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负压吸引装置联合微针技术促进静脉淤血皮瓣回流的实验研宄

发布时间:2018-01-21 14:01

  本文关键词: 自身对照实验 静脉淤血皮瓣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微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出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皮瓣移植是整形外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皮瓣移植术后的血管危象特别是静脉淤血一直是整形外科医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干预皮瓣静脉淤血的方法包括各种抗凝溶栓药物的使用、医用水蛭、高压氧、小切口放血以及最新的细胞及基因治疗等。纵然采取多种方法,仍不可避免的会在临床上遇到因静脉淤血而引起的皮瓣部分甚至完全坏死。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二十年来提出的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方法,其运用于静脉淤血后皮瓣坏死的创面治疗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微针可在皮肤上创造微米级药物运送通道,穿刺深度仅达角质层,未触及神经末梢,不产生痛觉。能否利用微针创造的多个通道,联合负压的作用,改善静脉淤血皮瓣的微循环,从而提高皮瓣成活率,这在目前的研究报道中十分少见。研究目的:1、对兔的耳部血管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观察其对称性及主要的动静脉血管分布,为兔耳皮瓣作为动物实验模型提供解剖学依据;2、建立一个稳定的、可用于自身对照的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模型;3、运用兔耳静脉淤血皮瓣自身模型研究负压创面吸引装置联合微针治疗在静脉淤血皮瓣治疗中的相关机制和治疗效果,探索简便有效救治静脉淤血皮瓣的方法,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结果:1、兔耳血管铸型的建立方法:对5只实验兔的头颅进行标本的分离、灌注、腐蚀和冲洗,通过化学性血管铸型的方法建立双侧兔耳的血管模型,观察双侧兔耳主要动静脉的走形及分布。结果:成功建立了兔耳的血管铸型,兔耳主要的动静脉走形比较稳定,两侧分布基本对称。2、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模型的建立方法:将15只实验兔双侧兔耳均作为实验对象,设计长宽6X3cm2的皮瓣,根据蒂部宽度的不同分为蒂部3cm、2cm、1cm、0.5cm及Ocm组,仅保留耳后动脉作为供血动脉,蒂部皮肤为静脉回流唯一通道;观察不同组之间、同一只实验兔双侧兔耳之间皮瓣的变化及成活率。结果:在蒂部宽度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实验兔双侧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成活的面积大致相同,不同实验兔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蒂部宽度不同的实验组之间皮瓣成活率差异较大;蒂部0.5cm的皮瓣形成皮瓣淤血的范围及概率更高。3、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联合微针治疗对兔耳静脉淤血皮瓣的影响方法:选择13只实验兔双侧兔耳均作为实验对象,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设计长宽6X3cm2,蒂部0.5cm的静脉淤血皮瓣,实验组术后即刻予滚针在皮瓣远端1/2行穿刺治疗,并行VAC装置固定,低分子肝素盐水保持滚针穿刺孔道通畅;对照组仅给予适当加压包扎。3天后去除VAC装置,双侧皮瓣于相同位置取材,检测MDA、SOD、NO值,行病理切片、VEGF免疫组化检测,观察术后7天双侧皮瓣成活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3天的MDA、SOD、NO值,VEGF免疫组化,术后7天的成活率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实验兔双侧兔耳的主要动静脉走形、分布基本对称,以双侧兔耳建立的淤血皮瓣模型结果显示双侧对称性良好,可作为自身对照的模型。2、动物实验表明负压封闭治疗装置联合微针治疗可显著降低氧自由基的损伤,提高VEGF的表达,促进皮瓣血管新生,从而促进静脉淤血皮瓣的回流,改善静脉淤血皮瓣的成活。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skin flap ,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tab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various complex wound surfaces and to treat deep drainage .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1 .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the same survival rate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sid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survival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强;刘畅;肖钊明;贺善礼;李泽宇;洪辉文;吴坤成;李忠华;;防腐固定材料脑静脉血管铸型标本制作的方法[J];解剖学研究;2011年01期

2 曹爱兵;曹瑞治;叶碧武;余英剑;刘恒;;尿激酶溶解大鼠皮瓣终末支动脉血栓的实验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鄢飞;鲍同柱;刘万军;;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的临床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1年01期

4 李靖;陈绍宗;李学拥;张翠英;;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5 赵永刚;范金才;;静脉淤血组织的成活机制探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6 王欣;张世民;祝晓忠;张英琪;俞光荣;;低分子肝素对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危象的预防[J];实用骨科杂志;2013年05期

7 李金清,陈绍宗,李学拥,许龙顺,石冰;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加速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4期

8 吕小星,陈绍宗,李学拥,李望舟,胡昭华,曹大勇;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8期

9 曹大勇,陈绍宗,汤苏阳,胡昭华,宋玫,吕晓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2期

10 李清华;李霞;张健;王明青;;全厚皮移植中简易负压引流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1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永红;不同位置的负压吸引法对静脉淤血皮瓣微血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武春雷;开放骨折行负压封闭引流(VSD)和常规换药后创面细菌学比较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51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451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d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