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眶上外侧入路在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8-11-26 17:55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的各项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总结眶上外侧入路的操作要点与手术技巧,探讨通过该入路行显微夹闭手术在此类动脉瘤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病案系统检索并收录了齐鲁医院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间收治的133例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病例。按照手术入路对病例分组,眶上外侧入路(LSOA)组纳入46例,收集同期87例病例纳入翼点入路(PA)组作为对照。详细记录各病例的各项相关临床指标。术前指标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的病情(Hunt-Hess分级和CT-Fisher分级)以及动脉瘤解剖学特征等,旨在判断两组病例的患者各项构成有无差异;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手术时机等,用于比较两手术入路的手术效果;术后指标包括患者出院时的GOS评分和住院时间,用于初步判断病人恢复情况。本研究通过影像资料记录动脉瘤的解剖学特征(包括位置、形态、瘤体指向等),判断CT-Fisher分级;通过各项病历资料判断患者入院的Hunt-Hess分级,收集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并用GOS评分判断患者出院时的预后。对两病例组的各项指标逐一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以上研究过程后,再次按照上述流程,比较两组的早、中期手术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通过对术前指标的对比,两手术入路组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构成(1/3/9/15/16/2 vs 0/1/18/35/30/3,P=0.382)和性别比例(18/28 vs 34/53,P=0.996)、两手术组的 Hunt-Hess 分级(12/25/9 vs 22/47/18,P=0.987)以及CT-Fisher分级(5/24/17 vs 9/51/27,P=0.746)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指标(位置、形态、瘤体指向、瘤颈宽窄)也不存在统计学差别(P0.05)。以上结果基本排除了两组病例的患者构成对手术指标及术后指标的影响。对手术相关指标中的比较发现,LSOA组的手术用时明显短(183±40min vs 217±63 min,P0.05)。两手术组的骨彟大小、切口长度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其他指标,如术中开颅侧别(20/26 vs 41/46,P=0.161)、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4/42 vs 9/78)、术中输血率(6/40 vs 24/63)、夹闭动脉瘤的成功率(100%vs 100%)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术后指标中,LSOA组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0.5±4.8天vs 16.2±11.8天,P0.05),提示该组患者恢复速度更快。通过比较GOS评分,将患者预后分为恢复良好、轻残、重残,LSOA组和PA组的预后构成的差别无显著意义(43/2/1 vs 75/9/3,P=0.528)。两组的早、中期手术的病例的比较结果基本同上。LSOA组在手术创伤指标(切口长度、开颅骨瓣)以及部分时间指标(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方面优于PA组(P0.05)。其他指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治疗中,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高效、安全、有利于患者康复,是合理的选择。该入路在于此类动脉瘤的早、中期手术中,同样可以取得满意效果。2、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通过更短的切口、更小的骨窗、更少的出血、更短的手术时间达到与翼点入路开颅相似的治疗效果,更符合"微创"理念,术后患者恢复更快,术中解剖易于辨认,开关颅操作相对快捷,适合推广使用。3、术者对解剖结构和手术技巧的熟练掌握,对动脉瘤的精细操作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5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汉瑜,于宝玲,关育忠;改良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3例体会[J];山东医药;2001年06期

2 汤敏生,何建,

本文编号:2359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359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e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