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接种密度对大鼠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19 10:08

  本文关键词: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低密度接种传代 免疫表型 大鼠 出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细胞接种密度传代培养大鼠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NPMSCs)对NPMSCs的形态及表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SD大鼠椎间盘髓核组织体外消化获得原代细胞,待达到60%~70%融合时消化,并按接种密度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密度组(5个细胞/cm~2)、中密度组(100个细胞/cm~2)、正常密度组(10 000个细胞/cm~2)。培养至达到传代条件后,各组细胞均按10 000个细胞/cm~2在体外进行传代接种,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检测干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CD29、CD34、CD44、CD45、CD90)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细胞形态学方面,各接种密度组细胞均可呈旋涡状贴壁生长,但低密度组以集落样生长,细胞多呈长梭形,形态一致;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细胞中类圆形、多边形细胞增多,大量细胞出现形态不规则、细胞宽大扁平、折光性差。在细胞表面标志物方面,低密度组CD44、CD90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P0.05),而CD29、CD34、CD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密度接种法可提高大鼠NPMSCs CD44及CD90的阳性率,纯化NPMSCs。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ubculture of rat 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with different cell densities. Nucleus pulposus-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he effect of NPMSCs on the morphology and surface markers of NPMSCs. [Methods the primary cells were digested from the nucleus pulposus of SD rats at 12 weeks of age in vitro and digested by 70% fusion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ensity of inocul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low density group (5 cells / cm ~ (2)), medium density group (100 cells / cm ~ (2)) and normal density group (10 000 cells / cm ~ (2)). All the cells in each group were inoculated in vitro according to 10 000 cells / cm ~ (2)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y and to detect the characteristic surface marker of stem cells: CD29, CD34 and CD44. Expression of CD45 + CD90). [Results: in the aspect of cell morphology, the cells in each inoculation density group all showed vortex adherent growth, but in the low density group, the cells grew like colony, and most of the cells were spindle-shaped, and the morphology was the same. In the medium density group and high density group, the cells were round, polygonal cells increased, a large number of cells appeared irregular, the cells were broad and flat, and the refractive index was poor. In terms of cell surface markers, low density group CD44. The expression rate of CD9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iddle density group and high density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of CD29 CD34 and CD45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low density inoculation can increase the positive rate of NPMSCs CD44 and CD90 in rats.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海军总医院骨科;解放军第306医院航天城临床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470102;81171740)
【分类号】:R681.5
【正文快照】: 椎间盘退变是譬如椎间盘突出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基础。但是目前仍不明确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机制。近年来,在机体的大多数组织及器官中,均发现了维持组织内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源性干细胞,目前认为这些干细胞是组织或器官是否产生疾病的重要原因。最近,髓核组织中也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长举;朱振安;赵鑫;毛远青;于德刚;;骨折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年02期

2 方楚玲;田京;;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相关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4年01期

3 许键炜;申长清;赵芳芳;舒莉萍;何志旭;;同源异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干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何川,杨庆铭;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概念和在骨科的相关应用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05期

5 野向阳;徐岩;毕薇薇;郭立斌;李相军;刘建国;;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外移植的免疫学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45期

6 吉海杰;刘洋;王黎明;王建刚;吴明远;;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7 颜小华;黄瑞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时效性(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25期

8 谢思田;江乐文;唐世杰;何运铺;罗红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人转化生长因子β_3基因稳定表达系统的构建[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谭程;廖斌;;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修复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07年07期

10 尉志刚;王东;;兔不同部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差异[J];中国医疗前沿;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谭远超;Kevin;姜红江;黄相杰;周纪平;;间充质干细胞在骨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瑾;王庆华;黄梁浒;陈津;罗芳;宋京翔;谭建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胰腺炎病例报道[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路艳蒙;傅文玉;乔东访;朴英杰;;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损伤肌腱的超微结构观察[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施明;王英;张敏;王洪波;苏海滨;孙艳玲;王福生;刘振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杨亚冬;张文元;房国坚;;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肤缺损创面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朱六龙;戴\戎;;BMP-2基因转染的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股骨节段性缺损[A];2005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姚嘉;张英才;唐晖;杨卿;张琪;杨扬;陈规划;;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路艳蒙;傅文玉;乔东访;朴英杰;;BMP12基因转染的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肌腱损伤[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9 胡胜利;罗海水;杨云峰;李江涛;张礼均;冯华;;磁标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脊髓内移植后7.0T 磁共振活体示踪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实习生 刘霞;间充质干细胞有望用于面部整形[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苑;SDF-1复合PDPBB的构建及对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影响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朱镇;外源性骨矿化蛋白1转染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蛋白质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张楷;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邓萌;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PGA/PLA支架构建微血管化工程组织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叶吉星;PPCN-G与TAZ调控BMP9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徐明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7 张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陈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增强骨形态形成蛋白9介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成骨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9 韩斌;退变椎间盘酸性微环境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10 闫中杰;人羊膜及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创伤性脑损伤治疗潜力的生物学特性比较[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涛;壳聚糖水凝胶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陈以胜;亚低温对颅脑创伤微环境下温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冯文磊;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尤欣然;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与仿生丝蛋白材料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唐勇;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提纯及生物学活性鉴定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汪智文;低氧对人髓核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诱导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罗云飞;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修饰骨毮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8 杨晨;GDNF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神经电损伤后修复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9 王一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导管修复股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张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神经导管治疗大鼠股神经缺损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43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443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