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TLIF术中最优化单侧螺钉植入和融合器放置的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09 13:36
【摘要】:目的比较经单侧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不同轴向植入角度椎弓根螺钉和不同放置位置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正常L3~5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其有效性基础上,在L4~5节段模拟后路双侧TLIF和4种不同组合类型椎弓根螺钉植入和融合器放置的单侧TLIF有限元重构模型,即:小角度植入椎弓根螺钉+对侧放置融合器(模型A)、小角度植入椎弓根螺钉+同侧放置融合器(模型B)、大角度植入椎弓根螺钉+同侧放置融合器(模型C)、大角度植入椎弓根螺钉+对侧放置融合器(模型D),分别比较4种重构模型在各种生理应力下的活动范围(range of the motion,ROM)以及螺钉、融合器与L4下终板界面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差异。结果 4种单侧TLIF重构模型在融合节段(L4~5)ROM均较正常模型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双侧TLIF重构模型。4种单侧TLIF重构模型稳定性比较,模型C下降最多,其在屈伸、侧屈和扭转应力下ROM分别减少约为正常模型的50.7%、89.9%和90.3%。螺钉和融合器与L4下终板界面最大Von Mises应力比较,相对于其他3组模型,模型C除了在同侧侧屈和扭转外的大部分应力下承受较小的应力。结论在单侧TLIF重构模型中选择大角度植入椎弓根螺钉和同侧放置融合器能够获得最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通过缩小与双侧TLIF模型稳定性差异以减少断钉或融合器下沉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dicle screw and fusion cage with different axial angle in transunilateral intervertebral foramen fusio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Methods A normal L3 / 5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the posterior bilateral TLIF and the unilateral TLIF finite element reconstruction model of pedicle screw implantation and fusion cage placement were simulated in L4 5 segment. That is: small angle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cage (model A), small angle pedicle screw implantation ipsilateral fusion cage (model B), large angle implant pedicle screw ipsilateral fusion cage (model C), large angle) Transpedicle screw transpedicular cage (model D),)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range of the motionless ROM of four reconstructed models under various physiological stresses, as well as screws. The maximum Von Mises stres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face of the fusion cage and the lower end plate of L 4. Results the ROM of the four unilateral TLIF reconstruction mode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model, but still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ilateral TLIF remodeling model. The stability of the four unilateral TLIF remodeling mode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bilateral TLIF remodeling model. The stability of the four unilateral TLIF remodeling mode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model. ROM was reduced to 50.789% and 90.3% of the normal model under lateral bending and torsional stress, respectively. Comparing the maximum Von Mises stress at the interface of screw and fusion cage with that of L4 lower end plate,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groups of models, model C bears relatively small stress except for the majority of stresses in the ipsilateral bending and torsion. Conclusion the best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can be obtained by selecting large angle pedicle screw implantation and ipsilateral fusion cage in unilateral TLIF remodeling model, and the risk of breaking or sinking can be reduced by reduc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bility of TLIF model and that of bilateral TLIF model.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作者单位】: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骨伤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3H060011)
【分类号】:R318.01;R6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秀云;董海欣;李也白;;螺旋融合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长期疗效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王建华;夏虹;尹庆水;吴增晖;李树林;王善琛;;可注射人工骨融合器的研制及其在微创融合手术中的初步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2011年04期

3 李继友;李开南;;生物降解可吸收椎体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年02期

4 齐保闯;唐辉;范新宇;张美超;朱跃良;李川;徐永清;;四角融合器改良前、后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年04期

5 庄苏阳,吴小涛,茅祖斌,洪鑫,王以进;颈椎前路椎体间微创融合器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05年03期

6 张亚峰;杨惠林;唐天驷;史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及其翻修术[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12期

7 张桦;叶晓健;王长峰;胡玉华;李家顺;;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对腰椎间融合器长期融合效果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3期

8 陈剑;王赏利;何登伟;;青壮年患者腰椎融合器植入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21期

9 张亚峰,杨惠林,唐天驷,史勇;表面钛涂层融合器应用于腰椎不稳症的初步报告[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10 崔志明;张金波;保国锋;崔道然;李卫东;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朱乐银;崔颖;;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的研究与设计[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磊;范顺武;;与融合器相关的腰椎翻修术[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赵凤东;杨伟;范顺武;;腰椎TLIF术后融合器移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黄永玲;;TC4钛合金脊柱融合器的应用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黄阳亮;刘少喻;梁春祥;李浩淼;于滨生;龙厚清;韩国伟;张旭华;魏富鑫;;Solis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附17例报告[A];第三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志武;李玢;许文根;;应用ROI-C融合器治疗颈椎病[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杨立利;顾一飞;高瑞;袁文;;新型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早期疗效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徐华梓;;微创TLIF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初步报告[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施培华;方向前;俞杭平;;颈椎钢板融合器一体化系统(PCB)的临床应用[A];2004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徐华梓;;微创TLIF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初步报告[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何永清;张蒲;李华;谢幼专;;PEEK椎体间融合器在颈椎融合中的应用(临床研究)[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曾理;腰椎间微创切口植入伞状融合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张献怀 黄晖;数字化导航模板助椎弓根螺钉精确入位[N];中国医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修文;利用融合器进行骶髂关节融合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轶;PCL-TCP颈椎椎间融合器设计制备及动物体内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3 刘恩志;撑开型融合器治疗腰椎疾患长期随访及疗效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刘枫;绵羊腰椎植入PA66/n-HA融合器后的初始稳定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5 李鹏飞;腰椎骨折椎弓根固定的有限元分析与临床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冯靖;骨质疏松条件下四种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比较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7 马亮;腰骶部缺损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8 王志荣;可灌注椎弓根螺钉的骨水泥流动性分析及生物力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刘国民;细胞外基质成份涂层椎弓根螺钉在负荷与非负荷状态下诱导、传导骨生成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张亘瑷;定向灌注椎弓根螺钉的设计和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友华;生物降解腰椎小关节融合器的设计特征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5年

2 张书豪;椎体终板形状对融合器表面的数学要求[D];郑州大学;2015年

3 汪涛;成骨化羊ADSCs复合表面改性融合器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邓乾兴;经椎间孔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疗效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5 郭鑫;应用两种不同材质融合器行腰椎椎间融合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青海大学;2017年

6 洪鑫;后路腰椎椎体间微创融合器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7 何海军;三种腰椎椎间融合器后路应用的比较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张山;可生物降解腰椎横突间融合器降解过程中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的初步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9 李鹏;可生物降解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山羊体内降解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2年

10 张晔;计算机辅助设计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74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174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9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