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D-二聚体对其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3 22:23

  本文关键词: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风险因素 D-二聚体 出处:《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分析目的:研究骨科大手术病人手术相关因素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关系,探讨深静脉血栓独立的风险因素。方法: 本次实验设计为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实验资料收集为期一年余。自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手术病人包括:全膝、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病人;颈椎、腰椎管狭窄手术病人;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病人。术前D-二聚体异常的病人被排除。记录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七天对所有病人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根据年龄、BMI、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等因素分组。所有关节置换手术及髋部骨折病人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深静脉血栓,脊柱手术病人术后不用抗凝药。所有统计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所有定量变量的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误记录,P≤O.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比较各个变量不同组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高低;二分类变量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哪些因素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的风险因素。结果:本次试验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360位病人(男125人,女235人,年龄63.50±11.41岁)。其中21人因为心脑血管意外、肺内感染等原因,中途退出研究,339人完成实验并具备完整数据。其中包括10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8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89例脊柱减压内固定术;59例髋部骨折内固定术。339例病人中28例经彩超发现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发生率为8.26%,平均年龄70.36±6.82岁,男12人,女16人。其余311人没有发现深静脉血栓,平均年龄62.55±11.70岁,男105人,女206人。28例血栓病人中11例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患侧下肢明显肿胀、疼痛、局部压痛以及发热。没有肺动脉栓塞以及栓塞所导致的死亡病例。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年龄、BMI数值、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数值、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是否使用抗凝药各分组间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同,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单因素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别。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年龄、BMI、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数、术后卧床时间、是否使用抗凝药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二分类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BMI≥30 kg/m2、手术时间≥200分钟、术后血红蛋白下降≥50g/1、术后卧床时间≥7天以及术后没有使用抗凝药是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的风险因素。结论:本次实验发现,发现年龄≥70岁、BMI≥30 kg/m2、手术时间≥200分钟、术后血红蛋白下降≥50g/1、术后卧床时间≥7天以及没有应用抗凝药是骨科大手术后独立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因素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关键。第二部分骨科手术相关因素对术后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目的:研究骨科手术的相关因素与术后D-二聚体值的关系,确定导致骨科大手术后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非血栓因素。方法:本次实验设计为临床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手术病人,包括全膝、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病人;脊柱手术病人;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病人。除外手术前D-二聚体水平不明原因升高的病人。记录入选病人的手术相关资料。手术前以及术后第1、3、7天抽取病人静脉血液样本测定D-二聚体值。除脊柱手术病人外,其他所有病人术后12小时开始,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4250单位,日一次皮下注射,连续使用10天。术前及术后第7天时进行双下肢静脉血管彩超检查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应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统计量以均数±标准误记载,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术后D-二聚体水平,多重线性相关分析研究影响术后D-二聚体水平的手术相关因素。结果: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三个不同年龄段组间D-二聚体均数的差异,结果为术前、术后3天三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101,P=o.480),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8)。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三个不同血红蛋白下降组D-二聚体值,结果发现术后三个时间点D-二聚体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22,P=0.036)。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血栓组与非血栓组D--聚体均值,结果发现术后时间点血栓组检测值明显高于非血栓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2,P=0.000,P=0.000)。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使用抗凝药组和没有使用抗凝药组D-二聚体均值,结果发现术后时间点没有使用抗凝药组检测值明显高于使用抗凝药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34,P=0.046,P=0.042))。髋部骨折病人术前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术前疾病组(P=0.000)。手术方式对术后D-二聚体水平有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D-二聚体水平相对高,结果显示术后第3天全膝关节置换术、髋部骨折复位术较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39,P=0.032),术后第7天这两组病人D-二聚体水平仍然较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高(P=0.03,P=0.049)。四种骨科手术后D-二聚体水平走势基本一致,呈双峰状走势。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与术后第1天、第7天的D-二聚体值呈线性正相关,检验统计量分别为:F=21.226,P0.001以及F=26.558,P0.001。结论:骨科大手术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而且呈双峰状走势。高龄以及术后血红蛋白大幅度下降会导致骨科手术后D-二聚体水平升高并呈正相关关系。创伤以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也会部分影响D-二聚体水平。第三部分D-二聚体对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断价值的研究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本实验设计为临床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手术病人包括:全膝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病人、脊柱手术病人、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病人,排除术前D-二聚体异常的病人。术前、术后第1、3、7天检测D-二聚体水平。术前以及术后第7天进行双下肢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统计学分析: 1.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各个时间点D-二聚体值均数。2.用二分类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D-二聚体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3.绘制各个时间点上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研究各个时间点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4.绘制不同年龄段及四种不同手术方式的ROC曲线图,研究D-二聚体对不同手术的诊断价值。5.计算术后第1、7天D-二聚体数值均值,并绘制ROC曲线图,计算曲线下面积,研究结合两点数值对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准确性。结果:1.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比较血栓组与非血栓组病人各个时间点D-二聚体均值,术前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三个时间点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二分类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D-二聚体值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独立的风险因素(P=0.027,P=0.015)。显示骨科手术后在第1天和第7天检测D-二聚体可能更有意义。3.绘制各时间点D-二聚体值对诊断深静脉血栓敏感性和特异性的ROC曲线,通过Z检验统计分析各时间点ROC曲线下面积,发现术后第7天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最大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术后第7天检测D-二聚体对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准确性最高。4.绘制不同年龄组、不同手术方式各自的ROC曲线图,并计算各自的AUC,Z检验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说明D-二聚体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手术方式的诊断准确性方面没有明显区别。5.依据ROC曲线数据,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组和年龄大于70岁组各时间点的98%阴性截断值均高于其他组,与这两种因素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影响一致。6.结合两次D-二聚体值绘制ROC曲线图,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906,较术后第7天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通过Z检验比较二者间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02)。结论:本次实验发现,D-二聚体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诊断价值,术后第1天、第7天升高的D-二聚体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的风险因素。术后第7天检测D-二聚体对诊断深静脉血栓帮助最大,而且,结合术后第1天、第7天两次检验结果可能增加D-二聚体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丽艳;曲灿华;黄扑;;自制D-二聚体质控品在临床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年05期

