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mGluR Ⅰ的激活在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黏附中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6-10-06 08:12

  本文关键词:通腑泻热法辅助治疗外科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大学》 2010年

mGluR Ⅰ的激活在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黏附中的调节作用

刘雪云  

【摘要】: 谷氨酸(glutamate, 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激活谷氨酸受体(glutamate receptors, GluRs)发挥作用。Glu过度激活其受体所引起的兴奋性神经毒性在神经损伤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注意到在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外周非神经组织也广泛存在GluRs的表达,但它们的生理及病理意义远未阐明。本研究室的前期研究发现,亲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中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激活可以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而加重急性肺损伤。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此过程中有何影响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group I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mGluRⅠ)在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上的表达,以及该受体的激活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研究,为深入研究肺脏等外周组织中谷氨酸受体的生理及病理意义,拓展肺部疾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取健康人新鲜静脉血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培养人正常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normal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12),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ealtime-PCR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mGluRⅠ(包括mGluR1和mGluR5)的表达,分别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mGluRⅠ的特异性激动剂S-3,5-二羟基苯甘氨酸(S-3,5-dihydroxy-phenylglycine, S-DHPG)处理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通过比色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lla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变化。 结果: 1.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中有mGluRⅠ的:mGluR1和mGluR5的mRNA和蛋白表达。 2.S-DHPG在10-8~10-6 mol/L浓度范围内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提高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率(P0.05或P0.01);10-6mol/L的S-DHPG单独作用于中性粒细胞0.5h,即可促进中性粒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P0.01);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中性粒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的比率并不随之增加;10-6 mol/L的S-DHPG单独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可促CDlla表达(P0.01);mGluRⅠ拮抗剂(RS)-a-甲基-4-羧基苯甘氨酸[(RS)-alpha-methyl-4-carboxyphenylglycine,(±)-MCPG]0.5 mmol/L可以显著阻断激动剂S-DHPG(10-6 mol/L,1 h)的促黏附及促CDlla表达效应(P0.01)。 3.S-DHPG在10-8~10-6 mol/L浓度范围内作用于内皮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提高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率(P0.05或P0.01);10"6 mol/L的S-DHPG单独作用于内皮细胞0.5h,即可促进中性粒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P0.01);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中性粒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的比率并不随之增加;10-6 mol/L的S-DHPG单独作用于内皮细胞可促ICAM-1表达(P0.01);mGluRⅠ拮抗剂(±)-MCPG(0.5 mmol/L)可以显著阻断激动剂S-DHPG(10-6 mol/L,1h)的促黏附效应及促ICAM-1表达效应(P0.01)。 结论: 1.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均可表达mGluR1/5受体。 2.中性粒细胞膜上mGluRⅠ的激活可促进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黏附,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lla的表达有关。 3.内皮细胞膜上mGluRⅠ的激活可促进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黏附,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6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表10-11
  • 第一章 前言11-13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3-20
  • 2.1 材料13
  • 2.2 方法13-20
  • 第三章 结果20-23
  • 3.1 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上mGluR1及mGluR5受体的表达20
  • 3.2 S-DHPG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黏附的影响20-21
  • 3.3 mGluRⅠ受体拮抗剂(±)-MCPG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21-22
  • 3.4 mGluRⅠ激活对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a(LFA-1)表达的影响22
  • 3.5 mGluRⅠ激活对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ICAM-1(CD54)表达的影响22-23
  • 第四章 附图23-33
  • 第五章 讨论33-38
  • 5.1 mGluRⅠ在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上的表达33-34
  • 5.2 mGluRⅠ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34-35
  • 5.3 mGluRⅠ激活促进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可能机制35-36
  • 5.4 mGluRⅠ激活在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研究的意义36-38
  • 第六章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4
  • 综述44-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申丽;罗自强;汉建忠;岳少杰;秦晓群;李晨;刘惠君;;谷氨酸致小鼠急性损伤的实验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2 周四桂,雷小勇,严鹏科,严奉祥,朱炳阳,廖端芳;缺氧—复氧诱导ECV304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年04期

    3 汤飞鸽,岳少杰,罗自强,冯德云;MK-801对新生大鼠高氧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5年01期

