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11 08:45
【摘要】:目的: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归纳总结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通过对所有病例进行的随访和各项随访结果的分析,分析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4月解放军307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烟雾病患者,根据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从中筛选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收集年龄、性别、出血时间、出血次数、发病情况、手术时间、手术侧别等临床资料。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分布情况将患者的双侧半球分为出血侧半球和非出血侧半球。根据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收集出血侧半球和非出血侧半球的铃木分期、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 A)扩张情况、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 A)扩张情况、颅外代偿情况、后循环代偿情况等影像学资料。通过入院复查、电话、信件等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所有患者的再出血情况,采用卡普兰-迈耶方法(Kaplan-Meier)分析再出血风险。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将手术前后的m RS评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临床症状是否得到改善。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对患者的脑代谢情况进行评估,比较手术前后脑代谢情况,放射性缺损或减低区范围缩小或消失视为脑代谢改善。根据复查DSA时颞浅动脉向颅内代偿情况将血管重建效果分为4级,I级为血管重建无效,II-IV级为血管重建有效,以此分级方法评价EDAS血管重建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收集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结果归纳总结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分析出血原因及EDAS治疗效果。结果:1、临床特征:2002年1月至2013年4月解放军307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出血型烟雾病患者353例,其中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139例(39.3%),脑实质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127例(36.0%),SAH38例(10.8%),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breaking into ventricles)49例(13.9%)。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当中男性9例,女性29例,男:女比例为1:3.22。出血年龄12-59岁,平均38.55±11.74岁,其中成人37例,儿童1例。年龄分布呈单峰型,出血高峰为40-49岁。24例(63.2%)患者发病时仅有头痛症状,11例(28.9%)患者发病时出现意识障碍,3例(7.9%)患者发病时表现为肢体无力。32例患者术前仅发生1次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患者术前发生再出血,其中1例为脑实质出血,2例为脑室出血,2例为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1例仍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所有再出血均与首次出血位于同一侧半球。再出血时间间隔分别为1天、18天、1月、5.5年、7年和10.7年。2、影像学特征:25例为左侧半球出血,13例为右侧半球出血。合并颅内动脉瘤4例,分别位于基底动脉顶端2例,左侧大脑后动脉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1例。未合并动脉瘤患者的铃木分期分布为出血侧:I期1侧,II期3侧,III期2侧,IV期11侧,V期11侧,VI期6侧;非出血侧:I期3侧,II期6侧,III期4侧,IV期9侧,V期7侧,VI期5侧。出血侧与非出血侧的铃木分期均集中在IV-V期,二者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未合并动脉瘤患者ACh A分级情况为出血侧:0级22侧,1级4侧,2级3侧,3级5侧;非出血侧:0级18侧,1级8侧,2级0侧,3级8侧。出血侧与非出血侧ACh A扩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未合并动脉瘤患者PCo A分级情况为出血侧:0级17侧,1级5侧,2级7侧,3级5侧;非出血侧:0级13侧,1级9侧,2级4侧,3级8侧。出血侧与非出血侧PCo A扩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未合并动脉瘤患者颅外代偿分级情况为出血侧:0级9侧,1级25侧;非出血侧0级19侧,1级15侧。出血侧与非出血侧颅外代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未合并动脉瘤患者后循环代偿分级情况为出血侧:0级7侧,1级27侧;非出血侧0级4侧,1级30侧。出血侧与非出血侧后循环代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2)。3、治疗:38例患者中,3例(7.9%)未行手术治疗,其余35例均接受EDAS治疗,其中29例(76.3%)行双侧手术,6例(15.8%)行单侧手术。4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均先期采用Microvention电解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术。4、随访: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125个月,平均为(51.34±27.45)个月。35例手术患者当中,2例(5.7%)发生再出血,其中1例为术后2个月发生脑室出血,另1例为术后87个月发生脑实质出血并死亡,年再出血风险为2.9%。3例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发生再出血。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m RS评分情况为术前:0分10例,1分17例,2分2例,3分2例,4分3例,5分1例,6分0例;术后:0分21例,1分9例,2分3例,3分1例,4分1例,5分0例,6分0例。术后m R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00)。3例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期内m RS评分均无变化,均仍为1分。16例患者术后3-30个月(平均9.75±7.44个月)复查PET情况为出血侧: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5例;非出血侧改善6例,无明显变化1例。13例患者于术后5-30个月(平均13.38±6.85个月)接受DSA复查,血管重建效果为出血侧:I级3侧,II级7侧,III级1侧,IV级2侧;非出血侧:I级1侧,II级2侧,III级1侧,IV级6侧。结论:1、在出血型烟雾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少见,其好发于成人,女性多见,发病高峰为40-49岁。2、动脉瘤的破裂是烟雾病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之一,但多数为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主要出血原因可能为颅外代偿血管的破裂。3、EDAS可获得良好的血管重建效果、改善患者的脑代谢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同时有可能降低再出血风险。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文峰,刘小玉,赵举德;烟雾病1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吴建芳;对烟雾病的几点认识[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田金英,邹晓毅,曹梅;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附3例报告)[J];华西医学;2001年01期

