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曲安奈德联合透明质酸酶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5 19:52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曲安奈德和透明质酸酶及单纯应用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96例瘢痕疙瘩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透明质酸酶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结论曲安奈德联合透明质酸酶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combined with hyaluronidase and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keloid.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keloi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8 cases in ea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yaluronidase combined with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jec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jection alon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ere no serious side effects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combined with hyaluronidas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keloid.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美容整形外科;
【分类号】:R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荻茹;汤婛;;瘢痕疙瘩的治疗[J];医学综述;2015年04期

2 武继祥,陈德英,魏喜权,吴宗耀;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胶原酶表达及其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3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杜萍;蔡霞;;曲安奈德联合透明质酸酶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58期

2 钟征明;;瘢痕疙瘩治疗状态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6期

3 罗开玲;孙毅海;苏小壮;言丽燕;梁宏;李兰;刘昕;陶卫琦;谢伟;;曲安奈德联合透明质酸酶尿道瘢痕内注射治疗外伤性尿道瘢痕狭窄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李科峰;;复合药物治疗瘢痕组织28例[J];临床医学;2009年07期

5 张占东;郑清存;;玻璃酸酶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瘢痕增生80例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7年06期

6 于春水;冉立伟;谭升顺;郗彦萍;樊靖华;张江安;邱实;刘安;雷小兵;王昊;;透明质酸钠与透明质酸酶局部注射治疗晚期局性限硬皮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年01期

7 于春水,冉立伟,谭升顺;透明质酸钠局部注射治疗晚期限局性硬皮病的疗效分析[J];食品与药品;2005年11期

8 董祥林,马少林;转化生长因子β在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5期

9 谢举临,利天增,祁少海,卞辉宁,徐盈斌,梁惠珍;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挛缩功能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涛;陶如;李清华;高永峰;周成军;刘金成;;无花果叶补骨脂素对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1年19期

2 曾海峰;韩晓霞;刘蓓;鲁开化;郭树忠;夏炜;;他克莫司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1期

3 梁杰;余谦;张刚;罗少军;;耳垂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33期

4 潘姝,利天增,李叶扬,祁少海,陈晓东,谢举临,徐盈斌;积雪草苷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磷酸化Smad2和Smad7表达的影响(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义,孙乔莉;双侧耳垂巨大瘢痕疙瘩12例[J];山东医药;2000年22期

2 刘美莲,陈煌基,魏明,张克勤;不同放射方法治疗155例瘢痕疙瘩术后疗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王少华,吕世军,王燕华,吴洪娟,黄文波,吕建萍,郭爱华;细胞生长因子与瘢痕疙瘩形成的关系[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景红霞,李秀研,景黎明,叶宁;康尼克通治疗瘢痕疙瘩效果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刘文阁,李素娟,蔡玉琴;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0年01期

6 郑学毅,涂平,张建中,马圣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瘢痕疙瘩的表达[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0年02期

7 许凤芝,马奇,林艳芳,魏启春;117例胸前瘢痕疙瘩的治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8 林尚泽,张楠,梁亚;耳垂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2期

9 贺翠云,陈冬军,赵巧云;冷冻治疗耳垂瘢痕疙瘩86例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2001年03期

10 廖农;注射改良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传揆;方大定;赵炳南;叶干连;马海德;;用中药治疗瘢痕疙瘩的初步结果[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全国皮肤科中医外治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2 张国军;金小峰;刘军;;瘢痕疙瘩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惠斌;陈芳;;手术配合术后早期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蔡景龙;;瘢痕疙瘩的临床特点及分类探讨[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杨;郭树忠;张曦;卢丙仑;舒茂国;;难治性瘢痕疙瘩联合治疗一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王友彬;梁伟中;孙显松;王晓军;;“X”切口瘢痕瓣形成在瘢痕疙瘩切除后耳廓形态修复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李杨;郭树忠;张曦;卢丙仑;舒茂国;;难治性瘢痕疙瘩联合治疗一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陈晓栋;张国成;叶顺章;;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杨崇格;冯丽娟;;30例瘢痕疙瘩综合治疗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姜春秋;;耳廓瘢痕疙瘩的相关因素及诊疗探讨(附非洲莱索托88例分析)[A];第十一次湖北省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第四次湖北省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伍;瘢痕疙瘩该如何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衣晓峰;治疗瘢痕疙瘩 避免步入误区[N];健康报;2004年

3 皮肤科 黎胜强;瘢痕疙瘩的防治[N];家庭医生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衣晓峰;治疗瘢痕疙瘩 避免步入误区[N];家庭医生报;2004年

5 水天;同息通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中国医科院整形外科医院 王连召;瘢痕疙瘩不能一切了之[N];健康报;2008年

7 武警总医院 白晓东 陶海;瘢痕疙瘩综合治疗不复发[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8 胡献国(副主任医师);巧除瘢痕疙瘩[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9 赵晴晴;瘢痕疙瘩咋治疗?[N];健康时报;2004年

10 河北 主治医师 胡松;祛除瘢痕疙瘩外治方[N];家庭医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国栋;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分析汉族瘢痕疙瘩家系基因多态性及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2 刘清亮;瘢痕疙瘩及其周围皮肤血流灌注的差异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毛运春;前胸部瘢痕疙瘩微循环与胶原表达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罗勇;瘢痕疙瘩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标志蛋白的分析[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陈晓栋;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受体在瘢痕疙瘩中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6 朱飞;中国汉族人瘢痕疙瘩易感基因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7 夏炜;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差异表达及调控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8 焦虎;瘢痕疙瘩自身免疫疾病特征和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为治疗靶点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9 王强;手术结合术后5%咪喹莫特乳膏外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杨志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幸蕙;应用电子线对瘢痕疙瘩术后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去除剖腹产及隆乳手术造成之瘢痕疙瘩[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2 丁丽;手术联合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辉正;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70例回顾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孟洪君;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57例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5 郭雷洋;瘢痕疙瘩微淋巴管密度与侵袭性生长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6 丁云鹏;两种瘢痕疙瘩综合治疗方案对比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道日娜;V形离断式术式治疗耳廓瘢痕疙瘩[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8 唐洁;TSG-6与MMP-9在瘢痕疙瘩边缘部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9 杜光远;耳瘢痕疙瘩及其临床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唐小清;CYLD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曲古抑菌素A和三羟基异黄酮对CYLD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73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273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6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