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股骨侧弓对下肢力线测量及其个体差异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10 10:08
【摘要】:第一部分:CT三维重建分析不同体位对股骨侧弓及股骨外翻角测量的影响[目的]通过CT扫描数据重建下肢骨骼模型,测量下肢在不同的旋转角度下的股骨侧弓角(FBA)及股骨外翻角(VCA)等数值,探讨下肢不同旋转体位对二者测量结果影响的规律。[材料与方法]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Mimicsl3.0软件对各个病例CT扫描数据重建出该肢体骨骼的三维立体模型,确认其标准正位,按照标准正位下FBA数值分为四组,A组FBA2°,B组2°≥FBA0°,C组0≥FBA-2°,D组FBA≤-2°,每组5侧下肢,利用软件功能使该模型沿下肢纵轴以2°步幅精确旋转出自内旋20°至外旋20度的21个图像,由所得图像测量FBA及VCA。分析不同体位下FBA的及VCA变化的规律。[结果]①各组病例标准正位FBA分别为A组2.49°±0.46°,B组1.06°±0.39。,C组-1.41°±0.49°和D组-3.49°±0.74°。②四组病例的FBA的变化规律显示,下肢内旋使FBA值呈减小趋势,下肢外旋使FBA呈加大趋势,四组的回归系数分别为A组0.47度/度,B组0.34度/度,C组0.33度/度,D组0.35度/度;③各组标准正位VCA均值分别为A组7.73°±1.27°,B组6.61°± 1.03。,C组5.30°± 1.15°,D组4.18°±1.37°,下肢外旋使VCA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下肢内旋使VCA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各组VCA与旋转度数的回归系数分别为A组0.1度/度,B组0.03度/度,C组0.04度/度和D组0.07度/度。④四组病例数据显示不同体位下的股骨侧弓与股骨外翻角相关系数r分别为:A组0.86,B组0.80,C组0.88组D组0.85,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下肢全长X线像上,FBA和VCA测量结果大小会随肢体外旋而逐渐增大,随肢体内旋逐渐减小,且侧弓程度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所以为获得可信的临床资料,拍摄下肢正位全长X线片时应重视采用投照体位为标准正位,尤其对于股骨侧弓较大的病例。第二部分股骨侧弓角的个体差异及其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的影响[目的]通过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A)术前患者标准下肢全长X线像股骨侧弓角(FBA)及股骨外翻角(VCA)以及术后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等数据的测量,得出它们数据的分布特点,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股骨侧弓对TKA术后下肢力线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收集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接受TKA术前的病例,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699例共1000膝,在其标准正位下肢全长X线像测量股骨外翻角,股骨侧弓角,股骨近端偏心距,股骨长度,股骨颈干角以及术后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所得数据进行如下分析:①FBA的均数及分布特点;②VCA的均数及分布特点;③分别分析VCA与股骨侧弓角、股骨近端偏心距、股骨长度,股骨颈干角四参数间的相关性;④按照FBA大小将病例分至A区间(FBA-3°),B区间(-3°≤FBA≤0°),C区间(0°FBA≤3°),D区间(FBA3°),以每一病例的VCA值分别直接减去5和6,来模拟分别按照股骨远端5°,6°外翻截骨的手术方案,所得结果LDFA代表术后股骨机械力线,以术后股骨机械力线偏离正常值小于2度认为结果理想,对比各截骨方案在各区间内理论的术后力线理想率。⑤按手术时股骨外翻截骨角度的不同分为第一组(固定5度外翻截骨),第二组(固定6度外翻截骨)和第三组(根据实际VCA决定截骨角度),以术后股骨机械力线LDFA偏离正常值小于2度认为结果理想,分别比较TKA术后各组在各FBA区间的力线理想率。[结果]①测量FBA所得均值为1.37°±2.42°(-7.06°-12.12°);②VCA均值为6.51°±1.34°(2.47°-11.91°);③它们二者相关系数为0.72,为显著正相关;而颈干角,偏心距和股骨长度与股骨VC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45和-0.08,均为低相关关系;④通过理论截骨后股骨机械力线理想率A区间为5度截骨89.66%,6度截骨66.52%;B区间为5度截骨93.73%,6度截骨95.69%;C区间为5度截骨71.88%,6度截骨94.58%;而D区间为5度截骨21.19%,6度截骨50.80%。⑤在FBA的A区间的术后力线理想率第一组76.92%,第二组56.56%,第三组85.71%,第三组与其他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区间的术后力线理想率第一组91.90%,第二组93.75%,第三组92.64%,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区间的术后力线理想率第一组86.49%,第二组92.02%,第三组96.64%,第三组与第一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第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区间的力线理想率第一组33.64%,第二组61.29%,第三组84.72%,第三组与其余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KA术前患者中FBA变化范围较大,由于其与VCA的显著正相关性,FBA远离均值的病例应特别注意VCA值的异常,常规的股骨5°或6°外翻截骨有时难以获得理想的下肢力线,需要根据实际的VCA值进行适度调整才能提高TKA术后力线理想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8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健;刘明廷;;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对下肢力线重建的作用[J];医学综述;2011年20期

2 王亦进,郭新全,管春和,李忠玉,张益海,周世军;矫正下肢力线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J];潍坊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王骏飞,蒋青,陈东阳,李文;半月板切除对下肢力线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5年08期

4 陆晴友;彭庄;席秉勇;;胫骨平台骨折术中下肢力线的恢复与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04期

5 柴旭峰;卫小春;;下肢力线的X线测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12期

6 尚延春;陈海龙;王战朝;;引起全膝表面假体置换手术下肢力线不好的几个原因[J];中医正骨;2007年08期

7 石泽锋;吴昊;;冠状面下肢力线X射线测量的最新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48期

8 蒋雷生;膝关节屈曲挛缩对下肢力线影响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年03期

9 侯志超;李凯;卫小春;;膝骨关节炎骨赘放射学大小与负重位下肢力线相关性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5期

10 李琦;段王平;曹晓明;郭恒;王磊;卫小春;;膝骨关节炎患者体重指数与下肢力线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陆晴友;彭庄;席秉勇;;胫骨平台骨折术中下肢力线的恢复与疗效分析[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郑玉鹏;李志军;王坤;;全膝关节置换下肢力线矫正方法的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伟;股骨侧弓对下肢力线测量及其个体差异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牟鹏飞;8字板治疗儿童膝关节成角畸形的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6年

2 BIRUNDU BRIAN AYUKA;下肢力线角度对U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影响:一项回顾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3 田书畅;数字化膝关节辅助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与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4 朱江涛;下肢力线测量方法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侯志超;膝骨关节炎骨赘放射学大小与负重位下肢力线相关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凡廷旭;女性下肢力线旋转与髌股关节疼痛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7 鞠玉亮;三维CT重建在个体化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22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322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f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