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经鼻蝶显微手术中应用自体骨重建修复鞍底、蝶窦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0 23:10

  本文关键词: 经鼻蝶入路 自体骨 颅底重建 鞍底重建 蝶窦重建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脑脊液(CSF)鼻漏是经蝶入路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这种术后并发症,常常需要颅底重建。我们通常使用自体材料如脂肪、筋膜或肌肉,有时使用鼻中隔粘膜瓣修复鞍底,预防和防止各类经鼻-蝶窦术后并发症。在这份报告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颅底重建技术--鞍底、蝶窦修复重建解剖技术,使用自体骨,修复鞍底、蝶窦,预防术中、术后脑脊液漏。对我科4年余来所行127行经鼻-蝶窦入路鞍区病变切除手术鞍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中自体骨重建鞍底、蝶窦的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学习,以便于指导后期临床工作。方法:对2012年0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科经蝶手术后未行鞍底、蝶窦重建病例62例(对照组)和2014年01月-2016年02月期间我科经蝶手术后行鞍底、蝶窦重建病例65例(观察组)。对该127例病例的完整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鞍底、蝶窦骨质比较χ~2=0.186,P=0.667。因此,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前鞍底、蝶窦骨质有无侵犯及破坏程度无差异,两组有可比性。2.观察组、对照组共127例患者。术后证实垂体腺瘤106例(其中免疫组化表达PRL 22例,GH 10例,ACTH 3例,TSH 2例,FSH 3例,LH 6例,无特异性表达69例),2例垂体组织局灶性增生活跃,Rathke囊肿10例,颅咽管瘤5例,鞍内脑膜瘤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3.两组患者手术肿瘤切除疗效对比χ~2=0.294,P=0.588。本例中χ~2χ~2_(0.05,1),因此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不同的鞍底、蝶窦的重建方法对于手术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明显影响,两组数据有可比性。4.观察组、对照组最常见并发症脑脊液漏发病率采用卡方检验得χ~2=7.427χ~2_(0.05,1),P=0.0060.05,两组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从该课题组资料分析得出,观察组发病率为P观察组=2/65=3.07%,对照组发病率为P_(对照组)=11/62=17.74%,可以认为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病率较对照组发病率低,术后预防脑脊液漏的效果好。观察组、对照组颅内感染的发病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得P=0.0250.05,两组逆行感染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从该课题组资料分析得出,观察组发病率为P观察组=0,对照组发病率为P_(对照组)=5/62=8.06%,可以认为观察组术后逆行感染的发病率较对照组发病率低,术后预防逆行感染的效果好。5.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得χ~2=4.577,P=0.032。本例中χ~2χ~2_(0.05,1),P0.05,因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不同的鞍底、蝶窦的重建方法对于患者术后远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鞍底、蝶窦重建术后症状改善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鞍底重建而未行蝶窦重建组。综上所述,观察组鞍底、蝶窦重建不仅可显著降低经鼻-蝶窦入路术后并发症,而且患者远期症状改善明显,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实施。结论:1.自体骨在经鼻蝶入路手术颅底重建中具有易取材的优点,并且其组织相容性好,是修复颅底的理想材料。2.鞍底、蝶窦重建技术在经鼻-蝶手术入路中的应用,可解剖复位鞍底、蝶窦,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杜秀玉;刘洪泉;;鞍区肿瘤外科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2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ICAL RESULTS OF ADRENOCORTICOTROPIN-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J];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2008年01期

3 尹剑;苏长保;王任直;石祥恩;隋鸿锦;孟文建;刘杰;钱海;;向鞍上、鞍旁扩展的经蝶窦手术入路相关结构的显微解剖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22期



本文编号:1501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501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