证实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靠性。(2)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颈短缩与年龄相关,并且随着短缩程度的加重,股骨近端的正常应力承载结构明显改变,对髋关节的活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患者的远期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颈短缩 三维重建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3D打印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3;R318.0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缩略语/符号说明8-11
  • 前言11-15
  • 研究现状、成果11-13
  • 研究内容、方法13-15
  • 1.有限元分析同一股骨近端模拟不同股骨颈短缩程度的生物力学研究13-14
  • 2.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颈短缩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的变化研究14-15
  • 第一章 有限元分析同一股骨近端模拟不同股骨颈短缩程度的生物力学研究15-33
  • 1.1 研究资料及软件15-18
  • 1.1.1 研究资料15
  • 1.1.2 仪器及软件15-18
  • 1.2 实验方法18-26
  • 1.2.1 数据获取18
  • 1.2.2 数据读取及处理18-21
  • 1.2.3 股骨颈短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1-22
  • 1.2.4 有限元分析22-24
  • 1.2.5 3D打印实体模型及实体力学分析24-26
  • 1.3 统计学方法26
  • 1.4 结果26-30
  • 1.4.1 不同股骨颈短缩长度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26-28
  • 1.4.2 不同股骨颈短缩长度模型的实体力学测试数据28-30
  • 1.5 讨论30-31
  • 1.5.1 股骨颈短缩模型的建立30
  • 1.5.2 有限元方法有效性的验证30-31
  • 1.5.3 股骨颈短缩后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变化31
  • 1.6 小结31-33
  • 第二章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颈短缩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变化研究33-44
  • 2.1 资料与方法33-37
  • 2.1.1 临床资料33
  • 2.1.2 仪器及软件33-34
  • 2.1.3 实验方法34-37
  • 2.2 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37-38
  • 2.3 结果38-40
  • 2.3.1 健康成年男性双侧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38-39
  • 2.3.2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发生股骨颈短缩后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39-40
  • 2.4 讨论40-43
  • 2.4.1 实验方法的选择40-41
  • 2.4.2 健康成年男性双侧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比较41
  • 2.4.3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生物力学变化41-43
  • 2.5 小结43-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9-50
  • 综述 股骨颈骨折的研究进展50-67
  • 1. 前言50
  • 2. 股骨近端的解剖特点50-52
  • 3. 受伤机制52
  • 4. 股骨颈骨折分型52-54
  • 5. 手术时机的选择54-55
  • 6. 手术方式的选择55-56
  • 7. 内固定的选择56-58
  • 8. 相关并发症58-59
  • 9. 展望59-60
  • 综述参考文献60-67
  • 致谢67-68
  • 个人简历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Wei Liyou;Zhang Hongwei;Li Xinmin;Yang Chunyan;Wang Guoqiang;Zhang Lifeng;Cui Mingwu;Han Lijun;;Efficacy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cervus and cucumis polypeptides for treatment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6年01期

2 张国栋;杨晨;杨光;齐欣;;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对股骨近端解剖重建的比较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年01期

3 杨子来;袁景亮;吴振海;武敏;胡明涛;;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安装假体前倾角的实验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年21期

4 侯吴仁;徐敏鸥;;动力髋螺钉加防旋螺钉与3枚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伤;2015年09期

5 张英剑;吕廷灼;王文志;商福青;梁双;刘嵬;;螺旋CT三维重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型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年01期

6 张铁山;赵刚;陈杰;张文龙;;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年02期

7 王辰;马信龙;马剑雄;孟德旺;王颖;张_";汪松;姜轩;吕广水;;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meta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8 谢齐林;杨辉;孔天天;苏启旭;胡如印;;前侧直接入路复位联合外侧切口内固定治疗青壮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J];重庆医学;2014年33期

9 刘耀升;刘蜀彬;周诗国;苏秀云;王铖;曹云岑;姜维浩;崔秋;王磊;;改良钽棒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生存率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年31期

10 夏希;刘智;;老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颈短缩的测量及其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年08期



本文编号:1091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091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6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