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新型外固定支架系统-胫骨骨折模型的建立与三维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27 16:22
【摘要】:目的建立新型外固定支架系统在胫骨骨折模型上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评价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及力学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的材料结构优化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Mimics17.0软件将新鲜尸体的胫骨CT数据导入并建立胫骨模型,用Hypermesh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13,施加轴向载荷后观察Von-Mises应力分布和骨折断端位移情况,通过与生物力学结果对比评价其生物力学特点。结果成功创建了装配体有限元模型,生成548 101个体单元,节点548 101个。最大轴向载荷下骨折断端最大位移为1.16 mm,最大Von mises应力分布点为骨针接触面。结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该新型外固定支架胫骨骨折系统的生物力学分布情况,可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 new type of external fixator in tibial fracture model, an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mechan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further mate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the tibia CT data of fresh cadavers were imported into the tibia model by Mimics17.0 software and the tibia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model was meshed with Hypermesh and imported into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BAQUS6.13,.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Von-Mises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fracture end were observed after applying axial load, and th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evaluat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biomechanical results. Results the assembly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nd 548,101 individual units were generated, with 548,101 nodes.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fracture end is 1. 16 mm, under the maximum axial load. The maximum Von mises stress distribution point is the bone needle contact surface.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analysis of finite element model can better reflect the biomechanical distribution of tibial fracture system with the new external fixator, and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航天总医院;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基金】:北京市丰台区卫生计生系统科研项目(No:2015-19)
【分类号】:R68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仁;吕龙飞;;计算机辅助整复外固定技术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6期

2 ;“首届外固定足踝矫形与重建国际论坛暨培训班”通知[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4年01期

3 封寄春,周福贻;非侵入性外固定中值得探讨的一些问题[J];中国骨伤;2000年08期

4 胡刚晓;王拥军;;内外固定结合治疗胫骨Pilon骨折[J];河北医药;2006年12期

5 何永生;徐永金;张志文;;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1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34期

6 韩文龙;;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24期

7 欧阳龙;陈世武;;模块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16期

8 张盈盈;吴仲恒;冼文俊;梅培斌;周为乔;;小型犬胫骨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手术2例[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1年06期

9 张亿平;;显微外科与外固定技术治疗难治性骨折5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16期

10 许新忠;荆珏华;张积森;周云;田大胜;钱军;游木荣;詹俊锋;汤健;;外固定支架519枚固定针植入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天府;李箭;项舟;王光林;刘雷;钟刚;张晖;易敏;;外固定支架在5·12汶川地震骨折伤员中的应用[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杨天府;李箭;项舟;王光林;刘雷;钟刚;张晖;易敏;;外固定支架在5.12汶川地震骨折伤员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江正玉;刘维;林珂;;金属外固定支具治疗骨折的进展及我科的临床应用[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4 郑学建;;可调组合式足踝畸形外固定矫形器的系列构型与临床应用原则[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5 夏t 群;;健康教育在肢体延长外固定支架患儿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焱;陈逊文;吴征杰;;内外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附23例报告)[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王永铭;涂世玉;;经皮双针起重机式外固定结合中西医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8 汪方;李凡;杨庆;唐昊;王秋根;党瑞山;;髋臼上置钉骨盆外固定的入路解剖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何帮剑;厉驹;童培建;;外固定支架加磷酸钙注射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徐宏宇;赵勇;竺湘江;王刚祥;潘科良;张政初;;外固定支架与交锁钉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疗效比较[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左中男;用可调外固定支架使肩锁关节复位[N];健康报;2007年

2 康庆林;矫正X型腿O型腿[N];卫生与生活报;2010年

3 孙长怡;骨折固定技术(二)[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杉树皮外固定治桡骨骨折[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湖南省中医学院附二院医学硕士 吴官保;受伤莫急躁 治法有讲究[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徐娜;骨折固定后当心肢体缺血[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7 暨南大学附属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伤科 马常青;爱美人士有O形腿该咋办[N];健康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云飞;力学性能优化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置钉策略的生物力学和临床回顾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2 周若舟;脊柱动态固定的剪切特性与载荷分享的生物力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秦绪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外固定支具的应用及疗效[D];吉林大学;2013年

2 王靖;石膏外固定对髌骨—髌腱连接点断裂修复术后愈合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3 王晓猛;三种sMCL和POL重建方法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郭伟明;腺病毒介导TGFβ1基因体外转染对自体Hamstring腱重建兔ACL的生物力学及影像学影响[D];南华大学;2015年

5 赵鹏飞;正常男性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并证明其在所给力矩载荷下的有效性[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6 韩硕;有限元分析在腰椎间盘生物力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7 聂兵;正常人耳廓生物力学基本特征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8 田东牧;骨干假体与辅助钛板联合重建肱骨干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416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416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9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