    4 李金凤;刘文礼;史小娟;刘伟;汉建忠;万静;罗自强;;四种常用的人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5 王晓岚,何杨,沈文红,赵益明,阮长耿;SZ-102影响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初步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3年01期

    6 钟萍 ,黄德嘉;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Ca~(2+)变化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年05期

    7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丽;NMDA受体的激活引起肺损伤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丽;谷氨酸的肺损伤作用及人参皂甙Rg1的保护效应[D];中南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红友;胡玉峰;周树生;张琳琳;刘宝;;血必净在AL I/ARD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医学;2011年06期

    2 赵展;戴福仁;何国鑫;罗文朝;;ω-3脂肪酸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病人的肺保护作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年05期

    3 胡波;李建国;;鱼油对急性肺损伤病人早期炎性反应和呼吸功能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年03期

    4 李璐;刘向宇;李德山;;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中性粒细胞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李师燕;;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J];当代医学;2009年16期

    6 刘梅春;;产后失血性休克继发急性肺损伤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0年24期

    7 郭慧军;赵树铭;;具有肿瘤杀伤活性粒细胞的筛选及其体外抑瘤效应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8 王岩;岳世昌;;大型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临床观察[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周晓芬;于荣国;龚书榕;顾恩郁;叶勇;;呼气末正压通气递增肺复张法治疗创伤性湿肺15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01期

    10 郭晖;;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分析(附346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瑞;胡长敏;郑露;郭爱珍;;牛乳腺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J9株ClfA配基结合区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效果的评价[A];中国奶业协会第24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奶牛/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第一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飞;持续肺动脉灌注含乌司他丁氧合冷血对体外循环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谢晓勇;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减轻术后肺损伤机制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影响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赖添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李玉洁;基于炎症反应的SL提取物防治AS作用及其对CD18表达影响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5 申丽;NMDA受体的激活引起肺损伤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尚利宏;NMDA受体激活对肺泡巨噬细胞分泌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赵东亮;钙信号参与中性粒细胞极性化过程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王铭杰;NMDA受体的激活在高氧暴露后新生大鼠肺损伤和肺泡发育受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梁志欣;全氟化碳汽化吸入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10 魏凯峰;感染性急性肺损伤辨治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艳;骨桥蛋白在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后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2 舒畅;RAGE在急性肺损伤时变化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刘洪端;缺血后处理减轻体外循环相关肺缺血再灌注损伤[D];中南大学;2011年

    4 廖琳玲;胱氨酸/谷氨酸转运体在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1年

    5 罗志峰;Ⅱ型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在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0年

    6 朱宁一;血必净注射液对新生大鼠高氧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11年

    7 韩飞;茎叶人参皂甙对急性肺损伤大鼠IL-1β和PAF水平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武清宜;STIM1抗体封闭对fMLP诱导的人中性粒细胞极性及趋化性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高海峰;中性粒细胞黏附在急腹症所致SIRS和MODS中的发病学意义及Emodin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10 杨银芬;通腑泻热法辅助治疗外科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郁文;脑缺血与谷氨酸及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李天威,孔乐凯,熊文,杨翰仪;人参皂甙对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O_2~-和H_2_O_2损伤的保护作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3 张新宇,周初松,靳安民,郭爱林,田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反义核酸在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和p-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李英俊,臧丽,张乃生,郭顺元;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的优化[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7期

    5 罗自强,冯丹丹,岳少杰,张长青,孙秀泓;参附注射液对肺组织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申丽;罗自强;汉建忠;岳少杰;秦晓群;李晨;刘惠君;;谷氨酸致小鼠急性损伤的实验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7 张均田;人参皂甙Rg1和Rb1药理作用的比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年05期

    8 梁英武,单巍松,张国荣,王朝晖,吴希如;小剂量NMDA对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的拮抗及机制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9 郑洁;浅论肺阳及肺阳虚证治[J];江西中医药;1997年04期

    10 沈齐英;抗氧化药物研究进展[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申丽;谷氨酸的肺损伤作用及人参皂甙Rg1的保护效应[D];中南大学;2003年

