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41例

发布时间:2018-10-30 15:30
【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行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F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因双侧LFS行经腰椎后路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的41例患者,手术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隙的前高、后高及腰1(L1)~骶1(S1)角,计算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椎间隙前高、后高及L1~S1角的变化。结果 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2±2.4)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降低,椎间盘前、后高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L1~S1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行双侧关节突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LFS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ilateral arthrodesis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 combined with pedicle fixation and intervertebral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ilateral 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 (LF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0 to August 2013, 41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LFS who underwent bilateral arthrodesis, pedicle fixation and intervertebral fus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 and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anterior height, posterior height and lumbar 1 (L1) ~ sacral 1 (S1) angle of vertebral spac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ODI and VAS scores were calculated at the last follow-up. Height of anterior intervertebral space, posterior height and change of L1~S1 angle. Results all 41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 36 months (mean (26.2 卤2.4) months). Compared with before operation, VAS score, leg pain VAS score, ODI decreased, the height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rtebral dis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e last follow-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1~S1 angle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last follow-up (P0.05). Conclusion bilateral arthrodesis via posterior approach combined with pedicle fixation and intervertebral fus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bilateral LFS.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分类号】:R68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军,邓宁;三种椎弓根钉置钉方法对比分析[J];医学文选;2003年04期

2 石锐,刘浩,袁元,吴伟;不同节段椎弓根内部结构的测量和比较[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年05期

3 孙建民;崔新刚;蒋振松;袁泽农;刘峰;;脊柱侧凸患者椎弓根形态变化与椎弓根外固定术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年05期

4 乔国勇;关凤英;耿瑞鹏;杨海平;陈欣志;;基于椎弓根三维形态测量实施个体化置钉技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6期

5 马岩;李岩;马威;徐飞;;中国北方地区成人椎弓根形态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年03期

6 唐光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骨折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固定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04期

7 尹晓明 ,马雄君 ,M.Aebi;椎弓根钉固定术的适应证、技术及并发证[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1年02期

8 俞光荣;叶林根;;经椎弓根固定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1年04期

9 徐又佳,郑祖根,董启榕,,成茂华,张小东;椎弓根投影的放射学实验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年S1期

10 李荣来,江进海,王海元;顺椎弓根中央进钉脊柱固定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江西医药;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超;干阜生;王以进;赵致良;符东林;于海洋;周宇;;拱桥弹性椎弓根固定器研制与临床应用[A];2003年全国骨关节损伤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侯明;朱智奇;谢小青;许思亮;侯伟东;李瑾;;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3 崔新刚;孙建民;蒋振松;;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临床应用评价[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宋舟锋;潘兵;卢一生;许文根;符楚迪;张志敬;葛云林;;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的临床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潘兵;宋舟锋;张志敬;卢一生;许文根;符楚迪;葛云林;;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的初步临床研究[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陆声;徐永清;张元智;师继红;李军;丁晶;陈国平;陈玉兵;冯子良;;计算机辅助个体化导航模板在Hangman骨折中的临床应用[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解京明;王迎松;赵智;张颖;杨振东;李韬;;严重脊柱畸形伴椎弓根结构异常的五步补救置钉法[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袁欣华;庞清江;许柯;张宗凯;祝惠敏;叶奕;赵卫东;;钉棒系统分别行颈椎侧块及椎弓根固定后初始稳定性评价[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袁欣华;庞清江;许柯;张宗凯;祝惠敏;叶奕;赵卫东;;钉棒系统分别行颈椎侧块及椎弓根固定后初始稳定性评价[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许天明;陈建明;张成程;李勇;李占清;刘山林;;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研究[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庄新明;骶1双皮质椎弓根钉单点矫正和三维固定在腰骶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严兵;脊柱椎弓根进钉通道数字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3 付少锋;胸椎椎弓根和椎弓根—助骨复合体的应用解剖及相关内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崔新刚;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的应用解剖与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评价[D];山东大学;2006年

5 陈育春;下颈椎及胸椎椎弓根置钉的解剖形态学CT重建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6 贺聚良;上胸椎前路逆向椎弓根及逆向椎弓根—肋骨复合体镙钉技术的可行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7 朱若夫;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付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经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固定临床解剖数字化测量、个性化手术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连波;经皮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宗治国;螺钉直径对合并椎弓根皮质劈裂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彭丰;椎弓根钉棒固定对早发性脊柱侧凸椎体发育影响的影像学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4 安丰敏;椎弓根外侧入路行椎体成形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15年

5 曹波;下腰椎椎弓根高度与宽度差及椎弓根轴线的3D-CT观察[D];西南医科大学;2016年

6 石锐;椎弓根内部结构的解剖学、影像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刘大禹;骶2“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研究(一)[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学锋;胸1椎弓根置钉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叶保国;椎弓根皮质破裂对椎弓根固定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野;骶2“椎弓根”置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00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300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0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