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在女性患者中年龄因素对有效镇静量效关系的影响
本文选题:年龄 切入点:女性患者 出处:《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年龄因素对女性患者单次泵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的有效镇静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下肢手术女性患者,根据不同年龄分为3组,A组26例(20~35岁)、B组31例(40~60岁)和C组29例(65~79岁)。3组患者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各组每例患者的给药剂量由二阶段改良序贯法决定,A组、B组和C组分别以1.0,1.0和0.6μg·kg~(-1)为初始单次剂量泵注,15 min泵完。泵注完毕后对患者进行1次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随后每5 min评估1次,持续15 min。使用Probit逻辑回归法计算3组右美托咪定有效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结果 A组、B组和C组右美托咪定有效镇静的ED50分别为0.98,0.96,0.66μg·kg~(-1);相应的95%CI分别为0.93~1.03,0.92~1.00和0.63~0.69μg·kg~(-1)。与A组和B组比较,C组ED50明显降低(P0.05)。A组出现心动过缓2例(7.69%),B组出现心动过缓4例(12.90%),C组有心动过缓2例(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女性患者单次泵注右美托咪定有效镇静的ED50无差异,而老年女性患者的ED50显著低于中青年女性患者。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ge factors on the effective sedativ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of dexmetomidine injection by single pump in female patients. Methods female patients undergoing lower extremity surgery under selective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ge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n = 26) and group B (n = 31) and group C (n = 29) and group C (n = 29) and group C (n = 29). The dosage of each patient was determined by the two-stage modified sequential method. Group A, B and C were treated with 1.0 渭 g 路kg ~ (-1) and 0.6 渭 g 路kg ~ (-1), respectively, as the initial single dose pump for 15 min. After the pump was injected,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an alert / sedation score (OAA / S). They are then evaluated every 5 min, For 15 mins, the Probit logical regression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half effective dose of dexmetomidine (ED50) and its correspondin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Results the ED50 of group A and group C were 0.980.96 渭 g 路kg-1 and 0.66 渭 g 路kg-1,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group A and group B, the ED50 of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n = 2) with bradycardia in group B (n = 2) with bradycardia in group B (n = 4) with bradycardia in group C (n =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D50 sedation by single pump of dexmetomidine in young women, while ED50 in elderly wome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women.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麻醉科;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4A020215026) 军队后勤科研计划面上基金资助项目(CGZ15C003)
【分类号】:R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德辉;中药量效关系刍议[J];时珍国医国药;2000年10期
2 范欣生;段金廒;王中越;姚映芷;;中药量效关系特征问题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3期
3 段金廒;范欣生;宿树兰;唐于平;尚尔鑫;李文林;郭建明;华永庆;;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孟胜喜;胡义扬;冯琴;;对中药量效关系的认识和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年06期
5 汪萌芽;孙瑞元;;时反应量效关系数学模型的探讨[J];科技通报;1986年04期
6 汪萌芽,孙瑞元;时反应量效关系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7年02期
7 陈清阳;苏志扬;陈学习;;关于方剂量效关系的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刘秀英;胡怡秀;;毒理学默认量效关系模型的重新审视[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年05期
9 姚映芷;尹刚;范欣生;;中药量效关系基本规律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傅延龄;蔡坤坐;宋佳;;方药量效关系文献与理论研究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迎春;;药理研究中的量效关系分析[A];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培训班讲义[C];2010年
2 刘秀英;;毒理学默认量效关系模型的重新审视[A];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遗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程能能;;量效关系与临床试验中的剂量选择[A];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理事会暨第四届全国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程能能;;量效关系与临床试验中的剂量选择[A];第三届全国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邓家刚;范丽丽;杨柯;郝二伟;;毒性中药附子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3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秦华珍;刘磊;王晓倩;;中药剂量与量效关系的思考[A];全国第3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蒋文玲;黄革;李运雄;杨占秋;罗宪玲;陈文;肖红;;空心莲子草有效部分体内对RSV感染的抑制作用及量效关系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仝小林;方药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丁永泉;影响药物量效的种种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丽名;生姜量效关系及人体药物反应差异性的机体因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金琳;术中输注氨基酸对杂种犬围术期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影响及量效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3 高卫平;经方量效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崔亚珊;基于临床研究数据分析的确定“随症施量”关键要素的方法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王未来;汽车装配工人局部肌肉负荷与疲劳量效关系试验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杨慧;经方附子用量、炮制及量效关系的文献研究[D];山西中医学院;2013年
4 曹俊;参附对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量效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5 桂晓臣;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维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60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56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