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并心肺脑等疾病股骨转子间骨折
本文关键词:双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并心肺脑等疾病股骨转子间骨折
【摘要】: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疾病,约90%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人,该类患者数量较大,约占髋部骨折的50%。多年来围绕如何提高转子间骨折疗效,尽快使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降低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率及病死率,是骨科界一直争论的课题。其争论焦点是转子间骨折究竟是坚持切开复位内固定还是否可个性化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2005年Kim将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长柄骨水泥人工关节置换、并将该组患者设为(置换组),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固定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比较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并发症、功能恢复等,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1989年Haentjens等比较半髋置换与内固定两方法治疗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结果显示半髋置换患者早期结束卧床可获得较快康复,褥疮及其它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1995年Stappaerts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半髋置换术并与加压螺钉内固定组比较,结果发现除输血率略高外,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后Chan KC,Rodop,Beersnd KR,王少林等人分别于2002年至2013年也报道骨水泥固定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因具有髋关节早期负重优点,因此可避免内固定失败带来的翻修及卧床并发症,他们分别认为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的合理替代。上述研究回答了一个问题,即应用关节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两方法均没有绝对优势,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可以选择关节置换治疗的。目的本文系探讨双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合并心肺脑等疾病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处置方法、手术简化方法、临床效果、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75岁~86岁患心肺脑等疾病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36例,其中选择2005年1月~2013年10月有术后1年5个月内随访结果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3例行统计分析。因改良evans分型能较准确评估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故本组病人采用改良evans分型。其中:Ⅰ型3例,Ⅱ型9例,Ⅲa型5例,Ⅲb型2例,Ⅳ型3例,逆转子间型骨折1例,采用双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置换组)。另选取同期年龄、合并疾病相当、围术期心肺脑等疾病处置方法接近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23例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抗生素应用量、下床负重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卧床并发症、骨折内固定并发症、1年后harris评分。并行相关指标比较:比较住院时间及活血化瘀等药物应用天数、术后感染率、术后颈干角、膝关节内翻角术后改变度数、术后下肢短缩长度比数。结果置换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52.7±6.7min:52.0±7.0min)、术中出血量(160.9±31.6ml:156.5±36.1ml)、术后引流量(162.2±35.5ml:158.3±34.1ml)、引流管拔除时间(69.9±6.9h:68.9±8.3h)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应用量相等,显示两组手术创伤相当。而下床时间(8.13±6.6d:109.30±18.6d)、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7.3%:56.44%)、卧床并发症发生率(0:39%)、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0:17.4%),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统计学处置有明显意义(p0.05)。显示置换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无内固定及卧床并发症。平均1年后harris评分(73.7分:74.2分),无统计学意义,显示后期疗效相当。另相关指标比较,置换组比对照组:住院时间及活血化瘀等药物应用天数(21.3d:22.6d)、术后感染例数(0:0)、术后颈干角(128.2°:129.1°)、膝关节内翻角度术后增加(3.2°:4.1°)、术后下肢较健侧短缩比(0.89cm:0.71cm),统计学处理无意义(p0.05),显示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双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并心、肺、脑等疾病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同股骨近端钢板锁定组。心、肺、脑等疾病经围术期(也可称内科措施)治疗后较有效化解风险。能有效预防围术期、骨折内固定、卧床并发症、后期疗效同内固定组。应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心肺脑等疾病高龄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置换 关节成形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3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1 资料与方法13-18
- 2 结果18-21
- 3 讨论21-25
- 4 小结25-26
- 参考文献26-28
- 综述: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进展28-37
- 参考文献35-37
- 附录37-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45-46
- 致谢46-47
- 个人简介47-48
- 附件48-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增海,高春正,陈鹏,王俊,李建民,王永惕;利用带蒂髌骨移植修复重建股骨髁[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3年06期
2 陈红岩;;经皮穿针支架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J];中医正骨;2008年09期
3 郑爱玲;路永勤;;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0年06期
4 俞建玉;顾明珠;吴山虹;张芹玉;;股骨髁上截骨的术后复康[J];小儿麻痹研究;1990年01期
5 赵金来;冯守诚;郭万宝;何永祥;刘鸣;郭勇;;股骨髁上截骨的术后康复(附106例临床观察)[J];武警医学;1993年01期
6 阚荣华,,潘晓明;“V”形股骨髁上截骨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李任贤;股骨髁上截骨矫正儿麻后遗扶膝行走18例报告[J];中医正骨;1996年02期
8 钟慧玲;李汶忆;叶雪芬;;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02期
9 张明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J];实用全科医学;2006年05期
10 万水根;;青少年股骨髁单髁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华;李桓毅;刘方刚;李新忠;黄超;徐步靖;;多模式镇痛在成人股骨髁上截骨矫形术中的应用[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2 王辉;毕大卫;马海涛;陈亿民;翟晓军;刘道君;杨育生;翟利锋;刘俊生;朱元;;股骨髁异型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3 梅德宏;;股骨髁上髓内钉内固定术并发股骨骨折一例[A];全国骨科并发症防治及新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鑫;岳勇;;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三维CT评价[A];第十二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第四届东北三省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闫德强;谢志军;常西海;张汉瑜;赵成茂;张庆;孙立民;张平;;鞍式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A];淄博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集[C];2008年
6 尚剑;孟宪宇;朱忠起;;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粉碎骨折[A];第二届海峡两岸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佐明;刘昆鹏;魏亚恒;;股骨取内固定物术后感染治疗分析[A];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论文摘要[C];2012年
8 ;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日程安排[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岩;周飞虎;周勇刚;崔建;;国人正常膝关节三维几何形态测量及相关研究[A];第二届海峡两岸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宝辉;国人膝关节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的变异性和膝关节解剖特点与屈膝范围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威;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同股骨后髁偏心距对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影响的初步基础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艳宇;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的临床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3 贾鹏;髓内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愈合过程的生物力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凤鸣;“手风琴技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之骨折不愈合的动物实验模型的制备[D];承德医学院;2015年
5 王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安江东;MPFL重建术中股骨等距点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杨光;前后叉韧带止点中点连线与股骨穿髁线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6年
8 张舜;双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并心肺脑等疾病股骨转子间骨折[D];新乡医学院;2016年
9 东彬;正常成人股骨后髁偏置率的大小及其意义[D];河北大学;2014年
10 宋恩鸿;股骨隧道角度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影响的实验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099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09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