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HO-1基因修饰的BMMSCs对减体积移植肝保护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6 05:19

  本文选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切入点:血红素加氧酶-1 出处:《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大鼠50%减体积肝移植排斥模型,检测载有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形成的HO-1/MSCs对减体积肝移植排斥模型受体的保护作用,同时探讨其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BMMSCs的体外培养及扩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染色法检测其转化为脂肪和成骨细胞的能力。将载有HO-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至BMMSCs,构建HO-l/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率。(2)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50%减体积、30%减体积肝移植排斥模型,观察各组术后1、3、7和14d存活率,分析死亡原因。检测外周血清中的ALT、AST及TBIL水平;光镜观察移植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排斥反应分级。(3)冰切片技术检测HO-l/MSCs在肝脏内分布情况;将50%减体积肝移植排斥模型分4组:①生理盐水处理组(NS组);②HO-1组;③BMMSCs组;④HO-l/MSCs组。观察受体术后临床表现、存活时间,计算存活率率;测肝重,计算肝再生速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计算PCNA指数;ELISA法测外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4)模型和分组同前,检测外周血清中的ALT、AST及TBIL水平;光镜观察移植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排斥反应分级;透射电镜下观察移植肝脏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在各时间点外周血清IL-10、TGF-β、IL-2、IL-17、IL-23及TNF-α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清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研究结果:(1)细胞贴壁生长成熟后,主要为长梭形,部分可以为漩涡或菊花状排列,具备BMMSCs典型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结果显示:CD29、CD90和RT1A阳性率分别为97.50%、93.30%和96.70%,CD34、CD45和RT1B阴性率均99%。染色法结果显示:油红O染色示胞浆内出现红色脂滴,Von Kossa染色示细胞中出现黑色钙盐。构建HO-l/MSCs 48h后,细胞绿色荧光阳性表达率大约85%。(2)观察受体鼠存活率及肝体积结果:原位组1、3、7和14d存活率分别为91.20%、86.50%、81.10%和75.70%;50%减体积组移植肝占全肝百分比为:(49.30士1.43)%,1、3、7和14d存活率分别为85.00%、80.00%、62.50%和45.50%;30%减体积组移植肝占全肝百分比为(31.20士1.74)%,1、3、7和14d存活率分别为65.00%、50.00%、35.00%和17.50%。30%减体积组1、3、7和14d存活率与原位组及50%减体积组分别相比,都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外周肝功能(ALT、AST及TBIL)水平:30%减体积组分别与原位及50%减体积组相比较,都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术后7d病理均显示存在中到重度排斥反应。(3)HO-l/MSCs在肝脏内分布、受体大鼠存活率及肝再生情况:冰切片显示HO-l/MSCs在移植肝脏内分布密集。NS、HO-l、BMMSCs和HO-l/MSCs组受体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15、25和38d;HO-l/MSCs组与其他三组相比,存活率提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MMSCs组与NS、HO-l组相比,存活率提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O-l/MSCs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术后3、5、7和14d肝再生速率、PCNA指数以及外周血清HGF水平均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MMSCs组与NS、HO-l组相比,同样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观察HO-l/MSCs对50%减体积肝移植排斥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①本部分各组术后受体一般情况及存活率比较结果同第三部分。②肝功能的结果:各组ALT水平从术后即刻升高,3h达到最高峰后下降,3d降到最低,后又有所升高,5d后又降低;AST水平除在6h达到最高峰以外,其余均同ALT;各组TBIL水平从术后即刻开始缓慢升高,5d时急剧升高,直到14d;以上肝功指标,HO-l/MSCs组与其他三组分别比较,除0h外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MMSCs组与NS、HO-l组分别比较,也是除0h外在各个时间点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病理结果显示:NS、HO-l组病理表现基本相似,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进行性加重,第7d呈现中到重度急性排斥反应,不同之处在于急性排斥程度稍轻。BMMSCs、HO-l/MSCs组病理表现基本相似:7d内仅表现为轻度排斥反应,7d后排斥反应急剧加重;不同之处在于BMMSCs组14d时与NS组相比排斥反应稍轻,而HO-l/MSCs组则仍比NS组轻,差异明显。按Banff标准进行排斥反应程度分级,HO-l/MSCs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MMSCs组除14d外均低于NS、HO-l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④细胞因子检测显示:与其他三组相比较,HO-l/MSCs组中IL-10与TGF-β显著升高,IL-2、IL-17、IL-23及TNF-α显著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⑤Treg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外周血清Treg水平比较,也有与肝脏病理和细胞因子相同的趋势。研究结论:(1)体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这一方法分离、纯化以及扩增BMMSCs是简单可行的,所获细胞在形态学具有BMMSCs典型特点,表型鉴定结果也符合BMMSCs表型特点,同时其还能被诱导分化成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这些就证明所获细胞即为BMMSCs。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形成稳定的HO-1/MSCs,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2)建立的减体积肝移植排斥模型稳定,并选定50%减体积肝移植排斥模型作为后续实验研究模型。(3)与单纯BMMSCs相比,HO-1/MSCs能更好地发挥促进减体积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再生的作用,并且通过影响HGF水平发挥促进肝再生作用。这就为HO-1/MSCs用于临床促进肝再生方面提供了实验基础以及理论依据。(4)与单纯BMMSCs相比,HO-1/MSCs能更好地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对减体积肝移植排斥模型的移植物有更好的保护作用,这就为HO-1/MSCs用于临床抗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方面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7.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珊珊;李璐;张丹丹;冯霞;丁美;陈煜;;内毒素诱导正常人单核细胞活化中CD69、TNF-α、IL-6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北京医学;2013年12期

