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智能电刺激运动机器人在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布时间:2018-08-22 09:40
【摘要】:目的探讨智能电刺激运动机器人在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智能电刺激运动机器人训练,对照组分别在不同时间辅以功能电刺激和四肢联动自行车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徒手肌力检查对两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下肢肌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FMA评分均升高,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两组MBI评分均升高(P均0.01),两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肌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治疗组下肢近端肌力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智能电刺激运动机器人能改善胸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肌力;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llige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robot in (SCI)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thoracolumbar SC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limb combined bicycle training at different time. Before and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Fugl-Meyer scale (FMA scor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score) and unarmed muscle strength test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nd ADL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FMA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increased, especial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P 0.05), and the MBI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 (P 0.01),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two groups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muscle strength of lower extremity in both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 0.05), and the proximal muscle strength of lower extremity in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Intellige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robot can improve the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muscle strength of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thoracolumbar SCI and improve their daily life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遂宁市中心医院;
【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30494)
【分类号】:R6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小花;陈楚娴;吴惠平;高平;江丽庄;张良静;张帆;;自制四肢联动锻炼仪在截瘫患者中临床应用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年13期

2 段好阳;刘福迁;闫兆红;张红;李贞兰;;四肢联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年10期

3 荣积峰;吴毅;路微波;杨雷;王卫宁;;四肢联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年10期

4 王元元;张军卫;洪毅;唐和虎;王雪菲;蔡青;;大鼠胸段脊髓损伤后后肢神经肌肉的自然变化[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年03期

5 龙耀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改善的作用[J];中国康复;2012年05期

6 刘卉芳;刘德明;;脊髓损伤后骨骼肌变化的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年04期

7 王欣;王宁华;;功能性电刺激在改善运动功能方面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8 高峰;杜良杰;李建军;;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功能重建——矫形器、功能性电刺激和外科手术[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虹;王其红;覃渝茜;常有军;张远东;杨廷彦;胡可慧;;智能电刺激运动机器人在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山东医药;2017年29期

2 宋达;施加加;裴海荣;王平;;踏车训练中应用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7年02期

3 杨舫容;;强化坐位起立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01期

4 夏敏;林志诚;詹增土;江一静;魏伟;薛偕华;;四肢联动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年22期

5 姜礼杰;陈进;王良诣;侯言旭;王勇;;肢体协调运动康复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实验[J];自动化学报;2016年12期

6 刘跃琴;张惠佳;覃容;胡继红;刘璨;谭碧霞;丁玉莲;;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活动平板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运动功能的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年11期

7 陈小花;陈楚娴;吴惠平;詹白雪;高平;江丽庄;张良静;张帆;;截瘫患者应用自制研发锻炼仪康复训练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年22期

8 王占想;毕俊忠;徐士军;李斌;董晓柳;;运动疗法与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年03期

9 孔艳英;刘丽伟;李馨;陈姝姝;;功能性电刺激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26期

10 陈小花;吴惠平;周东容;李春涛;黄辉;郑雅雯;王星;;四肢联动锻炼仪在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年1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银进;李志欣;吴桂华;许志雄;曾康华;;脊髓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2 刘艺;黄敬;;脑卒中偏瘫患者3种步行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年03期

3 沈怡;王文威;陈艳;吴卓华;;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年09期

4 廖利民;吴娟;鞠彦合;李建军;付光;谢克基;徐智慧;许光旭;黄孝庭;刘铁军;丛惠玲;高丽娟;瞿创予;宋波;沈宏;王建业;;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年04期

5 吴彩虹;李岩;吴华;杨京辉;顾旭东;时美芳;王伟国;;四肢联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年11期

6 王欣刚;官霞;;四肢联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19期

7 宋利娜;张洪斌;;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康复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8 吴忠庆;范文凤;李俊威;;早期开展综合运动疗法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7期

9 王红星;陈文红;顾绍钦;陆晓;许光旭;王彤;励建安;;脊髓损伤患者双下肢神经肌肉的电生理特征[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10 刘承梅;;MOTOmed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玉强;李瑜元;Chen JDZ;;电刺激对狗肛门括约肌压力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5年12期

2 张华;田雪;姚庆和;李一明;王超;井晓荣;高旭;高国栋;;脑皮层电刺激对功能区和癫痫发作起始区的确定作用[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6年06期

3 李学忠,田野,包仕尧,赵康仁,张志琳;半脑照射后大鼠的电刺激敏感性的研究[J];江苏医药;2002年05期

4 王昆润;电刺激对修复骨生成的作用[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运动医学分册);1982年03期

5 顾新;肌筋膜触发点神经电刺激和肌肉电刺激的即时作用[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9年01期

6 刘文波;孙岩军;张晓明;;经皮交流电刺激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1年01期

7 郎黎琴,徐启武,潘力,陈增爱,吴劲松;BOLD技术与皮质电刺激定位语言功能区的比较[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年03期

8 徐建广,顾玉东,李继峰;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超微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钱龙;吴东宇;;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损伤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10 梁永林;谢守嫔;吴玉泓;刘建鸿;李军;李海龙;王清峰;魏彦明;;电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压及肝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逢鹏;姚一;张小斌;高志莹;林志红;江建东;黄德志;刘小伟;谭启富;沈七襄;高鹏;蔡铁良;;术中电刺激在功能区病灶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及技术进展[A];第三届CAAE中国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王逢鹏;姚一;张小斌;江建东;;术中电刺激在功能区病灶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姚一;王逢鹏;方,

本文编号:2196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196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a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