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常人颈椎各节段在体耦合运动特点

发布时间:2018-10-29 18:21
【摘要】:目的:(1)测定生理载荷下颈椎轴向旋转时各运动节段的三维运动数据并分析颈椎轴向旋转时各节段间的耦合运动特点;(2)测定生理载荷下颈椎侧弯时各运动节段的三维运动数据并分析颈椎侧弯运动时各节段间的耦合运动特点;(3)测定生理载荷下颈椎屈伸时各运动节段的三维运动数据并分析颈椎屈伸运动时各节段间的耦合运动特点。方法:招募16名健康志愿者,排除颈椎病史、颈部疼痛不适及发育畸形,年龄22-29岁(中位年龄23岁)。采用双X线透视成像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DFIS)和螺旋CT相结合的二维-三维匹配技术,首先用螺旋CT扫描受试者颈椎,并将获得的颈椎CT影像导入计算机三维建模软件,建立颈椎三维模型;然后将该三维模型与双X线透视成像系统捕获的不同运动状态时(“中立位、最大左旋、右旋位”、“中立位、最大左侧屈位、最大右侧屈位”、“中立位、最大前屈、后伸位”)颈椎的双平面透视二维影像相匹配,从而在计算机软件中再现颈椎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位置。这样,通过在三维坐标系中测量颈椎各运动节段上下两椎体在运动前后和相对位置和角度变化,可以计算出颈椎在轴向旋转、侧弯运动及屈伸运动时各节段的三维运动数据,并由此得出轴向旋转、侧弯运动及屈伸运动时颈椎各节段的耦合运动规律。结果:1、颈椎轴向运动时,(1)C1/2、C2/3、C3/4、C4/5、C5/6、C6/7节段的平均旋转角度分别为71.0°、0.1°、8.9°、3.4°、6.7°、2.8°;颈椎轴向旋转时,C1/2旋转范围占C1-C7整体旋转角度的77%;下颈椎各节段中以C3/4、C5/6节段轴向旋转范围最大,C2/3最小(P0.05);(2)C1/2(18.5°)耦合侧屈方向与轴向旋转方向相反;C2/3(1.1°)、C3/4(5.0°)、C4/5(6.2°)、C5/6(5.3°)、C6/7(3.8°)节段的耦合侧屈方向与轴向旋转方向相同,其中C2/3的耦合侧屈角度明显小于C3/4、C4/5、C5/6节段(P0.05)。2、颈椎侧屈运动时,(1)C1/2、C2/3、C3/4、C4/5、C5/6、C6/7节段的平均侧屈角度分别为11.7°、3.2°、9.0°、7.7°、9.1°、9.9°,以C2/3节段运动范围最小(P0.05);(2)C1/2耦合轴向旋转方向与主运动方向相反,平均轴向旋转角度为26.4°;C2/3(1.7°)、C3/4(8.9°)、C4/5(3.5°)、C5/6(4.4°)、C6/7(4.6°)节段的耦合轴向旋转方向与主运动方向相同,其中耦合轴向旋转角度以C2/3的较小,C3/4最大(P0.05);上颈椎与其下方各节段的耦合轴向旋转相互抵消,使得颈椎整体在侧弯运动时并不表现出明显的轴向旋转。3、颈椎屈伸运动时,(1)C1/2、C2/3、C3/4、C4/5、C5/6、C6/7节段的平均屈伸角度分别为8.4°、6.6°、11.5°、17.3°、17.4°、9.1°,其中C4/5、C5/6屈伸角度较其他各节段均大(P0.05),其次C3/4节段,以C2/3节段运动范围最小;(2)各节段均未表现出明确的耦合旋转及耦合侧屈运动;前后方向上耦合屈伸同向位移,其中以C3/4、C4/5、C5/6节段较大,C1/2、C2/3、C6/7节段耦合位移较小。结论:本研究应用二维-三维匹配技术测量了颈椎各节段的三维运动数据,得出颈椎轴向旋转、侧弯运动及屈伸运动时的耦合运动特点。这些结果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颈椎运动学的认知水平,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颈椎的生理运动特征并有助于阐述颈椎疾病发展的潜在机械力学机制,并为颈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假体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威;李宏达;刘佳男;魏冬;夏群;;颈椎轴向旋转时各节段间在体三维运动特点[J];天津医药;2017年02期

2 尹庆水;王建华;;寰枢椎脱位的治疗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15年05期

3 邸保林;董国顺;杨举;李翔;郑天明;;寰枢关节不稳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颈腰痛杂志;2014年01期

4 朱永展;郭剑;何利雷;;运动疗法为主治疗颈椎失稳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0年08期

5 叶添文,贾连顺;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与颈椎病的关系[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年02期

6 谢兴文,李宁,宋敏;寰枢椎失稳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04年02期

7 李家顺,石志才,贾连顺,袁文,倪斌,贾宁阳,贺佳,陈雄生;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临床特征与放射学测量(附197例临床报告)[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年05期

8 钮心刚,贾连顺,丁祖泉,杨国标;翼状韧带断裂对枕颈部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年03期

9 戴力扬;寰齿间距的放射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年03期

10 余家阔;吴毅文;汪发贵;王斌;;实验性颈椎应力应变分布改变对颈椎组织结构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1993年08期



本文编号:2298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298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c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