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蛛网膜与磁共振薄层扫描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5 11:06

  本文选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微血管减压术 ; 参考:《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又叫痛性抽搐,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发病率为180/10万,临床表现多以一侧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撕裂样剧痛为主要表现。TN疼痛多由一侧上颌支(V2)或下颌支(V3)支开始,逐渐扩散到两支,甚至三支,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由典型向不典型转变,疼痛性质多呈刀割、电击、火烧、针刺样,疼痛发作时剧烈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了。TN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各异。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三叉神经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经皮三叉神经毁损术等四大类方法,其中药物治疗为基础治疗方式,主要以卡马西平为主。自从1932年美国神经外科大师Dandy教授提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压迫学说(neuro-vascular conflict, NVC)后,基于NVC的MVD手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同时,MVD术是唯一针对病因的治疗方式,疗效确切,有效率高达85%。然而,随着术后随访时间延长,MVD术后复发率逐渐增加,Barker和Jannetta通过长期随访1155例行MVD术患者疗效并统计分析后发现:大部分行MVD术复发的患者都出现在术后的两年内,当平均随访至6.2年时TN的复发率已经达30%。并且对于部分静脉压迫、动静脉复合压迫的患者术后效果较动脉压迫的患者差,随访术后更容易复发。TN术后复发已经成为影响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大挑战,那么如何减少复发提高MVD手术的治愈率是摆在各位神经外科医师面前的一大难题。Matsushima研究复发TN患者后发现术后神经根周围蛛网膜的粘连是导致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蛛网膜的异常在复发TN患者中已经得到充分认识,那么在首次接受MVD术中蛛网膜情况是否跟患者MVD术后的疗效、复发情况存在相关性,及TN患者三叉神经根周围桥小脑角池(cerebellopontine angle cistern, CPA)蛛网膜的厚度和蛛网膜内的胶原纤维情况至今未有文献报道,本研究的第一、二章将对蛛网膜对TN患者复发的影响和TN患者蛛网膜纤维化进行详细的研究以明确蛛网膜在TN发病机制和预后中的作用。蛛网膜的异常变化如增厚粘连,三叉神经根周围的脑池变化是否也能通过术前的影像学检测出来呢?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薄层扫描的三维高分辨MRI (three-dimensional MRI,3D-MRI)序列如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3D-FIESTA).高分辨率三维脑血管成像(3D MR angiography,3D MRA)、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3D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in steady state,3D CISS)和三维损毁梯度回波(3D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3D SPGR)序列技术的不断完善的使用,能够清晰显示颅内脑池的大小和周围血管和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对于强化3D-MRI序列和3D-TOF MRA,一方面,强化3D-MRI序列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的显示三叉神经及其周围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另一方面,3D-TOFMRA可以选择性的显示快速流动的血液,并且能够清晰的显示神经及动脉,但是此序列的缺点是不能显示静脉因此两者的结合可以满足我们准确的区分REZ区责任血管为动脉或者是为静脉的需求。并且能够通过软件重建技术对脑池和神经根大小、角度、长度等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通过高分辨磁共振薄层扫描来研究TN的发病机制目前已经成为TN研究中的一大热点课题。MVD术前的磁共振薄层扫描目前已经成为MVD术前的一项常规检查,磁共振薄层扫描既能够排除继发性的三叉神经痛,也能够显示周围血管与神经根的关系。通过术前磁共振薄层扫描图片信息来计算脑池大小和神经根大小、移位、角度、长度及神经与血管的压迫位置方向与MVD术后的疗效关系对预测TN患者MVD术后效果、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提高TN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第三、四章将通过三叉神经痛术前磁共振薄层扫描来计算桥小脑角池大小和神经根大小、角度、长度及神经血管的相对压迫位置关系等与MVD术后疗效关系来阐释影响TN患者MVD术后的影像学因素。第一部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0月11年间资料完整并首次在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和预后资料,包括术前治疗方式、临床特征、术中所见、术后第1周时的疗效,并分析随访期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47例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17例(11.6%)复发;复发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P=0.016),临床特征(P=0.026),责任血管(P0.001),压迫程度(P=0.003),减压程度(P0.001),外层蛛网膜(P0.001),蛛网膜系带卡压(P0.001),蛛网膜粘连(P0.001)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复发与外层蛛网膜(P=0.033),蛛网膜系带卡压(P=0.008),责任血管类型(P=0.002),减压程度(P=0.004)相关。结论: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仍然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方式,蛛网膜因素可能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桥小脑角池蛛网膜纤维化的研究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桥小脑角池蛛网膜存在胶原纤维的异常变化,为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首次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与同时期作为正常对照组的后颅窝外伤手术患者桥小脑角池蛛网膜标本。两组标本分别经HE染色和苦味酸-天狼腥红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两组患者的蛛网膜形态厚度和偏振光下胶原纤维厚度,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三叉神经痛组桥小脑角池蛛网膜全层厚度为87.86±9.341μm胶原纤维厚度为53.95±8.90μ正常对照组桥小脑角池蛛网膜全层厚度为62.55±1.55μum胶原纤维厚度33.50±3.60μum。三叉神经痛组与正常对照组蛛网膜全层厚度(P0.001)和胶原纤维厚度(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桥小脑角池的蛛网膜存在以胶原纤维增多导致的蛛网膜纤维化增厚现象。第三部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MRI特征与微血管减压术后短期疗效关系的研究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疗效与术前MRI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经MVD治疗的10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前MRI薄层增强扫描资料与围手术期疗效的关系;MRI相关因素包括:桥小脑角面积比、三叉神经根截面积比、TGN长度比、压迫点距离和方位、基底动脉位置、责任血管类型;手术疗效分为:疼痛消失、缓解、无效。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压迫方位(P=0.017)、压迫点距离(P0.001)、责任血管类型(P=0.016)、TGN截面积比(P0.001)是影响MVD围手术期疗效的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责任血管类型(P=0.002),TGN截面积比(P=0.020)是MVD围手术期疗效的预测因子。结论:术前MRI扫描显示责任血管是动脉、神经根无萎缩的患者MVD后围手术期疗效更好。第四部分三叉神经痛影像学特征与MVD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在我院接受MVD治疗的107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前MRI影像学资料与术后复发的关系。三叉神经影像学因素包括:CPA面积比、TGN截面积比、TGN长度比、TGN夹角比、压迫点距离和方位、基底动脉位置、责任血管类型;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筛选分析显示:病程(P=0.039)、临床特征(P=0.049)CPA面积比(P=0.003)、责任血管类型(P=0.000)、TGN截面积比(P=0.036)压迫点距离(P=0.045)与术后复发相关: COX回归分析:病程(P=0.002)、CPA面积比(P=0.049)、责任血管类型(P=0.000)、TGN截面积比(P=0.019)是影响MVD术后复发的因素。结论:病程短并且三叉神经术前MRI提示CPA池无狭窄、责任血管为动脉、神经根无萎缩的患者MVD术后不容易复发。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文豪;陈敏洁;柴盈;张伟杰;;无血管压迫影像表现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颅内原因初探[J];口腔医学研究;2013年11期

2 周勇智;邹元杰;刘永;刘宏毅;刘文;肖朝勇;;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MRI形态学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3 丰青;俞黎;邹立瑜;;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2014年05期

4 梁维邦;;提高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2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单春格;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2 陈衡超;单侧耳鸣与听神经和周围血管位置关系的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53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753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9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