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寰椎新型环抱钩棒系统与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比较

发布时间:2018-07-27 21:06
【摘要】:目的:通过对寰椎新型环抱钩棒系统(A组)与钉棒系统(B组)治疗寰枢椎不稳在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数据及出院后随访数据的比较,初步评价寰椎新型环抱钩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诊断为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选择手术病例,收集完整病例资料:分为寰枢椎新型环抱钩棒内固定系统(A组)与钉棒内固定系统(B组),两组病例各2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自体髂骨块植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术前JOA评分、Frenkel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回访3个月、6个月、1年的JOA评分与植骨融合率、寰枢椎关节稳定性(测量寰齿前间隙ADI)情况。结果:无患者因手术操作致椎动脉和脊髓损伤。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发生肺部、泌尿系、伤口感染,顺利出院。44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全部患者植骨融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天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术后JOA评分、Frenkel评分,寰枢椎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寰枢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相比,本术式操作安全简便,患者身体恢复较快;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植骨融合率与钉棒系统无明显差异;对寰椎后弓采用钩的固定,降低了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故该术式在寰枢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erioperative data and follow-up data of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treated by a new type of clasp and rod system (group A) and screw rod system (group B) in the treatment of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 new type of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Methods: patients diagnosed as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by spinal surgery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zhou City from June 2009 to December 201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Complete cas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atlantoaxial new type encircling hook and rod fixation system (group A) and the screw rod fixation system (group B). 22 cases were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autogenous iliac bone graft or allograft bone graft. The preoperative JOA score, operative time, operative incision length,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hospital stay, JOA score of 3 months, 6 months, and 1 year's bone graft fusion rat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tability of atlantoaxial joint (ADI measurement of anterior atlantoodontoid space). Results: no patients suffered vertebral artery and spinal cord injury due to surgical operation. There were no lung, urinary system and wound infection in both group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 12 months (mean 9 卤3 months). All patients were fused with bone graf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operation time, incision length,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postoperative incision drainage volume and hospitalization days (P0.05). The JOA scor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tability of atlantoaxial joint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posterior atlantoaxial screw and rod system, the operation is safe and simple, and the patient's body recovers faster, th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and the fusion rate of bone graft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screw and rod system. The hook fixation of posterior arch of atlas reduces the risk of iatrogenic vascular and nerve injury, so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posterior atlantoaxial bone 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亚伟,杨卫山,王琳;不同类型寰枢椎失稳的治疗[J];河北医学;2001年10期

2 李临齐,吕龙,刘剑峰,武瑞星,黎明,刘江;外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4年04期

3 杨友刚,权正学;寰枢椎不稳和脱位的诊治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5年03期

4 权正学,欧云生,蒋电明,安洪;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外科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05年01期

5 刘景发;寰枢椎手术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6 陈学明;张雪梅;李响;于振山;汪新华;刘亮;王德成;关骅;;寰枢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08期

7 王军;贾东林;李水清;;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寰枢椎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20期

8 韩华;姜永宏;马晓文;;螺旋CT在寰枢椎病变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3期

9 徐世康;闵维阳;杨娜;赵志勇;;多层螺旋CT对寰枢椎骨折诊断价值评价[J];现代临床医学;2011年01期

10 林岗;叶文钦;谢品超;文康彦;李活乾;陈锦垣;卢尔海;;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诊断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附20例报告)[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高辉;赖笑雨;;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梁国钧;董永强;何鑫东;袁波;;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池永龙;王向阳;;寰枢椎创伤的微创手术治疗相关问题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高向东;;X线数字融合体层摄影在寰枢椎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董谢平;沈录峰;袁中平;周立义;熊龙;;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内固定治疗[A];“2008灾害创伤与急救新进展”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08年

7 高辉;赖笑雨;;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王雷;赵庆华;柳超;刘铖yN;夏天;董双海;田纪伟;;寰枢椎复合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A];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论文摘要[C];2012年

9 田纪伟;赵庆华;王雷;董双海;夏天;;经寰枢椎椎弓根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10 李方才;陈其昕;陈维善;徐侃;吴琼华;;成人寰枢椎旋转固定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闻多;脖子疼可能寰枢椎有问题[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2 于红邋张献怀;治儿童寰枢椎半脱位先复位[N];健康报;2007年

3 张献怀;儿童颈部外伤易引发寰枢椎半脱位[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张献怀;警惕儿童外伤引起寰枢椎半脱位[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张献怀;警惕儿童颈部外伤引起寰枢椎半脱位[N];科技日报;2007年

6 姚永玲;北医三院: 实施国内首例寰枢椎区域肿瘤切除术[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通讯员 张献怀;警惕儿童颈部外伤引起的寰枢椎半脱位[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警惕儿童颈部外伤引起寰枢椎半脱位[N];保健时报;2007年

9 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脊柱外科) 蒋欣 博士;当心运动酿成大灾难[N];保健时报;2006年

10 曾理;寰枢椎关节脱位 有了经口纠正法[N];健康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蒋伟宇;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研制与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吴广森;“V”型记忆合金寰枢椎内固定器的设计与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3 管华鹏;寰枢椎后路非对称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4 舒小秋;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5 杨健;三种后路寰枢椎混杂内固定技术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周风金;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装置的设计及其可行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7 陈前芬;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研究及三维CT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松凯;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的研制及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徐峰;改良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基础与初步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华;徒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安全性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2 黄克敏;寰椎新型环抱钩棒系统与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比较[D];南华大学;2015年

3 翟连文;寰枢椎腹侧结构测量与前路寰枢椎复位器械的设计及初步临床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4 董小通;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D];郑州大学;2011年

5 刘瑞端;寰枢椎不稳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金聪;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D];浙江大学;2012年

7 张功恒;寰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阮建伟;寰枢椎融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9 牛建军;国人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赵法生;推拿手法治疗寰枢椎不稳行后路手术术后局部疼痛的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49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149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8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