2 薛春明;张慧洁;郜爱青;;D-二聚体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02期

3 罗莉;;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10年10期

4 邱月燕,杜雪莉;D一二聚体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439例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1999年03期

5 梁健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12期

6 唐建发,斯重阳;D-二聚体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河北医药;2000年08期

7 李丽娜,王晓宁,熊红梅,杨术真;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1年01期

8 庞少存;血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01年12期

9 于晓阳,马福广;骨折病人130例D-二聚体阳性浅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钟清,黄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浆D二聚体检测[J];中国基层医药;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英虹;裴冰;;检测老年重症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彩霞;王伟;楼亚玲;;D二聚体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王文工;董卫国;张稳健;马杰;;两种检测D-二聚体方法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范雅稚;;D-二聚体的检测在眼恶性肿瘤的诊断与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A];第十四届西北五省眼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D-二聚体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D-二聚体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二届组稿会暨第五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6 王文工;董卫国;张稳健;马杰;;两种检测D-二聚体方法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文工;马杰;;两种检测D-二聚体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朱慧敏;;106例产后母体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观察[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韩瑞丽;王小娥;钟殿胜;程方圆;张霞;董丽霞;陈哲;;血浆D-二聚体正常的22例肺栓塞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杨芳年;王友祥;;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勇;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D-二聚体对其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吴宇;基于二聚体卟啉传感阵列的构建及检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夏乾峰;二聚体突变引物定量PCR技术的研发及其临床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陈俊;可溶性HLA-G二聚体在“人—鼠”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照民;NRG-1诱导ErbB异源二聚体间反式磷酸化及其对下游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钟晨;天然产物白藜芦醇二聚体的全合成及其衍生物的设计和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著晓;INNOVANCE测定血浆D-dimer的分析性能评价及其在APTE诊断中的探讨[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胡延伟;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过程中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谭小嫣;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4 刘灿灿;D-二聚体联合NT-proBNP、LVEF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丹丹;血浆D-二聚体与年龄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隋鑫;2000例D-二聚体升高患者临床意义探讨[D];吉林大学;2014年

7 谢波;D-二聚体候选参考物质研制及结果一致化相关问题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赵伯翔;D-二聚体监测在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价值[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9 吴玉塘;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10 张晋东;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8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458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