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效果
本文关键词: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效果 出处:《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临床效果
【摘要】: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实施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调查对象于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挑选,将10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组处理: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后路开放术式,5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手术后评定总体效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的疼痛度评分、并发症率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区别。临床针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实施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作用突出,可减轻疼痛度,预防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值得学习。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附属宜兴人民医院骨科;
【分类号】:R687.3
【正文快照】: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Decompression of Lumbar Fusion withInternal Fixation fo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n EffectPeng Jun*Qian Yuqiang Ge Chi Shi Zhiwei Xu Jing Wang QiangJiangsu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Orthopedic,Yixing,214200*Cor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滔;;腰椎融合技术相关问题的临床问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9期
2 孙永生;梁朝;温建民;;腰椎融合及其临床应用策略[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16期
3 徐云杉;王宸;;腰椎融合术术式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2期
4 葛鹏;申才良;;腰椎融合器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进展[J];北方药学;2013年05期
5 姜宇;朱国兴;杨玉生;;肥胖和正常体质量腰椎融合患者并发症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22期
6 刘列华;兰阳军;周强;;腰椎融合手术方式的历史与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24期
7 段向东;邵仲达;谢坤南;王志强;;经皮360°轴向腰椎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08期
8 ;第二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腰椎外科前沿与焦点”通知[J];实用骨科杂志;2010年08期
9 ;第二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腰椎外科前沿与焦点”通知[J];脊柱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10 储惊蛰;崔志明;;腰椎融合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杰;;腰椎融合/非融合术:你选择谁?[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2 王姝南;孟令华;韩婷;田甜;刘彩霞;吴莉莉;冀秀明;于伟娜;;帕瑞昔布钠在腰椎融合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A];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论文摘要[C];2012年
3 张玉良;任忠明;周杨;王海东;裴斐;;TLIF手术中两种椎间融合器的疗效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4 臧加成;马信龙;王涛;马剑雄;田鹏;韩超;;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短节段腰椎融合手术中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李光美;修玉才;顾少光;刘志强;李文龙;杨明星;;腰椎滑脱的治疗分析[A];中国骨伤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骨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斌修;陈晓亮;王坤正;;156例退变性腰椎疾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献怀;注射亚甲蓝治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初显疗效[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中玉;腰椎对不同后部结构损伤后稳定性修复能力及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2 刘耀升;下腰椎退变多因素有限元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3 徐宏兵;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诚;腰椎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生物力学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马风华;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降钙素原对腰椎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曹胜;腰椎Modic改变及分型与椎间盘IL-1β、COX-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化瑾;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发生邻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5 孟丽娜;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后腰椎模型的建立及有限元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6 苏晋;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生物力学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7 王孟;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8 黄帆;部分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应用于恒河猴腰椎融合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9 张磊;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疗效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10 刘欣;骨形成蛋白-2/7在腰椎融合中效果的META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0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31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