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作用及相关microRNA表达谱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17 07:08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以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为对象,通过对比各组样本之间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miRNA差异表达谱。为以后在基因层面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及后续分子生物学层面的探索打下基础。[方法]用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280-300g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共分为四组分别为:空白组(C组,只挂线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P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C组持续灌注180min不做任何处理:IR组稳定期后继续灌注30min;DP组于稳定期末后15min经颈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溶液,剂量为20ug/kg,再灌注15min(即右美托咪定预处理);IP组于稳定期末结扎左前降支5min开放5min重复三个循环(即缺血预处理)。随后IR组、DP组、IP组均结扎左前降支30min然后松开结扎丝线再灌注120min。用TTC染色的方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甲醛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改变,基因芯片技术分析miRNA差异表达谱。结果分析用SPSS17.0,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基因芯片中miRNA的分析采用T-检验的方法。[结果]C组与IR组、DP组及IP组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C组、DP组及IP组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与IR组、C组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P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组与IR组、C组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P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R组相比C组共8个miRNA表达上调,共4个miRNA表达下调;与C组相比IP组共12个miRNA表达上调,共6个miRNA表达下调;与C组相比DP组共6个miRNA表达上调,共3个miRNA表达下调;与IP组相比DP组共16个miRNA表达上调,共4个miRNA表达下调;与IR组相比DP组共27个miRNA表达上调,共38个miRNA表达下调;与IR组相比IP组共42个miRNA表达上调,共72个miRNA表达下调。[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起到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miRNA的异常表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图文】:

示意图,实验步骤,示意图,缺血预处理


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P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6只用逡逑于心肌梗死面积大小的分析,1只用于病理检查。所有大鼠均禁食12h,不禁饮。逡逑实验进程如图1所示。逡逑cM逡逑*逦1邋-^Jdf逦^逦v邋*邋/>邋-邋"1'邋MCJ邋^邋^4逡逑0逦20逦40逦60逦80逦100逦120逦140逦160逦180逦200逡逑!逦1逦1邋I逦I邋I逡逑T1邋T2逦T3邋T4逦T5逡逑k ̄a心脏灌流:::::::::::缺血预处理*H心肌缺血逡逑注:T1:稳定期末;T2:邋DP组注射右美托咪定;T3:心肌缺血即刻;T4:再灌注即刻逡逑(缺血30min)即刻;T5:再灌注120min结束即刻;逡逑图1实验分组及处理示意图逡逑2.4实验步骤逡逑在建模成功后,C组持续灌注180min不做任何处理:IR组于稳定期后继逡逑续灌注30min;邋DP组于稳定期末后15min经颈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溶液,剂逡逑量为20ug/kg,而后再灌注15min邋(即右美托咪定预处理);IP组于稳定期末结逡逑扎左前降支5min开放5min重复三个循环(即缺血预处理)。随后IR组、DP组、逡逑IP组均结扎左前降支30min;结扎30min后松开结扎丝线再灌注120min邋(通过逡逑11逡逑

面积图,面积,心肌梗死面积,无差异


DP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IP组与IR组、C组之间的心逡逑肌梗死面积有差异。IP组与DP组心肌梗死面积无差异。逡逑具体结果如表1、图2所示,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逡逑表1四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比较(%,n=6,无土;s)逡逑m\逦^逦梗死面积逡逑 ̄CH逦3.57士2.35逡逑R邋组逦39.23±1.38*逡逑DP邋组逦22.13±2.37#*逡逑IP邋组逦25.25±1.24#*逡逑注:与C组相比,><0.05;与IR组相比,#P<0.05逡逑45邋逦逡逑*逡逑40逦*煖逦逦逦逦逦逦逡逑35邋逦逡逑逦'I邋—邋——邋.逦逦邋 ̄逡逑逦-B逡逑C组逦IR组逦DP组逦IP组逡逑注:与C组相比,><0.05;与IR组相比,#P<0.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李惠君;顾东风;杨跃进;郑哲;蒋立新;胡盛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6年06期

2 Jan AAM Kamps;Guido Krenning;;Micromanaging cardiac regeneration:Targeted delivery of micro RNAs for cardiac repair and regeneration[J];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6年02期

3 侯梦梦;邢冬梅;刘璇;华声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的关键性问题[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4 李十红;李晓冉;李志忠;张立新;张京梅;朱晓玲;白树功;;心脏专科医院急诊观察室疾病谱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5 许官学;石蓓;盛瑾;郭小英;杨文笔;雷艳娟;;改良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方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14期

6 杜英杰;王古岩;;右美托咪定的心脏保护作用[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2年05期

7 解冰;张锡武;何斌;;微小RNA心肌缺血后心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6期

8 刘智文;;急诊就诊疾病谱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32期

9 陈业农;周逸平;汪克明;蔡荣林;王月兰;李晓民;;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与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08年03期

10 唐锐先;王秀洁;;急诊疾病谱规律研究与分析(附30144病例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7年10期



本文编号:2536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536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6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