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冻干血小板促进创伤愈合及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04:31

  本文关键词:冻干血小板促进创伤愈合及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出处:《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冻干血小板 创伤修复 止血 安全性评价


【摘要】: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众所周知,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粘附、聚集于破损血管处,起止凝血作用。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粘附、聚集于创伤出血处,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的同时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激活提供磷脂表面,促进血凝块的形成。血凝块中的血小板可伸出伪足进入纤维网孔中,通过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挤压出其中血清成为坚实的止血栓。血小板的这一功能被认为已完全研究清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血小板在创伤修复中有重要作用,因而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引发了新的研究热点。血小板在创伤发生后止血过程中被激活,脱颗粒能释放包括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FGF-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I)等在内的多种生长因子,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在整个创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促进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等作用。血小板比我们先前认为的更重要、更复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除了止凝血功能外,对于创伤修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 PRP)是血小板的常规应用形式,然而,PRP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时间仅为5天,存在细菌生长引起败血症的危险性,且储存和运输不方便,限制了其应用。为了解决血小板保存期限短的问题,学者们研究出了新的血小板保存方式一深低温冰冻保存,即冰冻血小板,保存期限可达1年。但是,血小板冰冻过程中加入了二甲基亚砜(DMSO),DMSO超出一定浓度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且冰冻血小板(frozen platelet FP)保存需要大型深低温冷冻保存设备,不方便运输。相比之下,冻干血小板(Freezing-dried platelets FDP)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可实现室温下长期储存和方便运输的优点而备受关注。为了获得结构功能完整的FDP,本课题组前期已对多种血小板冻干预处理保护液配方、冰冻及真空干燥等条件进行筛选,得到最优血小板冻干工艺。但FDP经历了冰冻前预处理、深低温冰冻、真空干燥及复水化等过程后,FDP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在血小板表面糖蛋白表达及体外实验中,表现出与新鲜PRP不尽相同的特征。FDP的这些变化对其止血、促创面愈合功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中,本人采用本课题组前期优选出的血小板冻干工艺,对血小板进行冰冻干燥,获得了FDP,并将FDP样品复水化后进行生长因子含量检测,发现FDP中部分生长因子高于新鲜PRP,为证明FDP的有效性,本人从细胞增殖、动物急性创伤修复和外伤止血实验研究了FDP促进创伤愈合及止血的效果,也对FDP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第一章第一节、血小板冻干前后生长因子含量检测本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冻干前后释放PDGF-BB、TGF-β1、VEGFβ EGFβIGF-IβFGF-b六种生长因子的含量。FDP被激活后上清中PDGF-BB含量为(421.81±44.09) pg/ml,略低于PRP激活后上清的(390.94±22.43)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5种生长因子含量均高于PRP激活后上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推论FDP具有优于PRP的释放生长因子的能力。第一章第二节、FDP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基于本实验室前期工作建立的最优血小板冻干工艺,本人首先按照该流程制备FDP,并进行复水化。将复水化的FDP与同一来源的新鲜PRP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用凝血酶-葡萄糖酸钙溶液激活,离心取上清液作用于HUVEC,检测FDP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增殖效果。研究结果显示,FDP、PRP及FBS均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随着血小板生长因子提取液在培养基中浓度的增加,FDP及PRP组细胞增值率下降,差异显著(P0.05);除培养48h时,5%FDP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明显高于5%FBS,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各检测时间点,FDP及PRP具有与FBS相近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本实验证明了,在相同浓度百分比条件下,FDP能产生与PRP、FBS相近的促进HUVEC增殖的效果。第一章第三节、FDP对SD大鼠急性创伤的治疗作用创伤修复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及其产物协同对细胞外基质进行重建和再生的过程,包括止血期、炎症期、增生期及朔形期。在这一既连续又部分重叠的过程中,需要多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发挥生物学效应,表现以炎症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血管形成和胶原纤维沉积等为其鲜明特点。前面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FDP具有优于PRP的释放生长因子的能力,并具有与PRP相近的体外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为进一步证明其促创面修复作用,本人利用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伤动物模型,采用FDP、PRP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进行促创伤愈合速度及质量比较研究,同时,与不进行治疗的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评价FDP促进创伤修复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第7天,FDP组、PRP组和rhEGF组创面愈合率相近(P0.05),分别为(45.08±15.42)%、(46.97±11.48)%和(42.12±11.95)%,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31.41+12.84)%(P0.05);实验第10天,FDP组、PRP组和rhEGF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2.87±13.29)%、(82.7±6.34)%和(71.43±9.81)%,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47.0±18.27)%(P0.05),PRP组与另两个实验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病理切片检查提示,FDP与PRP的使用缩短了创伤炎症期,加速了创面再上皮化,促进了细胞增生、血管形成及胶原纤维的生成和成熟。由此可见,FDP具有与PRP相近的促进急性创面愈合的作用。第二章、FDP外伤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新鲜PRP的止血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证实,经过冻干处理后FDP的止血作用尚需实验验证,为此本人建立了新西兰白兔耳动脉出血模型,通过比较FDP、冻干冷沉淀(Freeze-dried cryoprecipitate FDC)、和两者联合(FDPC)使用对外伤性小动脉出血的止血作用,评价FDP的止血效果。结果显示:FDP组、FDC组及FDPC组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C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DP组与FDC组间止血时间及失血量差异显著(P0.01);与单独使用冻干血小板或冻干冷沉淀相比,FDPC组止血时间显著性缩短,失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FDP具有优于FDC的对外伤小动脉出血的止血效果;与单独使用FDP或FDC相比,两者联合使用具有更显著的止血效果。第三章、FDP的初步安全性评价同种异体血小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注及创伤修复,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很少报道不良反应。FDP制备过程中添加了外源性物质,且冻干过程对血小板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发现这些外源性物质及冻干过程对血小板的改变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本人对FDP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实验,为其进入临床前研究提供安全性评价理论基础。本人采用动物体内实验,选择单次皮肤刺激实验和重复给药毒性实验评价FDP安全性。实验结果显示FDP对SD大鼠及新西兰白兔皮肤没有明显的刺激反应,28天局部损伤皮肤连续涂敷,对白兔无明显毒性反应,说明FDP作为外敷生物制剂相对安全。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的FDP保留了PRP生长因子释放,促进创伤愈合及止血的功能,作为局部外用新型血液制品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的。
[Abstract]:Platelet - derived growth factor ( PDGF ) ,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尾 ( TGF - 尾1 )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 VEGF ) ,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EGF ) ,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 bFGF - b ) and insulin - like growth factor - I ( insulin - like growth factor - I IGF - I ) .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hort shelf life of FDP , it has been shown that FDP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and light weight , which can realize long - term storage an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of FDP . In this study , it has been found that FDP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and light weight , and it can realize long - term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 In this experiment , FDP , PRP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rhEGF ) were used to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DP , PRP and FBS could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DP had better hemostatic effect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47.0 卤 18.27 ) % and ( 71.43 卤 9.81 ) % ,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P < 0.01 ) .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and stopping bleeding , and is safe and has no obvious toxic and side effect as a novel blood product for topical applic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鄢飞;鲍同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创伤愈合[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10期

