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其有效性验证
【图文】:
骨的网格更密,以便重点计算软组织的应力、应变情况,节省了计算机资源。(a)导入软件的MRI图像(b)股骨蒙版(蓝色)(c)胫骨蒙版(粉色)(d)前交叉韧带(黄色)(thekneeMRIimage)(thefemarmask(blue))(thetibiamask(powder))(theanteriorcruciateligament(yellow))(e)前交叉韧带和部分后交叉韧带(黄色)(f)后交叉韧带(黄色)(g)股骨软骨(绿色)(h)胫骨软骨(黄色)(the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nd(the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yellow))(thefemoralcartilage(green))(thetibialcartiloge(yellow))some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yellow))图1膝关节各个组织的蒙版Fig.1Themaskofeachtissueoftheknee(a)正面(anteriorview)(b)后面(posteriorview)图2首次生成的模型Fig.2Themodelofthefirstgeneration(a)正面(anteriorview)(b)侧面(lateralview)图3修改后的膝关节模型Fig.3Themodifiedkneejointmodel(a)正面(anteriorview)(b)后面(posteriorview)图4光滑后的膝关节模型Fig.4Themodelofthekneeaftersmoothing(a)正面(anteriorview)(b)后面(posteriorview)图5膝关节有限元模型Fig.5Thefiniteelementmodelofkneejoint对胫骨施加134N向前的推力后,发现胫骨平台位移为4.30mm,如图6所示。在同样载荷条件下,文献[12]得出的结论为4.83mm,文献[4]测量结果为4.75mm,文献[13]为5.0mm,文献[14]为4.6mm,虽然各自结果略有差异,但是胫骨平台移动的趋势和量级是一致的。从图6中也可以看出胫骨前移时,前交叉韧带中的等效应力为19.57MPa,后交叉韧带中为11.39MPa,和临床结论前交叉韧带主要限制胫骨前移的作用是相符的,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对胫骨下端依次施加体重3.47倍、4.24倍、5.27倍的方向向上的压力时,胫骨软骨的应力峰值为2.39MPa、2.81
骨的网格更密,以便重点计算软组织的应力、应变情况,节省了计算机资源。(a)导入软件的MRI图像(b)股骨蒙版(蓝色)(c)胫骨蒙版(粉色)(d)前交叉韧带(黄色)(thekneeMRIimage)(thefemarmask(blue))(thetibiamask(powder))(theanteriorcruciateligament(yellow))(e)前交叉韧带和部分后交叉韧带(黄色)(f)后交叉韧带(黄色)(g)股骨软骨(绿色)(h)胫骨软骨(黄色)(the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nd(the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yellow))(thefemoralcartilage(green))(thetibialcartiloge(yellow))some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yellow))图1膝关节各个组织的蒙版Fig.1Themaskofeachtissueoftheknee(a)正面(anteriorview)(b)后面(posteriorview)图2首次生成的模型Fig.2Themodelofthefirstgeneration(a)正面(anteriorview)(b)侧面(lateralview)图3修改后的膝关节模型Fig.3Themodifiedkneejointmodel(a)正面(anteriorview)(b)后面(posteriorview)图4光滑后的膝关节模型Fig.4Themodelofthekneeaftersmoothing(a)正面(anteriorview)(b)后面(posteriorview)图5膝关节有限元模型Fig.5Thefiniteelementmodelofkneejoint对胫骨施加134N向前的推力后,发现胫骨平台位移为4.30mm,如图6所示。在同样载荷条件下,文献[12]得出的结论为4.83mm,文献[4]测量结果为4.75mm,文献[13]为5.0mm,文献[14]为4.6mm,虽然各自结果略有差异,但是胫骨平台移动的趋势和量级是一致的。从图6中也可以看出胫骨前移时,前交叉韧带中的等效应力为19.57MPa,后交叉韧带中为11.39MPa,和临床结论前交叉韧带主要限制胫骨前移的作用是相符的,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对胫骨下端依次施加体重3.47倍、4.24倍、5.27倍的方向向上的压力时,,胫骨软骨的应力峰值为2.39MPa、2.81
【作者单位】: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一系;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市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传媒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2223;11102135)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4JCYBJC29300;13JCYBJC25000)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7JCZDJC36000)
【分类号】:R684;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秋红,常志杰,刘延东;20例膝关节损伤康复期的治疗观察[J];医疗装备;2005年07期
2 庄金凤;;浅析膝关节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10期
3 丛林;朱静华;;膝关节损伤与防治[J];田径;2012年06期
4 党馥珍,郭汉章;复杂性膝关节损伤12例报告[J];中医正骨;1999年10期
5 许莉玲;膝关节损伤的预防[J];家庭医学;2005年05期
6 张乾;;半数女性患膝关节损伤类疾病[J];科学大观园;2007年17期
7 赵连昌,代绍武,宋亚民;复杂性膝关节损伤2例[J];黑龙江医学;2000年04期
8 谢光柏;膝关节损伤后的功能评价[J];现代康复;2000年01期
9 范正伟;膝关节损伤三联症22例诊治体会[J];中医正骨;2001年10期
10 张耀明,袁加斌,刘仲前,刘跃洪;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严重膝关节损伤[J];中华创伤杂志;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冬艳;;膝关节损伤的运动康复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郭美娜;张喜才;;早期引入康复治疗可提高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夏建东;江新青;彭国晖;梁志伟;郑力强;;磁共振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蒋涛;;等速训练对膝关节损伤的恢复[A];贵州省医学会第七届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继教学习班——神经系统病损规范康复治疗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3年
5 陈燕云;陆廷仁;;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治疗[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莹;何欣;李箭;;中国汶川地震38例膝关节损伤伤情分析[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7 于维良;刘伟;杨波;孟宪宇;;复杂性膝关节损伤7例报告[A];第二届海峡两岸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盛练;;低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评价[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春梅;;低场强磁共振梯度回波和脂肪抑制序列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徐军;汪玉萍;于增志;瓮长水;高怀民;;膝关节损伤后远期肌力改变的分析[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湘雅二医院 李桔元;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膝关节?[N];大众卫生报;2002年
2 玉泽;正确锻炼延缓膝关节衰老[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3 葛东亮;运动时如何保护膝关节[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4 乔维格;膝关节损伤固定期运动[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5 赵栋;膝关节损伤该不该做磁共振[N];健康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颖;气温骤降 “疼爱”你的膝关节[N];科技日报;2011年
7 主任医师 容小翔;关节响是病吗[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8 主任医师 福如海;老人关节响别大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曹峰;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CPM装置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钟玉洁;基于有限元法汽车乘员膝关节的损伤机理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建胜;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中文版信度及效度验证分析[D];汕头大学;2011年
4 周菲;复合性膝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及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27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52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