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脂肪颗粒 移植 软组织凹陷
【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后组织结构重建的影响及对移植组织中远期成活率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对临床应用具有价值。在上述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应用在颗粒脂肪移植治疗软组织萎缩凹陷畸形上,从而探讨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1)动物实验研究:选择雌雄不限的家兔24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实验组(A组,AG+PRF)为自体颗粒脂肪混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移植组;对照组(B组,AG+NS)为自体颗粒脂肪混合生理盐水移植组。分别进行家兔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实验,观察移植后成活情况,计算并比较移植后成活率;规定时间点取材进行常规HE染色并照相观察比较两组脂肪组织改建情况,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颗粒脂肪移植后组织重塑的影响。(2)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片VEGF释放实验:通过抽取10名健康成年人静脉血离心后获得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不同时间节点通过ELISA试剂盒进行VEGF定量检测,了解其释放规律并为临床实验提供理论支持。(3)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行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患者61例。其中颜面部萎缩凹陷患者60例,按注射部位进行分组,每组30例;实验组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对照组单纯行自体颗粒脂肪移植。Poland综合征患者1例,同一部位分别行PRF辅助和单纯颗粒脂肪移植。观察移植效果。结果:(1)动物实验研究:移植后成活率的比较:术后4周、8周、12周,实验组(AG+PRF)成活率分别为80.75±5.32(%)、73.50±4.04(%)、74.75±5.31(%);对照组(AG+NS)成活率分别为:69.50±5.26(%)、60.75±5.62(%)、53±7.07(%)。两组之间成活率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术后早期(1~4周)对照组移植的脂肪组织纤维化明显,移植物组织改建慢且程度差,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实验组组脂肪组织纤维化程度不明显,移植物组织改建速度快且程度好,炎细胞浸润较轻。术后8、12周见两组移植物改建程度无明显差异。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脂肪组织成活及改建中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片VEGF释放实验:通过对10例样本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片进行VEGF释放定量检测发现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自制备成功后即可释放生长因子,速度以4小时内最快并持续释放一周,证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能持续释放组织移植后血管再生所必须的生长因子,对脂肪组织移植后血管化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3)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颜面部注射填充患者随访至术后六个月,实验组三方评价优良率为83.3%,对照组为56.7%;实验组与对照组优良率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一例Poland综合症患者随访至术后三个月,通过对比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有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参与的移植明显较单纯颗粒脂肪移植在移植物体积保持方面更具有优势。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辅助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花费低廉等优点。且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容易被患者接受。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能够促进自体颗粒脂肪组织移植后血管化及生长,有效提高移植后成活率,改善移植后效果,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伟成;陈小平;林金德;王昕;尹康;胡晓庆;;自体PRP/PRF脂肪颗粒移植面部填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5年03期
2 吴为民;温立霞;吴磊;;自体脂肪移植在颞部凹陷填充中的应用[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5年01期
3 韩凌;谭昶;刘滕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对面部年轻化治疗的临床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年22期
4 赵建辉;邱璇;易成刚;郭树忠;;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及其在脂肪移植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3年08期
5 高明英;李禹楠;孙晓杰;;提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3年04期
6 李龙;赵建辉;刘斌;令狐大科;刘彦普;梁丽华;杨勇;杨涛;;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体外释放VEGF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03期
7 戴勇中;叶平;;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8 谭新颖;张海霞;刘斌;刘彦普;李龙;徐小方;令狐大科;安然;;可注射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9 孙洁;张剑明;李彦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超微结构的观察与探讨[J];口腔医学研究;2010年01期
10 郭杰;马乐;郑大伟;;血管生成素-1对移植颗粒脂肪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龙龙;可注射式自体脂肪组织复合PRF和SVF移植在小型猪模型中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维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细胞辅助脂肪移植促进颗粒脂肪移植成活的动物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2 吕敏;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标准化制备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3 谭新颖;可注射自体脂肪颗粒复合PRF和SVF移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52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15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