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和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4 09:25

  本文关键词: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和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退变性腰椎滑脱 髂骨高度 横突宽度 腰椎滑脱 复位 融合率 腰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矫正丢失


【摘要】:第一部分:腰4、5退变性滑脱的相关解剖学和形态学参数的对比研究目的:观察成人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形态学参数和解剖学特征,探讨腰4、5退变性滑脱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男20例,女104例;年龄46~70岁(平均49.3岁);其中L4退变性滑脱103例,L5退变性滑脱21例;以75例年龄43~69岁(平均47.7岁)匹配的正常成人为对照组,男24例,女51例。在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形态学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tic, TK)和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解剖学参数:髂骨高度(iliac crest height, ICH)、骶骨平台角(sacral table angle, STA)、L4和L5椎体指数(lumbar index, LI)、L4和L5椎体相对横突长度(transverse process length,TPL)和横突宽度(transverse process width, TPW)o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及滑脱组内L4退变组、L5退变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滑脱组脊柱骨盆参数PI、PT、SS、LLSVA为57.9±10.3°、18.4°±7.40、39.9°±8.3°、54.7°±10.9°和28.6mm±18.2mm,明显正常高于对照组的43.7°±11.6°、13.70±6.90、30.2°±8.2°、48.3°±10.1。和13.1mm±19.9mm (P0.05).滑脱组解剖学参数L4TPW、L5TPW、L4 LI、 L5 LI和STA分别为0.17±0.06、0.16±0.04、0.84±0.09、0.83±0.07和89.7°±4.8°,显著低于对照组为0.25±0.09、0.23±0.07、0.94±0.06、0.92±0.08和98.8°±3.5°(P0.05),滑脱组L4 TPL和L5 TPL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滑脱组内,L4 DS组和L5 DS组ICH分别为0.67±1.1和-1.1±0.98,L4退变组组ICH值显著高于L5退变组(P0.05),其它脊柱骨盆参数和解剖学参数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椎DS发生可能与矢状面形态和腰骶部解剖学特征有关,而DS发生的节段与髂骨高度有关,较高的髂骨则保护了L5使得L4发生滑脱风险增高。第二部分轻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影响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复位对治疗轻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行TLIF手术治疗且有2年以上随访的96例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滑脱复位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复位组和部分复位组。其中复位组共纳入49例,其中男11例、女38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5.7岁),Ⅰ度滑脱27例,Ⅱ度滑脱22例;部分复位组47例,男8例、女39例,平均年龄54.6(40~67)岁,Ⅰ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18例。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腰椎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滑脱率、椎间隙高度和滑脱角,在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对融合率进行评价。术前、术后和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t检验比较复位组和部分复位组间影像学和生活质量评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部分复位组相比,复位组手术时间(179.3min±47.2min vs 182.3min±55.1min, P0.05)和出血量(596.3ml±101.7ml vs 620.5ml±125.9ml, 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术前两组间滑脱率、滑脱角和椎间隙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各观察指标较术前均有改善(p值均0.05),但术后、末次随访时复位组和部分复位组滑脱角和椎间隙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融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术后ODI和N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值均0.05),但两组间评分在术后和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轻度腰椎退变性滑脱症TLIF术后复位程度不影响手术疗效和融合率。第三部分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期随访对比研究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口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的轻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影像学指标的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分别行上述两种手术治疗且有2年以上随访的167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L4滑脱103例,L5滑脱64例;退变型滑脱94例,峡部裂性滑脱73例。TLIF组92例,男27例、女65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5.7岁)。PLF组75例,男19例、女56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1岁)。在术前、术后和随访时腰椎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滑脱率、椎问隙高度和滑脱角。术前、术后和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和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t检验比较TLIF组和PLF组间影像学和生活质量评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TLIF组相比,PLF组手术时间较短(175.3min±46.2min vs 228.3min±52.1min, P<0.01),出血量较少(415.3ml±101.7ml vs 620.5ml±125.9ml, p0.01)。两组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无显著差异。术前两组间滑脱率、滑脱角和椎间隙高度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术后各观察指标较术前均有改善(p值均0.01),但TLIF组和PLF组滑脱率、滑脱角和椎间隙高度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随访过程中TLIF组椎间隙高度、滑脱率的维持优于PLF组(P值均0.05)。术后ODI、SF-36和N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评分在术后和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LIF与PLF均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有效术式,而TLIF仅对复位后椎间高度和复位率的维持优于PLF。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天林;李放;孙天胜;关凯;;腰椎滑脱症78例疗效分析[J];人民军医;2007年08期

2 刘泽银;张建中;罗鹏雏;易海燕;徐薇;刘玉兰;;三维多功能牵引结合按压手法中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7年12期

3 秦崇富;陈燕浩;张树桐;金朝林;殷云志;;64层螺旋CT在腰椎滑脱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茂林;综合治疗腰椎滑脱症168例[J];中国骨伤;1997年04期

5 朱如森;;腰椎滑脱症答疑[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6年02期

6 褚大由;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0年05期

7 李运方;综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8例[J];按摩与导引;2000年04期

8 何育风,陈家兴;非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朱金华;垫臀屈髋位角度牵引治疗腰椎滑脱症[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龙翔宇,张欢准;推拿治疗腰椎滑脱症67例临床分析[J];按摩与导引;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崇富;陈燕浩;张树桐;金朝林;殷云志;;64层螺旋CT在腰椎滑脱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2 徐峰;蔡贤华;陈庄洪;张志文;黄继锋;刘曦明;王庆;;微创手术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盛强;朱干;陈东军;;腰椎滑脱症诊疗指南编写报告[A];全国第七次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脊柱常见病整脊诊疗指南》研究编写报告[C];2011年

4 周建明;章银灿;;腰椎滑脱症的治疗与体会[A];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建明;章银灿;;腰椎滑脱症的治疗与体会[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赵承斌;倪文卓;陈福;于占革;刘杨;;腰椎滑脱症的外科治疗[A];第二届海峡两岸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天荣;常万云;顾云伍;;综合治疗腰椎滑脱症186例初探[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龙翔宇;张欢准;;推拿治疗腰椎滑脱症67例临床分析[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周建明;章银灿;;腰椎滑脱症的治疗与体会[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杭州市中医药协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刘许峰;朱凌;王小娟;蒋正文;刘修华;邹季;;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唯思;浅谈腰椎滑脱症[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欢;腰椎椎弓根钉充分加压固定术—促进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症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磊;Luxor通道下微创TLIF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2 李旭生;影响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相关因素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志敏;腰椎生理曲度变化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术后下腰痛相关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丁英胜;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梁云;两种方法治疗Ⅰ、Ⅱ度真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6 华宇;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席镭民;具有特殊影像学特征的腰椎滑脱症应用椎弓根钉原位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式的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陈熙洋;四维牵引调曲法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张广平;成人腰椎滑脱症术前影像学稳定性对术中复位的影响与临床疗效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张银华;后路传统开放手术及微创经通道下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84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184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