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生理载荷下腰椎滑脱在体三维瞬时运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3 06:54

  本文关键词: 腰椎 峡部裂滑脱 退变滑脱 运动学 脊柱外科 出处:《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生理载荷下有临床症状的腰椎滑脱患者滑脱节段及相邻节段间的三维瞬时运动特征,并与正常组相比较;尝试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探索腰椎峡部裂滑脱(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IS)和退变滑脱(degeneration spondylolisthesis, DS)是否存在差异,为临床上腰椎滑脱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有临床症状需要住院手术治疗的L4峡部裂滑脱患者14例,年龄(53±8)岁为试验组1(IS组),同样有临床症状需住院手术治疗的L4退变滑脱患者15例,年龄(55±7)岁为试验组2(DS组)。无腰痛症状和其他脊柱疾病的健康志愿者15名,年龄(54±6)岁为正常组。采用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 DFIS)和螺旋CT检查相结合技术,从受试者腰椎薄层CT获取腰椎三维重建模型,匹配到由DFIS捕获的不同活动体位(站立位、前屈45。、最大程度后伸、最大程度左旋-右旋和最大程度左侧弯-右侧弯)时腰椎双斜位X线透视图像上,重现生理载荷下不同活动体位时腰椎滑脱节段及其相邻节段三维瞬时运动状态。通过在L3-S1椎体和L4峡部裂椎板处建立三维坐标系量化测量L3/4、L4/5和L5/S1椎体间和L4峡部裂前后两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最终获得IS和DS滑脱节段间(L4-5)、相邻节段间(L3/4和L5/S1)及峡部裂前、后部分之间的在体三维瞬时运动数据。结果:1.IS和DS滑脱节段间(L4-5)运动特点。前屈到后伸位,IS组L4-5节段沿矢状轴相对位移(2.5±1.1)mm,较正常组(0.9±0.8)mm增加(P0.05);沿垂直轴相对位移(2.0±1.1)mm,较退变滑脱组(0.9±0.8)mm增加(P0.05)。左旋到右旋位,L4-5节段沿矢状轴相对位移(1.6±0.7)mm,较正常组(0.6±0.5)mm增加(P0.05);沿垂直轴旋转角度为6.1°±3.8。,较退变滑脱组3.0°±2.2。和正常组3.3。±1.9。均增大(P0.05)。左侧弯到右侧弯,L4-5节段沿冠状轴相对位移(3.6±1.5)mm,较退变滑脱组(1.7±0.9)和正常组(2.2±1.3)均增加(P0.05)。2.滑脱相邻节段间(L3/4和L5/S1)运动特点。(1)DS组L3-4左右侧弯时沿矢状轴旋转度4.4。±2.8。,大于正常组2.1。±1.7。(P0.05);左右旋转时沿垂直轴旋转度4.3°±2.8°,大于正常组2.1°±1.3°(P0.05);前屈后伸时沿冠状轴旋转度3.9。±3.3。,虽较正常组3.2°±2.5。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DS组L5-S1与正常组相比,沿三轴位移和旋转度均无统计学差异。(2)与正常组相比,IS组L3-4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时存在位移失稳(P0.05);但IS组L5-S1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时角度运动均明显减小(P0.05)。正常组L3-4在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和左右侧弯时,L5-S1在左旋右旋和左右侧弯时,沿主要运动轴的活动度均较相应耦合运动轴活动度有增大趋势,但峡部裂组这种趋势消失;L5-S1由于椎间小关节方向偏冠状位,前屈后伸时沿主要运动轴活动度较相应耦合运动轴活动度变小;但峡部裂组这种趋势消失。3.L4峡部裂前、后部分之间运动特点。站立位、前屈位和后伸位时峡部裂前后两部分沿冠状轴的相对位移分别为(2.3±1.7)mm,(2.80±2.30)mm和(2.58±2.14)mm,均较平卧位(0.5±0.5)mm增大(P0.05);前屈位时峡部裂前后两部分沿矢状轴的相对位移(42.9±4.3)mm,较站立位(41.7±3.8)mm增大(P0.05)。结论:体位变化时,有症状的L4峡部裂滑脱患者L4-5节段间存在三维瞬时运动异常,峡部裂前后两部分从站立到前屈时在矢状面上存在分离运动,从平卧到站立各种姿势下时在冠状面上存在左右错动;而有症状的L4退变滑脱患者L4-5节段间不存在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异常活动。滑脱相邻节段运动模式相对紊乱,头侧节段L3-4,DS以角度运动异常为主,而IS以位移异常为主;尾侧节段L5-S1,DS不存在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异常活动,而IS角度运动存在明显减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陶惠人;张建华;韩芳民;李勇;刘志斌;;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年11期

2 王辉;马雷;丁文元;申勇;张迪;杨大龙;;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伴发滑脱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年01期

3 龙鑫;邱智兴;毛晓雯;杨柏枫;李裴明;王勇;范芸;章小梅;姜丽娟;;骨盆按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机理及对脊柱平衡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5年03期

4 韩立强;江汉;;PI角在脊柱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5年04期

5 李亮;姜保恩;马晓春;于学忠;隋海涛;;矢状面平衡参数在低度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中的意义[J];颈腰痛杂志;2014年02期

6 杨永宏;;矢状面平衡的重建在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性[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10期

7 李威;钟招明;杨德鸿;蒋晖;陈建庭;;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研究[J];脊柱外科杂志;2014年05期

8 李杰静;郭鸿飞;赵陆;张永刚;宋凯;唐翔宇;苏晓静;;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与平卧位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差异[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9 张华庆;申才良;;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临床评估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4年07期

10 焦海斌;梁卓文;黄培培;贾斌;胡学昱;王哲;;基于腰椎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X线测量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宣德;黄国渊;陈科铨;郭青松;;脊椎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对腰椎损伤治疗段邻近节生物力学之影响[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家瑜;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矢状位参数分析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预测模型构建与临床多病种验证[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2 刘涛;丝素蛋白/介孔生物玻璃陶瓷骨修复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3 王华军;骨质疏松性脊柱畸形的在体分类和影像学跟踪随访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菊红;多功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2 俞燕尔;玉米醇溶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3 连纪文;脊柱平衡参数与成人脊柱侧凸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4 刘敏;腰椎滑脱患者脊柱矢状面及骨盆排列变化[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5 金云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6 李琰;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保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吴鹏;手术入路对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矢状位脊柱曲线与骨盆参数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8 鄢林霞;生物活性玻璃对家兔股骨髁骨缺损的修复实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9 杜现法;微创TLIF对腰椎矢状面平衡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10 陈超;特发性脊柱侧凸中主胸弯矫形与术后躯干平衡的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86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486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a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