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体外循环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00:06

  本文关键词:体外循环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外循环 预充液 凝血功能 体外循环 预充液 凝血功能


【摘要】:目的探索体外循环常用预充液离体条件下进行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后对血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取10名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分别用乳酸林格氏液(L组),4%琥珀酰明胶(G组)和6%羟乙基淀粉130/0.4(W组),进行10%、30%、50%的稀释,以未稀释血作为基础值。用血栓弹力图行动态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反应时间(R)、血凝块时间(K)、凝固角(a角)、最大振幅(MA);同时用常规实验室方法检测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国际标准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用血流变仪检测全血黏度(WBV)。结果常规实验室检查表明Hct、Plt、Fig随稀释程度增加而降低,与基础值比较,10%稀释时,L组TT值显著缩短(P0.05),稀释30%和50%时,各组PT、APTT、INR均显著延长(P0.01)。血流变学检查显示,10%稀释度时各组全血粘度差异不显著,稀释30%和50%时,各组均显著减小(P0.01),且50%稀释度时W组与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TEG结果显示值比较,10%稀释后L组血K值显著缩短(P0.05),血凝块强度值(MA)增大(P0.05);30%稀释时,G组和W组多项参数有显著变化(P0.05),但大多仍处于正常范围;50%稀释时,各组所有凝血参数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大多超出正常范围。结论不同预充液体血液稀释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程度不一,L组10%稀释时凝血功能略有增强,30%稀释时对凝血指标没有影响;G组和W组在30%稀释时对部分凝血参数有影响,但整体凝血功能仍处于正常范围;50%稀释时各组凝血功能均显著下降,W组多项指标与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目的在第一部分离体研究的基础上,观察在临床环境中体外循环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实际影响程度,为临床工作提供进一步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择期行瓣膜置换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选择体外循环预充胶体的种类,将患者分为琥珀酰明胶组(G组)和羟乙基淀粉组(W组)两组,每组40例。然后分别在体外循环结束给鱼精蛋白中和后5min、进入恢复室以及恢复室6h三个时间点采集血样后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四项,并且记录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和血常规、凝血四项等的化验结果,记录体外循环转机时间、阻断时间、转中血常规和其他特殊情况,记录术后出血量和使用血制品的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严重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各个时间点的血常规和凝血四项的比较,未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一般资料、转机情况、术后血制品的使用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也未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对术后6h小时出血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未发现存在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使用琥珀酰明胶或者羟乙基淀粉作为体外循环的预充胶体,对术后的凝血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别;对术后的凝血功能而言,目前常用的体外循环预充方案是安全合理的。
【关键词】:体外循环 预充液 凝血功能 体外循环 预充液 凝血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14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前言5-6
  • 第一部分 体外循环预充液离体稀释对血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6-19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1、材料与方法8-11
  • 2、结果11-15
  • 3、讨论15-17
  • 4、结论17
  • 参考文献17-19
  • 第二部分 体外循环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临床观察19-35
  • 中文摘要19-20
  • ABSTRACT20-21
  • 1、材料与方法21-24
  • 2、结果24-30
  • 3、讨论30-32
  • 4、结论和展望32
  • 参考文献32-35
  • 综述35-57
  • 参考文献47-57
  • 个人简历57-58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学术活动58-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英峰,李红;血液稀释生命平衡疗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4例[J];中国厂矿医学;2000年04期

2 丁明,姚树汉,宁吉顺,程庆钦,付春兰;血液稀释法对再植指血液循环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年10期

3 李桂枝;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凝血和纤溶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3年14期

4 张科,蒋国军,谈永飞,薛洪生,王军,徐志云;轻度血液稀释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刘惠,张夏;血液稀释平衡疗法的护理[J];中原医刊;2004年09期

6 李莉,张卫;术前血液稀释的研究进展[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年01期

7 秦丹丹;黄中华;谭立清;;血液稀释及对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进展[J];医学文选;2006年03期

8 王东红;石翊飒;;血液稀释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9 沈文生;任志伟;邵瑾;;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及麻醉的相关分析[J];临床医学;2008年06期

10 曹勇;王宗朝;温淦f;;血液稀释防治休克的意义[J];江西医学院学报;197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季;任芳;;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在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A];中国骨伤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骨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莉;张卫;艾艳秋;;术前血液稀释的研究进展[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3 马孝武;王春亭;;血液稀释对重要器官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4 梁汉生;于跃进;马晓林;卢兰生;;围术期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王新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罗佛全;赵为禄;;围手术期血液稀释对大脑的损害[A];第十二届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术会议暨2013年福建省麻醉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喻君;郭建荣;金孝\,

本文编号:1105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105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7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