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β-磷酸三钙预构中心血管化人工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5 21:22
【摘要】: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构建中心血管化人工骨的效果,探索人工骨血管化机制及血管植入的可行性。方法:将兔的腰背动脉解剖分离形成血管束,实验组将血管束植入人工骨侧槽内,并用自体微小颗粒骨填满,埋入背阔肌肌袋内,对侧不植入血管作为对照。术后4、8、12周行螺旋CT、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人工骨形成类似滋养孔的结构,有大量新生血管自中央向四周生长,4周时开始出现新生骨,12周新生骨更趋于成熟。对照组有血管自周围长入,新生骨少且不成熟。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CT值、X线及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CT值、X线及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植入人工骨可显著促进人工骨血管化,该方法可作为构建血管化骨模型。
[Abstract]: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尾-tricalcium phosphate (尾-tricalcium phosphate) on cardiovascular artificial bone,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vascularizatio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vascular implantation. Methods: the rabbit lumbar dorsal artery was dissected to form a vascular bund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vascular bundle was implanted into the lateral groove of the artificial bone, filled with autogenous microgranular bone, embedded in the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bag, and not implanted in the contralateral side as the control. Spiral CT,X line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at 12 week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artificial bone formed a structure similar to the trophoblast, and a large number of neovascularization vessels grew from the center to the four sides. At the 4th week, the new bone began to appear, and at the 12th week, the new bone tended to matur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vessels grew from around, the new bone was little and immatu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T, X-ray and histological scor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T value, X-ray and histological scor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t 812 weeks after operation (P0.05). Conclusion: vascular implantation of artificial bone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vascularization of artificial bone, and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as a vascularized bone model.
【作者单位】: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南京市口腔医院病理科;
【分类号】:R318.17;R6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文海,陈仝,陈振光,余国荣;微晶玻璃人工骨材料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89年03期

2 刘义荣,顾国珍,薛淼,钱云芳,马晓龄,孟爱英;EH型复合人工骨材料动物体内植入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5年03期

3 汤继文,张玉德,刘春梅;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人工骨材料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1997年05期

4 王胜资;张斌;王纾宜;;EH型复合人工骨材料对面神经影响的实验观察[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997年05期

5 李立新,林大全,任成君;辐射等效人工骨功能材料的设计及其实现[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刘义荣 ,薛淼 ,顾国珍 ,马晓龄;EH型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物性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5年01期

7 富凯;;美国发明新型人工骨材料[J];科学世界;1994年09期

8 余东;雷华;唐晓军;俞冰;牛峰;张志勇;归来;;低温快速成形人工骨的敷贴植骨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01期

9 王大平;朱伟民;江捍平;陆伟;刘浩江;熊建义;欧阳侃;刘建全;彭亮权;韩云;;纳米羟基磷灰石/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人工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8年02期

10 郝强;赵丽;关继奎;关雨;;人工骨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章培标;崔阳;于婷;王宇;崔立国;景遐斌;陈学思;;生物可吸收高分子纳米复合人工骨材料[A];东北三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2 徐俊华;王慧明;;纳米陶瓷仿生人工骨的研制及体内外活性研究[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连芩;王珏;李涤尘;;复合材料人工骨内部纤维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许宋锋;王臻;李涤尘;连芩;胡学峰;张涛;王林;李智;;基于RP技术立体编织仿生微结构人工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研究[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陈德敏;;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个性化设计制造颅颌骨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6 陈明晃;王梓壬;赵晓伟;林建华;;可塑形人工骨材料——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研制[A];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C];2005年

7 许伟华;;VEGF和BMSCs对骨质缺损内的珊瑚人工骨材料的影响[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苏奎;人工骨开发驶入快车道[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张园;上海研制成注射型人工骨材料[N];医药经济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吕惠成;复合同种异体骨毮基质干细胞人工骨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2 孙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陶瓷复合人工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3 何伟;纳米双相陶瓷人工骨的制备和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4 车向新;诱导型人工骨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杜明奎;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的水热合成工艺及降解性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6 卓祥龙;新型nanoHA涂层BCP人工骨的制备及在兔脊柱融合模型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杨进城;复合抗肿瘤活性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研制及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明;抗感染硫酸钙/丝素人工骨的构建及相关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敬;仿生人工骨材料PLA-nHA熔融沉积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郭遐;载缓释BMP-胶原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郭帅帅;海胆刺及其仿生结构应力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爱民;纤维增强型微管结构仿生人工骨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6 刘金标;可塑形重组人工骨的研制及体内外相关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7 俞园园;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Ⅱ仿生人工骨材料的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唐焕章;珍珠层人工骨复合成骨细胞的体内成骨作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9 薛建华;可重复使用的骨生长检测盒的动物体内实验[D];遵义医学院;2011年

10 哈达;人工骨组织仿生结构造型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57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357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0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