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胫骨后倾角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4 11:28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后倾解剖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术后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同一类型的PS假体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80例。按胫骨的后倾截骨方法不同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胫骨后倾解剖截骨组42例,常规7°~10°后倾截骨组3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影像学评估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75例获得随访,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畸形得到了矫正,疼痛及活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解剖组每名患者的术后胫骨后倾角相比术前变化范围较小;常规组患者的术后后倾角变化范围较大,93%集中在7°~10°之间;两组患者术后6周,3、6个月,1年随访的HSS评分,解剖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作为一种成熟的矫形外科手术,对晚期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使用胫骨后倾解剖截骨的方法能够使术后患者的后倾角与术前趋于一致,较常规后倾截骨能够获得更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stoperative effect of tibial posterior anatomic osteotomy in total knee joint surface replacement.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8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n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 the same type of PS prosthesis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tibial posterior declination, we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s: 42 cases in tibial anatomic osteotomy group and 38 cases in routine 7 掳10 掳retroversion osteotomy group. The operation, imaging evaluation and knee function recov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Seventy-five of 80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he knee deformiti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rrected, and the pain and motor function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In the anatomic group, the range of postoperative tibial posterior inclination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preoperative group, the range of postoperative posterior inclination in the routine group was 93%, and the range of postoperative posterior inclination was between 7 掳and 10 掳. The HSS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weeks, 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operation. The anatom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outine group (P 0.05). [conclusion] as a mature orthopedic surgery, total knee surface replacement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knee osteoarthritis. The method of tibial posterior oblique osteotomy can make the posterior inclination angle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pre-operation, which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posterior declination osteotomy.
【作者单位】: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部外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
【分类号】:R68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黄文华;姜楠;钟世镇;余正红;;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年10期

2 李霏霰;吴齐英;;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260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15期

3 张树栋,曲广运,张光辉,杨林海;胫骨后倾角解剖与放射学测量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00年04期

4 曲铁兵,曾纪洲,林源,潘江,王进军,康南;华北地区成人正常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2003年08期

5 吕厚山;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进展和现状[J];中华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6 王业华,吕厚山,寇伯龙,刘帆;国人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年10期

7 孙振辉;刘军;田峥巍;张宇;王磊;孙云波;;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中期随访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杰;吴亚男;杨克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2 王成伟;何崇军;;胫骨平台几何特征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2010年10期

3 李健;刘明廷;戚大春;李贤让;孟涛;;股骨前髁偏距变化和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屈曲度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张祥林;闫晓虹;牛玉军;张燕;武克俭;王志铭;;正常成人半月板标本测量与CT图像测量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6期

5 李旭晨;曹江龙;马慧勇;秦秀龙;;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谢卫宁;杨英年;甘六央;唐继仁;庞家省;李华;周烈超;;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8例[J];当代医学;2009年27期

7 侯辉歌;查振刚;林宏生;吴昊;刘宁;;测量截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评价[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张学康;程兆明;寇剑铭;郭开今;;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J];临床医学;2007年02期

9 李平;王武炼;张怡元;冯尔宥;刘毓顺;;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2011年02期

10 许维亚;胫骨后倾角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意义[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罗小中;后交叉韧带功能分束及其断裂对外侧胫骨平台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罗吉伟;华南地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截骨参数测量及其临床分析[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3 肖文峰;前交叉韧带分束及其断裂对外侧胫骨平台影响的力学和组织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赵瑞波;后交叉韧带功能分束及其断裂对内侧胫骨平台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胡岩君;人工膝关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截骨与假体的数字化形态学研究及其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熊依林;基于国人三维重建新型TKA胫骨截骨定位器设计及模拟应用[D];中南大学;2013年

7 邵俊杰;数字骨科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与相关基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旭东;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放射学测量评价及其与膝骨关节炎的关系[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陈国立;基于三维重建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数字化内固定植入物的初步设计[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崔硬铁;胫骨平台骨折不同复位质量的生物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于洪存;胫骨平台退行性变软骨下骨影像学表现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邓斌;可旋转平台表面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用于膝内翻骨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刘欢;人工膝关节聚乙烯衬垫的研究进展[D];山东大学;2011年

7 史东雷;三柱分型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张弘;膝关节表面置换三维术前规划与临床应用的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9 张海森;股骨后髁偏距与股骨后滚距离对后交叉韧带切除旋转平台型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影响[D];内蒙古医学院;2011年

10 樊磊;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胫骨平台SchatzkerⅡ、Ⅲ型骨折的疗效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克;王伟;王振华;;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后胫骨相关角度的变化[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年08期

2 张树栋,曲广运,张光辉,杨林海;胫骨后倾角解剖与放射学测量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00年04期

3 曲铁兵,曾纪洲,林源,潘江,王进军,康南;华北地区成人正常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2003年08期

4 王友,朱振安,史定伟,侯筱魁,戴\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J];中华骨科杂志;2004年04期

5 高辉,吕厚山,关振鹏,林剑浩;体重指数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4年04期

6 王大伟,Lo Nagi Nung,Yeo Seng Jing;全膝关节置换的放射学力线测量[J];中华骨科杂志;2005年09期

7 吕厚山,陈晓欣,林剑浩,袁燕林,高彤;类风湿性关节炎下肢畸形手术顺序选择的初步经验[J];中华骨科杂志;1995年08期

8 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年03期

9 杨刚,吕厚山,高健,寇伯龙,袁燕林,徐斌;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10 吕厚山,林剑浩,寇伯龙,袁燕林;严重屈膝畸形的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J];中华外科杂志;199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学东;金群华;;宁夏地区回族中老年人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测量评价[J];宁夏医学杂志;2008年11期

2 黄文华;姜楠;钟世镇;余正红;;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年10期

3 李军;荆珏华;史占军;詹俊锋;;华南人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三维测量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04期

4 李健;吴溢峰;赵洪普;张振山;;胫骨后倾角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改变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年19期

5 冯祥太,方基瑞,王成伟;100例正常国人气管位置与后倾角的测量及其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5年12期

6 方基瑞,冯祥太,张莉;气管后倾角测量方法的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年02期

7 孙凤龙;王长军;卫力晋;郭恒冰;;半月板后倾角MRI测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2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军;史占军;;华南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三维测量及临床意义[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子栋;胫骨后倾角各测量参考轴线变异度的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21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221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