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分人体黄色和黑色胆囊结石的成分和分类研究目的:研究人体黄色和黑色胆囊结石的成分,并依据主要成分含量,判断胆囊结石的类型。方法:收集人体黄色胆囊结石和黑色胆囊结石各30例,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定性检测结石的成分,并对胆囊结石进行分类。应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度计定量检测结石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并对胆囊结石进行分类。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定性检测60例结石中,存在胆固醇(40/60,66.7%)、胆红素(24/60,43.3%)、羟基碳酸磷灰石(9/60,15%)、碳酸钙(8/60,13.3%)四种波形。其中单纯胆固醇波形34例(34/60,56.7%),单纯胆红素波形15例(15/60,25%),混合型波形11例(11/60,18.3%)。按照红外定型结果分为胆固醇组34例,胆色素组15例,混合型组11例。2.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定性检测30例黄色组结石中,存在胆固醇(30/30,100%)、胆红素(2/30,6.67%)、羟基碳酸磷灰石(2/30,6.67%)三种波形。30例黑色组结石中,存在胆红素(22/30,73.00%)、胆固醇(10/30,33.33%)、碳酸钙(8/30,26.67%)、羟基碳酸磷灰石(7/30,23.33%)四种波形。3.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度计定量检测30例黄色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59.55%(42.02%~75.46%),胆红素含量0.65%(0.47%~3.10%);30例黑色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17.52%(6.61%~32.94%),胆红素含量29.40%(7.69%~36.19%)。黄色结石中胆固醇含量较胆色素含量多(Z=4.720,P=0.0000.05);黑色结石中胆固醇与胆红素含量无明显区别(Z=1.759,P=0.0790.05)。黄色结石中胆固醇含量比黑色结石胆固醇含量高(Z=4.753,P=0.0000.05);黄色结石中胆色素含量比黑色结石胆色素含量低(Z=4.99,P=0.0000.05)。4.胆固醇含量升序分布符合“线性”曲线特点。胆红素升序含量分布符合“梯形”特点,其转折点为5%和25%。5.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度计定量检测方法将60例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31例,胆色素结石18例,混合型结石11例。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定性检测结石分类结果相比较,两种分类方法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黄色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较胆红素含量高,黑色胆囊结石中胆固醇与胆红素含量无明显区别。2.胆固醇主要分布于黄色胆囊结石。碳酸钙、羟基碳酸磷灰石、胆红素主要分布于黑色胆囊结石。3.碳酸钙只分布于黑色胆囊结石中。4.结石中胆红素含量的多少可决定胆囊结石的类型。依据胆固醇、胆红素分布特点建立胆囊结石分类新标准,胆红素含量5%为胆固醇结石,胆红素含量25%为胆色素结石,介于两者之间为混合型结石。5.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定性检测结石成分是一种准确、简便并且经济的新方法。第二部分胆囊结石中元素的分析目的:检测胆囊结石主要元素的分布情况,为研究胆囊结石形成的过程及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胆囊结石分类结果,使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结石6种金属元素(Ca、Fe、Mg、Cu、Mn、Zn)和非金属元素P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Ca在胆固醇组、混合型组、胆色素组的含量分别是(18.07±14.51),(46.87±7.76),(45.73±5.90)。Mn在胆固醇组、混合型组、胆色素组的含量分别是[0.06(0.05~0.16),0.62(0.21~1.52),0.52(0.31~0.85)];Mg在胆固醇组、混合型组、胆色素组的含量分别是[1.23(1.15~1.40),3.24(2.35~4.76),3.85(3.01~5.68)];Fe在胆固醇组、混合型组、胆色素组的含量分别是[1.50(1.41~1.58),1.95(1.59~2.22),3.01(2.58~4.12]。Cu在胆固醇组、混合型组、胆色素组的含量分别是[0.11(0.10~0.15),2.23(0.76~3.83),2.76(1.92~4.86)]。Zn在胆固醇组、混合型组、胆色素组的含量分别是[0.11(0.10~0.11),0.19(0.14~0.26),0.34(0.28~0.53)]。P在胆固醇组、混合型组、胆色素组的含量分别是[0.63(0.34~1.99),3.13(1.81~3.67),1.88(1.61~3.62)]。七种元素在胆固醇组的分布均比混合组、胆色素组低(P均0.05),混合组与胆色素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胆色素组和混合组中,Ca元素含量较其他金属元素含量多(P0.05),Fe、Mg、Cu元素含量较Mn、Zn元素含量多(P0.05),Fe、Mg、Cu元素含量无差异(P0.05),Mn、Zn元素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1.Ca、Fe、Mg、Cu、Mn、Zn、P元素在参与混合型和胆色素型胆囊结石形成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2.Ca元素在胆囊结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混合型和胆色素组形成中较明显。3.Fe、Mg、Cu金属元素较Mn、Zn金属元素在胆色素型和混合型胆囊结石形成中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成立;徐汪华;;胆汁中蛋白质的作用研究进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罗亚男;宋精灵;艾龙;苏智强;涂国菊;;人类胆结石中的离子深度分布与成因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8年S2期
3 谢佳,杨展澜,俞彬,张莉,孙颖,翁诗甫,吴瑾光;胆酸-磷酸-钙三元络合物的红外光谱表征及结构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年01期
4 曾繁清,海汇,金利凡;人体胆结石红外光谱的比较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年03期
5 王青豪;张惠敏;欧阳健明;;现代仪器在胆结石研究中的运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1期
6 刘刚,邢达,王海珉,吴杰;胆结石中蛋白质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J];光学学报;2002年04期
7 朱少迪,郑文杰,黄宁兴;胆红素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广州化工;1996年04期
8 王忠裕;;成石性胆汁钙、镁组成变化的意义[J];大连医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9 徐怡庄,Somjen,G,杨展澜,翁诗甫,刘虎威,李维红,张煦,吴瑾光,徐端夫;磷脂水解与胆固醇型胆结石的可能生成机理[J];化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刘鹏飞;肖路加;;氧自由基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J];华西医学;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曾瑞云;徐忠祥;戚文玲;曹李靖;;钙镁铁摄入与胆结石排出的相关性[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杨媛凤;姚成立;沈玉华;杨永梅;谢安建;;钙结合蛋白与碳酸钙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光平;分析化学中的分光光度法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2 岳志华;人体胆结石成分的分析研究[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4年
3 彭品伟;人胆结石的微结构和物质成分的初步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
本文编号:
2290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29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