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与开胸修补术及镶嵌治疗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5 17:17

  本文关键词: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与开胸修补术及镶嵌治疗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3年

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与开胸修补术及镶嵌治疗的对比研究

代方方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开展进行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术、开胸修补术及镶嵌治疗术三种方法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的适应证、成功率及并发症等。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与心脏外科住院治疗的267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将经导管介入治疗的设为介入组,外科开胸修补术治疗的患儿设为外科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行镶嵌治疗的设为镶嵌组。其中介入组55例,男26例,女29例,年龄2岁10月~12岁,平均(5.36±2.49)岁;外科组105例,男66例,女39例,年龄3月~17岁,平均(4.30±3.37)岁;镶嵌组107例,男66例,女41例,年龄1岁~16岁,平均(4.54±3.76)岁。对三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1.介入组患儿平均年龄(5.36±2.49)岁,外科组(4.30±3.37)岁,镶嵌组(4.54±3.76)岁,介入组患儿手术年龄大于外科组和镶嵌组(p均0.05)。 2.介入组为静脉复合麻醉,无需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外科组及镶嵌组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术中需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外科组手术均需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进行,介入组及镶嵌组无需体外循环。 4..介入组于腹股沟处取3mm小切口;外科组手术需纵劈胸骨,于胸骨正中取8-10cm切口;镶嵌组纵劈开胸骨下1/3,同时于剑突上取约5cm切口。 5.外科组患儿VSD直径(8.48±3.73)mm,明显大于介入组(3.33±1.40)mm和镶嵌组(3.90±1.93)mm(p均0.05),介入组和镶嵌组术中测定VSD大小及选择封堵器直径无差别(p0.05)。 6.介入组无需输血,外科组输血率95.24%,平均输血量(3.14±0.57)U,镶嵌组输血率9.71%,平均输血量(1.6±0.92)U,外科组的输血率及输血量均明显大于镶嵌组(p0.05)。 7.介入组封堵成功54例(98.18%),外科组全部修补成功(100%),镶嵌组103例封堵成功(96.26%),三组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8.介入组手术并发近期心律失常16例,残余分流5例,三尖瓣轻度反流2例,均为轻度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41.82%;外科组死亡2例,发生胸腔积液2例,发热6例,残余分流5例,低心排综合征1例,二尖瓣反流1例,三尖瓣反流6例,其中轻度并发症17例,发生率15.23%,严重并发症6例,发生率5.71%;镶嵌组合并心律失常21例,残余分流11例,心包积液3例,气胸1例,发热2例,三尖瓣反流8例,其中轻度并发症45例,发生率43.70%,严重并发症1例,发生率0.97%。 其中介入组和镶嵌组的并发的心律失常包括不完全左束支与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心动过速等,大多为一过性,对症处理后好转。轻度并发症发生率外科组低于介入组和镶嵌组(p均0.05),介入组及镶嵌组无差别(p0.05);介入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外科组大于镶嵌组(p0.05)。 9.介入组术后无需ICU监护,外科组术后平均监护时间为(1.30±1.16)d,镶嵌组为(0.98±0.24)d,外科组ICU平均监护时间大于镶嵌组(p0.05)。 10.外科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9±3.4)d,明显高于介入组(9.92±1.88)d及镶嵌组(9.63±2.7)d(p0.05),介入组与镶嵌组无差异(p0.05)。 结论: 1.经导管介入治疗、外科开胸修补术及镶嵌治疗三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 2.经导管介入治疗适用于膜周部及肌部室间隔缺损,成功率高,并发症多较轻,多为一过性,对于符合条件的患儿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3.外科开胸修补术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室间隔缺损,适应症广,但需劈开胸骨,术中及术后需输血,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术后遗留瘢痕,可用于低龄、低体重或伴发其他心脏畸形等无法行介入治疗的患儿。 4.镶嵌治疗适应证与介入治疗相同,除无X线辐射外,兼具开胸修补及介入治疗的风险,与介入治疗相比无优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6.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伟华;;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伞在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介入治疗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年23期

2 陈灏;杨庆军;严宇;吴洪坤;罗勇金;余杨;喻鹏凌;;微创右腋下斜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1年15期

3 赵冰;刘煜昊;;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年07期

4 孙凌;严文华;黄洁;张建敏;丁粤粤;徐秋琴;吕海涛;;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23期

5 朱敏;周爱卿;高伟;余志庆;李奋;孙锟;黄美容;李筠;杨建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的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10年05期

6 周爱卿,蒋世良;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4年03期

7 韩宏光;张南滨;汪曾炜;王辉山;朱洪玉;李新民;;外科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16例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0年02期

8 胡振奎;吴伟敏;姜敏炎;王强;黄俊;王永仿;巢齐放;;曲美他嗪预处理对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恒,包宗明,蔡鑫,高大胜,史晓俊,王洪巨,宋伟,吕宏安;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疗效初评[J];安徽医学;2004年06期

2 朱永新;徐晓东;刘少忠;刘金平;程军;方洁;;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0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0年02期

3 张恒,蔡鑫,包宗明,高大胜,史晓俊,王洪巨,宋伟,吕宏安;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赵武;丁周志;;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儿科心血管系统疾病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成胜权;刘建平;孙新;李军;张军;刘丽文;邓跃林;牛永春;;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儿童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8例分析及随访[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5期