4 王飞 ,杨瑞民 ,杨振江;烟雾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20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10期

5 李兆全,薛绛宇;烟雾病31例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年03期

6 辛宇,王江飞;烟雾病病因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3年06期

7 岳连修,戚晓昆,姜树军,钱海蓉;以小舞蹈样发作为表现的烟雾病一例报告[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4年02期

8 张利勇,杜立新,朱建新;8例成人烟雾病初诊误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3期

9 石冬梅;烟雾病12例误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17期

10 伍健伟,何伟文,陆永健,梁建峰;72例成人出血性烟雾病临床与预后分析[J];广州医药;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增武;王寿先;宋仁兴;李胜君;王金鹏;;烟雾病合并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探讨[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田曙光;陈建魁;于农;宋世平;尹秀云;黄媛;金欣;左向华;杜宇;曾利军;;402例烟雾病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单岩;刘春兰;;烟雾病围术期护理体会[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田竹;刘群;范佳;朱云波;宋磊;;21例烟雾病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杨扬;李峰;王建刚;倪石磊;朱树干;李新钢;;颅内外血管直接、间接手术结合治疗烟雾病的疗效及发症(摘要)[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蒋聚洪;曾上飞;缪剑丹;黄空;虞希祥;司同国;;烟雾病的手术治疗研究[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徐海松;胡燕侠;姜启周;;烟雾病6例临床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吴文娟;徐凯;;烟雾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9 陈茂华;孙军;陆川;陈献东;蔡建勇;巴华君;何学雄;肖达荣;;20例烟雾病的诊治及病因初步分析[A];2007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光军;李淮玉;王国平;丁小灵;江艳;;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阎肃;我国烟雾病治疗领域的领跑者[N];消费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丹;烟雾病发病也有“中国特色”[N];健康报;2010年

3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功能与微创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韩宏彦;烟雾病 旧疗法新组合[N];健康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白毅;我国专家牵头成立烟雾病国际协作组[N];中国医药报;2014年

5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李淑华;小心烟雾病[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段炼;烟雾病[N];健康报;2007年

7 张国清;治疗烟雾病还需手术[N];健康报;2007年

8 中国消费者报 桑雪骐;脑卒中需防烟雾病[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9 郭怡静 杜恩;像中风的烟雾病[N];大众卫生报;2009年

10 白毅;突然袭来烟雾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江汉强;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宋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中的应用价值及缺血型烟雾病梗死类型与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超;转化生长因子B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烟雾病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戈;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脑脊液中bFGF及VEGF的变化[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5 陈洁;颅内动脉狭窄的微栓塞与血流动力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2 左智炜;烟雾病患者皮层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反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3 刘锡禹;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致枕叶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4 叶挺;烟雾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外科手术疗效[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5 杨怀滔;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烟雾病:临床特征、出血危险因素和治疗转归[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登文;脑—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疗效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7 赵鸽;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烟雾病的对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靖宇;21例烟雾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9 于嵩林;烟雾病患者临床表现及颅骨多处钻孔术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苗伟;烟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治疗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4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324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