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Ilizarov肢体延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损伤骨骺早闭短缩畸形

发布时间:2018-10-17 17:59
【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肢体延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损伤骨骺早闭短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4年10月对7例桡骨远端损伤骨骺早闭短缩畸形患者应用Ilizarov肢体延长技术治疗,将组装好的外固定支架按照Ilizarov技术理念及穿针原则安装在前臂设定位置,桡骨截骨后通过旋转螺母延长矫正桡骨远端短缩畸形,恢复桡骨高度及下尺桡关节和掌倾角与尺偏角,然后固定前臂中立位8~12周,前臂及腕关节康复训练。[结果]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6个月。拆除外固定后腕关节功能依据Lidstrom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1例,可1例。[结论]Ilizarov肢体延长技术是治疗桡骨远端骨骺损伤早闭后短缩畸形的有效手段。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lizarov limb lengthening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epiphyseal premature closure and shortening deformity of distal radius injury. [methods] from July 2011 to October 2014, 7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injury epiphyseal premature closure and shortening deformity were treated with Ilizarov limb lengthening technique. The assembled external fixator was installed in the forearm setting 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lizarov technique and needle puncture. After radial osteotomy, the distal radius shortening deformity was corrected by rotation nut lengthening, and the radial height, the angle of the lower ulnar and radial joint and the angle of palmar inclination and ulnar deviation were restored, and then the forearm neutral position was fixed for 812 weeks, and the forearm and wrist were rehabilitated. [results] 7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8 ~ 36 months (mean 26 months). After removal of external fixation, wrist function was assessed according to Lidstrom score: excellent in 5 cases, good in 1 case, fair in 1 case. [conclusion] Ilizarov lengthening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short contraction deformity after early closure of epiphyseal injury of distal radius.
【作者单位】: 徐州仁慈医院骨科;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垂杨柳医院;
【分类号】:R68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刚;任伟民;高平;;非手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J];吉林医学;2007年15期

2 刘雪侠;吴晓华;王平理;王炳杰;;桡骨远端损伤的影像学类型及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年03期

3 郭明锋;何晓峰;田国峰;;探讨应用桡骨远端2.4mm系统钛板治疗老年性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伤残医学;2013年04期

4 刘利民;张洋;;桡骨远端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告[J];首都医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5 潘曦东;张玉和;单云官;陈金源;;腕高率及尺桡骨远端关系的解剖学观测[J];广东解剖学通报;1993年01期

6 尹海龙;赵正焱;;桡骨远端低能量骨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短期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09期

7 王德军;;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技巧与临床体会[J];中医药学报;2013年05期

8 刘毓顺;陈国龄;;桡骨远端肿瘤作肿瘤区段切除、远端再植术1例[J];福建医药杂志;1984年03期

9 徐斌铨,燕铁斌,王斌,汪发贵,吴仁秀;桡骨远端骨骺慢性撞击伤实验病理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8年04期

10 边涛 ,张作君,边靖,司明智;掌骨牵引术治疗桡骨远端轴向崩解症[J];中医正骨;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钦荣;;“压、端、牵”手法整复竹夹板前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49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庄天光;;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手法整复与治疗——附200例临床报告[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曹杨;毕郑钢;杨成林;;吻合血管的腓骨半关节移植修复桡骨远端术体会[A];第二届海峡两岸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吴长平;;儿童尺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65例分析[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张万利;;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禹宝庆;张春才;苏佳灿;胡海波;刘辉;;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7 苏玉亭;杨宇;马晔;贾丽涛;李军;;旋转复位法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性骨折[A];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罗志平;张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方法选择[A];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9 禹宝庆;张春才;苏佳灿;胡海波;刘辉;;桡骨远端解剖型镍钛记忆合金聚合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A];2008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张长青;苏振川;李根群;张双喜;赵永泽;;桡骨远端粉碎不稳定骨折临床治疗[A];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林抗生 陈福平;腓骨替代桡骨术成功实施[N];健康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管东辉;董建文教授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外固定规范化系统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禹宝庆;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丘小春;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法复位后石膏与夹板外固定的疗效比较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陈洪柱;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3 卓梦瑶;体育课中不同类型上肢力量训练对初一学生桡骨远端骨密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戚怀伟;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华鹏;芪骨胶囊在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应用的疗效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张涛;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陈旭;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A3型骨折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黄俊明;手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医学院;2012年

9 鲍根强;外固定架跨关节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海波;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77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277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