6 李莉;张稳柱;李建辉;;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1年15期

7 姜月平;罗德源;黄淼龙;龙荣尊;陈翀;万仁平;;Konno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6期

8 于曼丽;王可;刘景;赵仙先;秦永文;;国产封堵器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长期随访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9 宋治远;舒茂琴;胡厚源;仝识非;冉擘力;刘建平;李永华;何国祥;;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5期

10 徐鹏飞;易岂建;;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宁;主动脉狭窄性病变介入治疗及相关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2 朱振辉;综合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3 胡海波;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盛燕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素元;儿童先天性心脏病151例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初步随访[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林晶;经导管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传导系统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刘聪聪;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D_(VSD)/D_(AR)与生长发育及感染状态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国才;小儿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徐鹏飞;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对比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谢靖芸;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与外科手术治疗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王团结;经导管治疗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付金国;经皮PDA封堵术对ANP、BNP及Tei指数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9 韩飞舟;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郭锋;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恩伟,邢西忠,张秀辉,景昊;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3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4年12期

2 龚琪;林薇;王哲;徐振海;谈凌凌;吕会来;;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8期

3 赵宝生,赵红星,崔玉,付庆林,张杰,秦秀广;经右腋下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05年24期

4 李贵双;;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J];山东医药;2009年09期

5 吴延虎;陈亦江;陆小虎;陈广明;陈亮;葛军;;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5年04期

6 马丽娟;李野;陈厚坤;;三种手术入径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体外循环对比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9年04期

7 刘淑萍;姚克纯;李利;汪娜;;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对膜周部室缺合并三尖瓣反流的观察[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8 张玉顺,李寰,刘建平,代政学,王垒,张军,李军,王晓燕;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5年01期

9 张德奎;单清华;樊键;靳树仁;张书海;孙国林;;右腋下小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的对比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10 李田昌,胡大一,边红,王国洪,朱正炎,王长华,许玉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中远期疗效[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4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治平;王庸晋;周胜华;郭炜华;黎荣山;贺献芝;;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379例[J];心脏杂志;2008年04期

2 郁美红;经皮导管介入治疗心脏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5年04期

3 朱芸;;国产VSD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06期

4 龚琪;林薇;王哲;徐振海;谈凌凌;吕会来;;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8期

5 方五旺;王英芳;周陵;;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技术分析[J];安徽医学;2007年06期

6 王新旺;李月隐;殷锡虎;敖钦;陈玲;;联合左侧旁道消融与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1例[J];疑难病杂志;2009年11期

7 王胜强,杨正国,王霜,王晓刚,叶静,张俭;介入封堵室间隔膜部缺损(附20例报告)[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7期

8 孙万峰;张国培;崔婷;刘成霏;董璟;;国产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年10期

9 程应樟;吴清华;程晓曙;刘燕娜;俞建华;吴延庆;;国产封堵器对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5期

10 熊宁;杨尚凌;王强;侯新明;朱东升;倪建毛;吴姗燕;曾海珍;秦永文;;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才;;小儿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俊杰;张智伟;钱明阳;李渝芬;王树水;;经导管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中国注册登记研究的结果[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程应樟;吴清华;程晓曙;刘燕娜;俞建华;李菊香;吴延庆;;国产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蕾;谢明星;王新房;吕清;贺林;王静;陈明;;立体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安装的初步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胡建强;秦永文;王胜强;赵仙先;周炳炎;熊文峰;;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动物实验研究[A];首届中国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暨手术演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秦永文;赵仙先;吴弘;郑兴;丁继军;曹江;;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初步临床应用[A];首届中国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暨手术演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程应樟;程晓曙;吴清华;刘燕娜;俞建华;吴延庆;;国产细腰大边型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8 秦永文;赵仙先;郑兴;丁继军;曹江;;自制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196例疗效评价[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9 秦永文;赵仙先;吴弘;郑兴;丁继军;曹江;;零边偏心型封堵器在治疗边缘不良型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0 左健;易定华;俞世强;崔会丽;薛卫斌;杨秀玲;马爱英;;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立明;[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秦永文;[N];健康报;2010年

3 王继荣 王佳斌;[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铮;[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指导专家 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医师 骆金华 记者 夏冰冰 通讯员 陈步伟;[N];医药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文郁 通讯员 刘鹏;[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7 徐琪忠 朱奎;[N];解放日报;2003年

8 朱振辉;[N];健康报;2003年

9 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 刘平波;[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周唯;[N];医药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强;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研制及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管国涛;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或外科手术后室间隔缺损患儿学龄期的认知功能及行为问题[D];山东大学;2011年

3 朱振辉;综合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丁仲如;新型全镍钛合金室间隔封堵器的研制及动物实验[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5 周昀箐;家族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致病基因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靳有鹏;介入疗法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朱霆;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与在体解剖病理结构的相关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8 周蕾;室间隔缺损相关基因分析及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9 周勇;涤纶膜外套式镍钛合金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10 柳江燕;HOXA1基因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方方;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与开胸修补术及镶嵌治疗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王志远;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远期随访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3 陈国才;小儿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李阔;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对比[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Haroon Mujahid;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6 侯宗深;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随访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7 徐争鸣;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部分严重并发症的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廖然;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电图改变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9 徐鹏飞;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对比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10 何臣德;经导管标记房室传导参数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关系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与开胸修补术及镶嵌治疗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5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05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2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