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高表达TrkC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2:00

  本文关键词:高表达TrkC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干细胞 TrkC基因 热休克蛋白70


【摘要】: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心血管外科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手术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心脏大血管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由此导致的死亡率仍然较高。一些重症患者的手术,如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主动脉瘤病变累及主动脉弓部等,这些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而且需要在手术过程中暂时中断脑、脊髓的正常血液供应。因阻断主动脉而导致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和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如何防治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心脏大血管手术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对脊髓IRI的机制进行的研究表明,脊髓IRI的发生和发展有多种因素参与,包括兴奋性氨基酸、一氧化氮、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胞内钙超载以及细胞凋亡等。应激反应是脊髓IRI的主要损伤机制,应激状态刺激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快速大量合成与释放。Hsp7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Heat shock proteins,HSPs)的重要成员之一,它参与蛋白质折叠、亚基的组成、细胞内运输以及蛋白质降解等过程,在应激反应中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针对脊髓IRI的机制,目前认为心脏大血管手术中脊髓的保护手段除了提高手术技术、保证脊髓血供以及脑脊液引流等措施以外,NSCs移植有望成为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重要疗法。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数量不可逆地减少,导致神经功能障碍难以恢复。直到1992年,Reynolds和Weiss成功从成年小鼠的纹状体发现了NSCs,这种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裂增殖能力,可以分化为神经系统大部分类型的细胞,对损伤和疾病具有反应能力,提示成年中枢神经系统也有自我修复能力。然而,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修复不足以恢复神经功能。随着近年对NSC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基因修饰的NSCs移植疗法有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能促进NSCs生存、迁移和向脊髓内具有的神经元类型分化,酪氨酸激酶C(Tyrosine kinase C, TrkC)是NT-3的高亲合力受体,负责调节NT-3的神经营养作用。NT-3通过与TrkC的胞外区结合,将神经细胞存活和分化的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促进N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然而,由于一般的NSCs不能稳定表达足够数量的TrkC,因此通过基因修饰NSCs来增加其TrkC的表达有望提高其在受损脊髓内的存活率,促进其向各种神经细胞的分化和向远处迁移。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转染TrkC基因制备高表达TrkC的NSCs,并移植到大鼠脊髓IRI模型中,探讨高表达TrkC的NSCs对脊髓IRI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以大鼠胎脑海马组织NSCs作为来源细胞,通过转染TrkC基因制备高表达TrkC的NSCs。第二部分建立大鼠脊髓IRI模型,将NSCs和高表达TrkC的NSCs分别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观察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脊髓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血清Hsp70的改变,探讨高表达TrkC的NSCs移植对脊髓IRI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章: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高表达TrkC的神经干细胞的制备目的:在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NSCs,并通过转染TrkC基因制备高表达TrkC的NSCs。方法:(1)选择孕14d Wistar大鼠,取出胎鼠脑海马组织,机械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皿中悬浮培养,传代后使用。通过观察细胞形态鉴定NSCs。(2)通过设计和合成TrkC引物,逆转录获得cDNA,通过酶切与连接获得pMD18-T-TrkC质粒。(3)NSCs分为三组,、对照组不作处理;空载体组为转染空载体的NSCs;高表达组为使用pMD18-T-TrkC质粒转染的NSCs。(4)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比较三组细胞的TrkC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细胞均为圆形亮球状,第3d开始贴壁分化,细胞渐渐变为梭形,伸出突起;第6d出现大量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突起交织成网状。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相比,通过质粒转染TrkC的NSCs明显高表达TrkC。结论:大鼠胎脑海马组织能分离出NSCs,以质粒为载体、脂质体为介导可成功制备高表达TrkC的NSCs。第二章:高表达TrkC的NSCs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对Hsp70的影响目的:探讨高表达TrkC的NSCs移植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对Hsp70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Wistar大鼠,雌雄不拘,采用左肾静脉下阻断腹主动脉的方法构建脊髓缺血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1)阻断组,只进行阻断腹主动脉;(2)NSCs移植组,阻断腹主动脉术后1d移植普通NSCs到受损脊髓;(3)TrkC-NSCs移植组,阻断腹主动脉术后1d移植高表达TrkC的NSCs到受损脊髓。每组于移植术后1 d、2 d、3 d、7 d及14 d分别选3只大鼠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进行后肢运动功能,然后收集尾静脉血进行ELISA检测Hsp70蛋白浓度,最后处死大鼠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HE染色、TUNEL染色及凋亡指数计算,以及尼氏染色。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功能评分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45只Wistar大鼠全部建模成果并存活。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显示,术后7d,TrkC-NSCs移植组评分均明显高于阻断组(P0.05);术后14d,NSCs移植组评分均明显高于阻断组,TrkC-NSCs移植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均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术后5个时间点中,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形态在术后7d时差异最为明显,阻断组脊髓神经细胞形态肿胀,大量细胞凋亡,尼氏小体减少;TrkC-NSCs移植组神经细胞及其细胞器的形态最接近正常,凋亡细胞最少;NSCs移植组神经细胞及凋亡数量介于上述两组之间。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移植术后Hsp70蛋白水平均升高,于术后3d达到峰值,TrkC-NSCs移植组各时间点的Hsp70水平均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且高表达TrkC的NSCs的保护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是替代受损神经细胞,以及促进Hsp70的释放而减轻应激反应。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干细胞 TrkC基因 热休克蛋白70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54
【目录】:
  • 摘要3-7
  • ABSTRACT7-13
  • 前言13-19
  • 第一章 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高表达TrkC的神经干细胞的制备19-34
  • 引言19
  • 1. 材料与方法19-30
  • 1.1 主要试剂与器材19-20
  • 1.2 NSCs的分离和培养20-21
  • 1.3 NSCs的鉴定21
  • 1.4 高表达TrkC的NSCs的制备21-27
  • 1.5 RT-PCR检测TrkC基因表达水平27-29
  • 1.6 Western Blot检测TrkC基因表达水平29-30
  • 2. 结果30-31
  • 3. 讨论31-33
  • 4. 结论33-34
  • 第二章 高表达TrkC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34-53
  • 引言34
  • 1. 材料与方法34-44
  • 1.1 主要试剂与器材34-35
  •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分组35-37
  • 1.3 NSCs移植37
  • 1.4 后肢运动功能观察37
  • 1.5 ELISA检测血清Hsp70蛋白水平37-38
  • 1.6 脊髓组织取材38-39
  • 1.7 HE染色39-41
  • 1.8 细胞凋亡检测41-43
  • 1.9 尼氏染色43
  • 1.10 统计学方法43-44
  • 2. 结果44-48
  • 2.1 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44-45
  • 2.2 HE染色结果45-46
  • 2.3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46-47
  • 2.4 尼氏小体染色结果47
  • 2.5 Hsp70蛋白水平检测结果47-48
  • 3. 讨论48-52
  • 4. 结论52-53
  • 全文总结53-54
  • 参考文献54-62
  • 英文缩略词表62-63
  • 成果63-65
  • 致谢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纯海;庞江霞;王廷华;;正常大鼠脊髓内微血管及TrkC分布的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力燕;黄秀琴;王廷华;肖家祯;李娟娟;郭泽云;马丽梅;杨力;;TrkC在成年小鼠脊髓的分布[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嘉欣;高表达TrkC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03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103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1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