2 杨铧琦;孙欣慰;雷玲;徐惠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细胞膀胱基质-聚丙烯复合网片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24期

3 陈友芳;曹训;黄志良;温浙盛;;RNA测序技术在筛选食管鳞癌差异表达基因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年06期

4 杨夏彤;许鸣;郭婉薇;付延玉;;肝源性肝干细胞及对肝癌治疗的研究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4年03期

5 Ming Han;Zhi-Yong Guo;Qiang Zhao;Xiao-Ping Wang;Xiao-Peng Yuan;Xing-Yuan Jiao;Chun-Hua Yang;Dong-Ping Wang;Wei-Qiang Ju;Lin-Wei Wu;An-Bin Hu;Qiang Tai;Yi Ma;Xiao-Feng Zhu;Xiao-Shun He;;Liver transplantation using organs from deceased organ donors: a single organ transplant center experience[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4年04期

6 Jun-Jun Jia;Jian-Hui Li;Li Jiang;Bin-Yi Lin;Li Wang;Rong Su;Lin Zhou;Shu-Sen Zheng;;Liver protection strategies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5年01期

7 夏耘秋;邹琳;符州;;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制[J];儿科药学杂志;2015年06期

8 周振杰;;人体器官犯罪中医院的违法行为类型、刑事责任认定与立法改革建议[J];法治研究;2015年05期

9 伍敏;田浩;黄海;;加强器官资源公平分配的思考[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年10期

10 邢邯英;刘敏;野战鹰;张冬会;;正铁血红素改善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肝损伤[J];临床荟萃;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程明秀;赵宗江;田晨;;骨髓基质细胞的不同培养方法[A];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Qinjun Zhao;Hongying Ren;Zhongchao Han;;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munomodulatory capability and clinical potential in immune diseases[A];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大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磊;TNF-α和IFN-γ及含有五种细胞因子的奶牛乳汁对奶牛乳腺纤维化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2 李佩P;超声联合微泡促HGF修饰BMSCs靶向归巢抗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3 杨建栋;NDRG2在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4 杨斌;T、B淋巴细胞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及其免疫治疗[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何智辉;去甲基化对香烟提取物所致小鼠肺气肿模型及内皮祖细胞功能和干细胞抗原-1表达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6 马锐;核心蛋白聚糖在小鼠肝纤维化形成及纤维化肝部分切除后余肝再生中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王桐;干细胞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制备、检测与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李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体内示踪及其促进肝损伤修复的对比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谭如彬;肺动脉高压细胞治疗研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性别对疗效的影响及其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雷蕾;山羊体细胞重编程及其转分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骨髓单个核细胞在脑缺血大鼠脑内受损区域的定向分化[D];郑州大学;2013年

2 于晓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Cdc42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3 张莉;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组织和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变化及其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4 王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对肺损伤修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义军蕾;iASPP的RNA干涉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6 高鹏;人脂肪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7 鲁艳平;HGF、ERK/MAPK、ESM和CNTF信号通路在大鼠肝再生中对肝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齐文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9 周欢;经转化生长因子-α刺激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10 郑林华;IL-17在骨髓干细胞促进肝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18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618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7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