    2 付杰军;谷氨酸对肺表面活性物质脂质合成的抑制及CGRP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向南;;急性非充脂性播散性网织内皮细胞增生症(勒、雪氏病)(附一例尸检报告)[J];天津医药;1965年08期

    2 陆菊明;糖尿病时红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和血管并发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3年01期

    3 汪建,汪秀明,卢泳才,钟慧干,郭兆贵;IL—2诱导的内皮细胞HLA—DR抗原表达[J];中国免疫学杂志;1988年06期

    4 何红兵,仲剑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长期传代培养[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5 杨向红,陈铁镇;超氧化物歧化酶对人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6 洪一菁,唐锡尔,刘美云,胡耀仁;90例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透明质酸测定临床意义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1993年03期

    7 马吉献,张廷钺,于纯智;用茜素红—锥蓝联合染色法对兔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评价[J];眼科研究;1993年01期

    8 洪伟,陈铁镇;硒对培养人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9 刘慧敏;透明质酸的生理功能及血中动态[J];日本医学介绍;1993年10期

    10 杨水祥;基因治疗与心血管疾病[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红亮;吕海涛;孙凌;张建敏;严文华;朱伯会;曹磊;周万平;丁粤粤;;辛伐他汀对内皮细胞释放微颗粒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2 马向红;黄体钢;杨万松;周丽娟;;四氢生物喋呤对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和超氧阴离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3 冷晔;丁祖泉;高艳琴;;剪切力对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小肠黏膜下基质复合培养物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宋明宝;于学军;朱光旭;;钙离子跨缝隙连接在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间传递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武晓静;黄岚;赵刚;;内皮细胞表型改变对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及迁移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林云锋;田卫东;陈希哲;闫征斌;乔鞠;李志勇;刘磊;郑晓辉;汤炜;;大鼠脂肪源性内皮细胞成脂潜能的研究[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7 马刚;林晓曦;金云波;李伟;王维;胡晓洁;许志成;杨川;;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易龙;陈春烨;金鑫;于斌;舒芙蓉;麋漫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进[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单志新;林秋雄;杨敏;邓春玉;朱杰宁;麦丽萍;符永恒;林曙光;余细勇;;血管紧张素Ⅱ通过AP-1调控内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启兵;刘璐璐;黄继云;颜森泉;韩峰;楼宜嘉;;S-亚硝酰谷胱甘肽经由活性氧-线粒体通路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一福;[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N];科技日报;2000年

    3 赵军;[N];科技日报;2007年

    4 吴一福;[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杨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衣晓峰 李媛媛;[N];健康报;2006年

    7 纪英超;[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杨春;[N];大众卫生报;2001年

    9 衣晓峰 李媛媛;[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衣晓峰 靳万庆 本报记者  □ 李媛媛 本报通讯员 ;[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寒;开放MitK_(ATP)通道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2 贾素洁;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与内皮细胞通讯功能障碍及(口山)酮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07年

    3 张毅民;内皮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合成与释放调节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杜欢;基于络脉理论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调控脑微环境的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邢邯英;血红素加氧酶-1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及机制初探[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6 房凯;高表达Caveolin-1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信号传递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付嘉;重组人β2糖蛋白1及其第一结构域对抗磷脂抗体综合症患者血清诱导内皮细胞活化的影响及作为耐受原的初步探讨[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杨敏;黄芪卫矛合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伍尚敏;YH-16、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对血管瘤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10 朱海燕;黄芪多糖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再灌注损伤粘附分子表达及调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鹏;VEGF及其受体FLK-1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UPR过程中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2 邰海服;单纯肥胖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与血脂关系及丹皮酚的保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3 杨小芳;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朱红梅;肿瘤上清液诱导的正常内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特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5 李健;镁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6 胡学峰;生物陶瓷人工骨血管化的探索[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聂志华;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对人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激活和血脂康干预的影响[D];江西医学院;2005年

    8 刘漪沦;K562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内皮细胞氧化还原态的影响及其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意义[D];四川大学;2005年

    9 王雪青;三氧化二砷对内皮细胞增殖和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4年

    10 高卉;Ghrelin对缺氧/复氧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通腑泻热法辅助治疗外科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1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31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7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