2 张锦章;抗坏血酸的再评价[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79年01期

3 马立业;;锌与创伤愈合的关系[J];医师进修杂志;1990年02期

4 ;锌与创伤愈合[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1996年03期

5 王正国;新世纪创伤愈合研究的思考[J];中华创伤杂志;1998年06期

6 贾赤宇,陈璧;重视创伤愈合研究 迎接新世纪挑战[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7 丁韧,汤雪明;创伤愈合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8 潘志伟,何春阳,周凯,郑闵琴,孙燕;半导体激光对创伤愈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9 刘素秀,刘国栋,张宇;整合素信号系统与创伤愈合[J];创伤外科杂志;2004年06期

10 白石山;付小兵;博晓真;;肥大细胞在皮肤创伤愈合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修复;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校X;;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创伤愈合——基础与临床应用新进展[A];2012年浙江省烧伤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涵铭;;创伤愈合的基本概念[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贾赤宇;;创伤愈合[A];浙江省第十五届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屈纪富;;干细胞与皮肤创伤愈合[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5 武强;;微量元素营养与创伤愈合[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汤小朋;佘锐萍;林德贵;;蜂蜜对兔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小动物医学分册)[C];2003年

7 杨鹰;;高压氧在创伤愈合和感染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幼忱;刘杰;王德文;马俊杰;李志成;姜志国;;三维重建技术在皮肤创伤愈合瘢痕评价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彭瑞云;;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及其调控研究进展[A];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医学体视学和军事病理学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朴永君;时磊;刘晓明;;鞘氨醇磷酸胆碱促进创伤愈合的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献怀;付小兵获国际创伤愈合研究杰出成就奖[N];光明日报;2008年

2 张献怀;我国学者首获国际创伤愈合研究杰出成就奖[N];科技日报;2008年

3 谢耕发;改善创伤愈合质量的学术机构成立[N];科技日报;2000年

4 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李校坤博士;第二个基因工程一类新药[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汤小朋;几种免疫相关因子在兔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蒋艳;富组蛋白1促进人表皮细胞,,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4 简华刚;皮肤创伤愈合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筛选及鉴定[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5 谢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NYD-SP24在大鼠皮肤创伤愈合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6 刘霞;c-ski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7 姚庆君;细胞增殖负性因子p16和Op18在烧伤愈合及疤痕形成中作用及机理[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8 张颖;IGF-1调控β-catenin信号参与糖尿病角膜上皮细胞创伤愈合的机理[D];山东大学;2014年

9 韩兴海;TGF-β信号转导通路在小鼠创伤愈合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张永强;CKIP-1在小鼠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文琪;断体再生期地龙提取液促进创伤愈合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王飞虎;TNF-α对大鼠舌黏膜创伤愈合及其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3 殷建建;蚯蚓抗损伤有效成分对小鼠创伤愈合作用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4 郑宇;松萝酸钠对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及临床应用实验[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5 唐艳姣;冻干血小板促进创伤愈合及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6 杨锐;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张培培;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硝普钠对创伤愈合影响的时效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8 马威;胸腺素β_(16)促进血管再生和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谈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的发酵及其在大鼠创伤愈合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8年

10 张敏;JNK/MAPK信号通路介导活化素B对皮肤创伤愈合的调控[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8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408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1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